2020-2021学年曲阜市杏坛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曲阜市杏坛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
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
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
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
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
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
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
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
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
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编自《现代农业科技》)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
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
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坏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
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
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
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
”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
“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坏境优”,2018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
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来来》)
4. 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B.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
C.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D.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林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B. 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C. 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 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6. 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嘴
劳马
到北京出差,晚上没事,我去大学里看望老同学“焦大头”。
焦大头显然是绰号,表明他脑袋的大小与众不同。
大学时,大头与我住上下铺,是班里的“神侃”,能说善辩,只要话一开头,后面就全归他了,一个人包场,讲三四个小时不待喝口水的,真正的“金嘴子”。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据说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讲演。
他的职称也比别人评得早,已成了知名教授了。
同学们聚在一起时,经常会提起他,都认为大头是“后天发展先天”,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材料。
大头的夫人也是我们班上的同学。
如果按脑袋的体积取外号的话,没有比“小头”的称呼更贴切的了。
但从没有人这么叫过她。
毕业后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听他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神侃”一番,读大学时听他讲话真是享受。
敲开房门,大头迎了出来。
“请”,他把我让进了客厅。
大头明显有些老态,脑袋“亮”了起来,年轻时的满头浓发已不知去向。
“夫人呢?”我想见他的另一半。
“不在。
”他答。
“怎么样,这些年过得挺滋润吧?”我问。
“还好。
”大头的语调和表情都很深沉。
“听说你讲课出了名,满世界地飞来飞去,都快讲疯了吧?”我打趣道。
“哪里,哪里。
”大头以前从没这么谦虚过。
“据说你讲课收入颇丰,出场费很高,跟歌星差不多了吧?”我希望他能把话头接过去。
“传说,传说。
”他又缩了回去。
“同学们跟你联系多吗?”我想换一个话题。
“不多。
”他只迸出了两个字。
我喝了口他递过来的白开水,环顾了一圈客厅,逐一评点了房间内的所有摆设和装饰。
大头总是笑眯眯的,偶尔“嗯,嗯”几声。
“你怎么样?”沉默了好一阵子,他终于说出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只好把毕业后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切细节向他作了详尽的交代,他似听非听地点着头,显得兴趣不大。
我又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许多当今无聊的男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图激起他的谈兴。
要知道这可是大头的强项,大学期间若是碰到这类话题哪有别人插嘴的份儿。
大头听得挺认真,但一直没有共同探讨的意思,还是“嗯嗯”“噢噢”地点着头。
我极扫兴,后悔不该大老远地来看他。
“你怎么不说话了,别光我一个在这瞎侃,我正想听听你这位大教授的高论呢?”我有些不自在了。
“嗓子不好。
”他指了指咽喉处。
“是吗,到医院看过吗?大夫怎么说?”我替他着急了起来。
“没事。
”他口气很平静。
我又喋喋不休地向他推荐各种保健方法和治疗方案。
“不用了。
”他摆摆手。
我又干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
一路上,我总觉得他的病有些蹊跷,莫不是患了绝症?在我的记忆中,他可是一个健谈的“金嘴子”,若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警察都堵不住他的嘴。
回到宾馆后,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大头的病,一夜未合眼。
第二天,我拨通了大头太太的手机,我先安慰了她几句,并表示我的担心。
她先是笑了一阵子,接着就愤愤地告诉我,大头的病纯粹是让钱闹的,是财迷心窍的怪病。
据她说,大头讲课赚了不少钱,越来越意识到自已讲的话含金量很高。
现在除非你付钱,否则他就懒得开口,就连
夫妻之间也很少交流。
她在电话的那头越说越激动,讲了不少大头掉进钱眼里的极端例子。
说有一次好不容易跟她聊聊天,临了伸手向老婆要报酬,她一气之下扇了他一耳光,他这才缓过神来,意识到自己不是在给别人上课……
我呆呆地握着手机,嘴里一直“嗯嗯啊啊”着,不知说什么是好。
7.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焦大头号称“金嘴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健谈,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后都是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事业一帆风顺。
B. “我”与“焦大头”二十多年后见面,却没能享受到他天南海北的“神侃”,令“我”很扫兴,但“我”仍然非常惦记他的病情,表现了对同学的深情厚谊。
C. 小说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如对比手法,焦大头脑袋大,他的妻子脑袋小;夸张的手法,如焦大头患了“财迷心窍的怪病”后的种种表现。
D. 对焦大头的妻子虽着墨不多,但是通过“笑了一阵子”“愤愤”“越说越激动”等表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性格爽快、敢爱敢恨的人。
8. 小说以“金嘴”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9. 小说写焦大头和“我”见面后言词极少,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惰,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得阳。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材料二: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口:“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B.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C.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D.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 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C. 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D. 翰林是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才华横溢。
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
B. 李白狂放不羁。
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
C. 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
D. 李白声名远扬。
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
B. 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 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 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人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②生态博物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③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在浙江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生态博物馆。
④生态博物馆以特定区城为范围,以保护文化遗产真实原貌为目的,它强调以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为目的。
⑤民族村寨中保留有大量传统文化,其民居建筑与饮食、服饰等都承载着浓厚的村寨文化,反映出村寨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⑥将生态博物馆理念运用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中,就是要注重保持民族村寨的原始样貌,保护民族村寨传统的建筑风格、风俗特色,打造一个庞大的生态博物馆,⑦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促进民族村寨文化的传承、开发、弘扬与保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主任在家长会上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简洁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家长,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领导对大家的光顾,表示衷心的敬意!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拨冗参加家长会,这是对自己孩子的垂爱,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这次请大家来,主要是有几件事情要与各位通报一下。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
过去这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
请以“2020,值得回味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最后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并没有说“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
A项,“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是平行展开“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两部分内容的,并没有论证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错误。
原文说的是“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所以选项中的“唐宋诗文选本”应为“著名的唐宋诗文选本”,且“唐宋时期”应为“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选项扩大为“唐宋时期”。
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C项,“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由原文“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可知,原文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
影响不大,并不是“日益增多和普及”。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错误,材料三中说“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由此可知,“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材料二中说“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这里“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的对象,与前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二、三来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这里给出了设题的区域,难度降低。
材料二中说“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
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据此可以概括出田园综合体要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
材料三中说“让中间人重拾自己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可见要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同田园心性。
由“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
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可见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