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儿忆阎肃:父亲是心中的丰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2月12日,著名词作家阎肃去世,享年86岁。
这位创作了《江姐》、《敢问路在何方》、《长城长》、《雾里看花》等无数经典名曲的老艺术家,直至去世前,还在以八旬高龄为文艺工作默默付出。
就是这样一位文艺界巨擘,生前却是位和蔼可亲的“老顽童”,自称“80后”的他不仅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与街头百姓交朋友,还帮“刺头”儿子追到了漂亮女友!阎肃与阎宇父子俩,有着怎样的亲情故事?
斗蛐蛐儿拯救家中“刺头”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南文工团工作。
他总爱开玩笑、讲故事,有人就给他提意见:“小阎同志太不严肃。
”阎肃的幽默天性又被激发出来,为“洗心革面”,他干脆为自己改名阎肃!可改了名,他仍然严肃不起来。
倒是后来因他“面老”,又才华横溢,同事们送了个昵称“阎老肃”,这个外号跟了他大半辈子。
阎肃是典型的晚婚族,32岁那年,时任空政歌舞团编导的他才和比自己小8岁的医生李文辉结婚,婚后1年有了女儿阎茹。
女儿3岁时,儿子阎宇出生了。
当时阎肃夫妻俩都忙于工作,
还要照顾4岁的女儿,无奈之下只得把儿子送到沈阳的姥姥家寄养。
3年后,阎肃到沈阳接儿子回北京上幼儿园。
刚见面他就吓了一跳,只见阎宇头上和胳膊上都包着白纱布!原来,阎宇在街上打架,脑袋被打破了。
回京后,阎宇经常在幼儿园打
架,连大班的同学都怕他,他的家庭联系本上经常写满了批评语。
一天,阎宇在幼儿园又犯了错误,幼儿园阿姨批评他,他不服气,就和阿姨大吵起来。
后来,他竟然捡起一小块砖头要砸阿姨,吓得阿姨满院子跑,他就满院子追……阎肃闻讯赶来,在儿子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巴掌!这也是阎肃仅有的一次打孩子。
阎宇7岁上小学的第一天,就和同学打架了。
老师批评他,他竟把半个教室的课桌都推翻了。
一年级还没上完,学校因为阎宇老惹事,要求其转学。
儿子简直成了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这可怎么办?母亲急得直掉眼泪。
阎肃
冷静地想了想,说:“那就让儿子跟着我吧。
”
很快,阎宇和爸爸搬到了北京西郊的中国京剧团院里(妈妈和姐姐则住在原处),上了附近的小学。
但刚开学没几天,他就与班上的“大王”打架,结果他成了新“大王”。
对于“刺头”儿子,阎肃没有太过强硬,而是一有空闲就与儿子斗蛐蛐儿!为了能有一只好蛐蛐儿,阎肃不惜在外出开会的间隙四处去抓。
可就是这斗蛐蛐儿,竟让阎宇不再那么热衷于打架了,他对蛐蛐相关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天,
阎宇看见有只蛐蛐全身变白了,好奇地问爸爸是怎么回事。
阎肃也不太明白,就请来了一位懂得昆虫的专家请教。
专家对阎宇说:“你抓来的是蛐蛐秧子,它变白是在蜕皮,只有像这样经过两次蜕皮后,变黑了,也就是成熟的蛐蛐了。
”听了专家的话,阎宇的心头一下子敞亮了,他不曾想到,大自然中竟会有如此多的奥妙!而这正是阎肃所期盼的。
阎肃要将儿子好斗的秉性引导到斗蛐蛐这件“不犯事”的事情上来,说不定还能激发出他学习自然知识的热情,能有效转移“斗”的方向。
渐渐地,阎宇不仅课外知识丰富了,而且在体育运动上成了班里的一
是姻
文
/
李蕊娟
﹄肃
︓
心中的
名健将,长跑、短跑,他几乎每次都是第一,甚至连手工课上做手工活他也总是最快。
见时机成熟,阎肃决定引导儿子发奋学知识。
暑假的一天,他带着阎宇看了一次古诗文朗诵。
见到儿子痴迷的样子,回家后,他扔给儿子一本唐诗,说:“儿子,你要把这本诗背熟了,任何古诗词,古文就都不怕了。
”阎宇斜眼望着爸爸:“是吗?”阎肃加了一句:“我就会背。
”阎宇不服气地说:“您能背,我也能背!”暑期过后,书中的唐诗阎宇大部分都能背了。
1980年,阎宇小学毕业,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重点中学师院附中。
1985年高考,他又以全校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商学院。
“英雄诗”
助儿子东山再起
上大学不久,一天阎宇回家时,阎肃说:“有个为残疾人搞的晚会,让我写首歌,挺急。
可我最近实在没时间,忙不过来,你帮忙写一个吧。
”阎宇吃惊地问:
“我写,行吗?”阎肃说:
“嘿!你的水平我清楚,你写的还能有错啊?”被老爸这么一捧,阎宇立马晕了,打起十二分精神写了一首《彩虹》。
看了儿子的处女作,阎肃大加赞赏,并拿去请作曲家孟庆云谱曲。
没想到,这首歌经几名歌手演绎之后,社会反响挺热烈。
很多人都以为这肯定是阎肃的作品,于是在晚会和发表的词刊上都署上了他的名字。
这下阎肃着急了,到处找人替儿子正名。
阎宇的人生阅历极其丰富,早在读大三时,他就借寒假机会,带着父亲悄悄给的400元钱闯荡海南岛。
大学毕业后,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办了服装厂,规模最大时拥有近2000名职工,在山东、江西等地都有分厂,
打拼出了千万资产。
但在2001年初,由于决策失误,
阎宇倾家荡产,还陷入一场复杂的经
济纠纷之中,在山东接受有关部门的
“审查”。
在那段黑色的日子里,阎肃夫
妇都坚定地相信和支持儿子。
阎宇的妈妈跑去看儿子。
阎肃
却依然有很强的原则性,他认为如
果是儿子犯了错误,就应该也必须
像个男子汉那样去承担责任;但如
果儿子没有错误,也不能轻易被人
冤枉。
他专门为阎宇写了首诗:“杭
州西湖底,笼囚任我行;十年不见
日,乃有令狐冲。
春秋太史公,武穆
风波亭;古今多少怨,都付一笑中。
”
阎肃这种笑傲挫折的人生态度,深
深感染了阎宇,使他在困境中逐渐
从一个大男孩变成了男子汉。
1年
多后,事实证明阎宇没有问题,他终
于在亲情的陪护中闯出人生阴霾,
又回到了父母身边。
2003年,有朋友建议阎宇重整旗
鼓,开办一家文化公司。
但阎肃坚决
不同意:“咱家的人,谁都不能开这种
公司。
”老伴不服气:“我们家的人都
喜欢文艺,儿子的组织沟通能力也很
强,而且你对文艺界很熟,与很多明
星大腕都是好朋友。
我们有这么好的
条件,怎么就不能办文化公司呢?”阎
肃鲜有地严肃起来,说:“正因为这
样,你们谁都不能办文化公司,以免
人家说我的闲话!”后来,阎宇就开办
了一家小广告公司。
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宇和两位中
国妇女出版社的编辑坐到了一起,她
们都鼓励阎宇写一写他和爸爸。
当时
阎宇还有些惶恐,可他拗不过对方的
再三劝说,便大着胆子背着爸爸写了
起来。
半年后,一部笔调幽默、情节生
动感人的《我和我的阎肃爸爸》面世
了,此书上市后,得到了喜爱阎肃的
听众的热烈反响,还上了当月畅销书
的排行榜。
阎宇把自己写的书恭恭敬敬地
呈给爸爸时,心里有些忐忑。
阎肃却
喜出望外,没想到儿子竟背着他写了
一本有关他爷儿俩的书,高兴得他当
晚把放了多年的一瓶茅台酒和儿子
一起分享了。
尤其看到书中那句“谨
以此书报答父母对我不离不弃、费尽
心血的养育之恩”时,阎肃泪湿眼眶,
昔日那个叛逆捣蛋的“刺头”儿子,终
于长大懂事了!
但令阎肃和老伴无法安心的
是,已经30多岁的儿子,由于经历
过几段失败的恋情,竟成了坚定的
“不婚主义者”!早在事业辉煌时,阎
宇就有过一个美女恋人,但随着他
的创业失败和破产,女友离他而去;
此后,他又接触过两个容貌出众、谈吐
优雅的女孩,最终却发现,她们不过是
奔着自己“名二代”的身份而来……
灰心之余,阎宇产生了不婚的念头,
任父母亲友怎么劝说,他都不为所
动。
直到后来遇见刘莉娜,他的固执
才土崩瓦解。
2005年春,阎宇参加一个朋友
聚会。
得知他的身份后,很多人上前
问好,做自我介绍。
只有一个女孩不
为所动,静静地坐在角落里。
一瞬
间,阎宇的心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
一下。
过了好大一会儿,阎宇鼓足勇
气,向女孩做了自我介绍,一个朋友
在旁边补充说:“他是著名词作家阎
肃老师的儿子……”女孩静静地听
完,微笑着说了句“你好”,重新坐回
了原处。
那时,阎宇已经得知她叫刘莉
娜,比自己小10岁,是解放军艺术学
院音乐系大三学生。
聚会结束时,他
厚着脸皮,向她要到了电话号码。
此
后几天里,阎宇热情地给她发短信问
好,未见她回,又给她打电话,也始终
没人接。
不久后,细心的阎肃发现了儿
子有点些心不在焉,就开诚布公地
问:“你最近是不是谈恋爱了?”阎宇
也毫不隐瞒,对父母坦白。
阎肃见儿
子的态度非常认真,便通过自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熟人,了解到刘莉娜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别的学生纷纷出去唱歌、拍广告挣钱,只有她老老实实地在学校学习。
见刘莉娜不图名利,阎肃对她非常满意,当即鼓励儿子加油。
帮儿子追女友的
“丰碑父亲”
在父亲的鼓励下,阎宇经过一番精心谋划,终于在几次朋友的聚会上,“巧遇”了刘莉娜。
渐渐地,他幽默风趣的谈吐,让刘莉娜对他萌生了好感。
看到儿子每天都神采奕奕,阎肃由衷地高兴。
然而,半年后,他发现阎宇又开始把“不婚”挂在了嘴边!
经过打听阎肃才知道,其实,面对阎宇的追求,刘莉娜并非不动心,但她一直信奉朴实平凡的爱情,和阎宇交往这段时间以来,周围的人都认为她攀高枝,这让她备受困惑,她自己也对这种名人家庭没把握,考虑再三后,她最终还是婉拒了阎宇。
得知儿子受挫的真正原因,阎肃决定和刘莉娜近距离接触一下。
2005年9月的一个周末,阎肃让儿子请刘莉娜到家里来吃饭。
阎肃原本想在家里迎接刘莉娜的到来,可是,那天他临时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结果比客人还晚到家,担心给刘莉娜压力,他一进楼道就用高八度的曲调唱起来:“我回来了!”阎肃平时怕惊扰别人,走路都悄悄的,今天是怎么了?李文辉和阎宇连忙出来看。
阎肃扮了个鬼脸说:“要和小美女聊天了,我润润嗓子。
”刘莉娜的紧张感一下消失了。
当晚,刘莉娜消除了对阎家的成见。
阎肃是那么和蔼可亲、幽默健谈,李文辉更是一个贤惠知书达理的阿姨。
阎肃又趁热打铁:
“我和老伴都喜欢热闹,
你能不能多来陪陪我们?”
送走了儿子和刘莉娜,阎肃跟老
伴说:
“这个女孩文静老实,很适合做
咱家的儿媳妇。
但要想让她彻底认可
这个家庭和儿子,还要对她多关心。
”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学生的一条短
信,问候的话语让他心头一暖。
阎肃
心里一动,对啊,短信就是一种沟通
感情的好方式。
为了刘莉娜,阎肃决
定从头学起。
他向邻居家10岁的小
孙子学了1个多小时发短信。
当晚11
时,刘莉娜返回宿舍,突然收到一条
特殊短信:
“娜小宝,平安到达后打电
话。
老爷子。
”尽管没有落款,刘莉娜
一下猜到这是阎肃发来的,连忙打电
话向老爷子报平安。
阎肃在电话那端孩子气地炫耀
着:“丫头,你是第一个收到我短信的
人。
而且,是阎宇第一次带回家的姑
娘。
”放下电话,刘莉娜感觉到自己被
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紧紧包围着。
接着,阎肃又“神通广大”地找
到了刘丽娜呼和浩特家的电话,郑
重地给“未来”亲家母打去了电话,
夸赞刘莉娜是个好姑娘,邀请她来
北京做客。
由于他没有告诉对方自
己是谁,刘妈妈问了女儿,才知道她
的男友是阎肃的儿子。
儿子热恋后,阎肃并没有掉以轻
心,而是经常通过和儿子、刘莉娜交
流,关注两人的“动态”。
他发现儿子
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性格比较粗线
条、大大咧咧,不会讨女孩欢心。
刘莉
娜和很多女孩一样心思细腻敏感,但
她内向害羞,又善良懂事,有想法也
不愿意表达。
阎肃决定用自己近半个
世纪的婚姻经验,教会两个人相濡以
沫的相处之道。
在父亲的引导下,阎
宇经常花心思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刘
莉娜,并注重和女友的心灵交流。
偶
尔,两人闹点小矛盾,不管谁对谁错,
阎肃总是教育儿子要主动和好,并告
诫这是男人应有的大度。
生活中,他
对于儿子来说亦父亦友,阎宇经常喊
他“老阎”。
2006年12月9日,23岁的刘莉
娜披上嫁衣,新郎阎宇深情款款地向
她表白:“我会永远把你当成我的领
导。
”一向幽默的阎肃,也在儿子的婚
礼上激动地说:“欢迎我家的小领导
走马上任,今后我也会全力配合您的
工作!”
2010年元旦,CCTV-3在中午黄
金档连续播出新民歌《中华大家
庭》,MV中那个歌声轻灵婉转、模样
娇俏的歌手名叫刘莉娜,歌曲词作
者之一叫阎宇。
每每从电视上看到
儿媳演唱儿子的作品,阎肃就会自
豪地向老伴炫耀:“瞧瞧,我带出的
徒弟牛不牛?我帮徒弟追回家的媳
妇棒不棒!”
如今,弃商多年的阎宇,已成为
一家银行的副行长。
工作之余,他还
在笔耕不辍地创作小说和影视剧本,
“从词作家到10多届春节晚会的撰
稿人及策划,再到自称‘80后’,能与
李宇春、周杰伦等年轻明星打成一片
深受观众喜爱的评委和嘉宾,父亲从
艺65年从未放弃过学习‘充电’,总
能跟得上时代步伐。
直到耄耋之年,
他还在老骥伏枥地埋头创作,并经常
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不断为全国人民
送去正能量和欢声笑语;在军中堪比
上将级别的他,见了普通老百姓都会
低头俯身道一声您好,没有一丁点名
人的架子……可以说,老父亲就是我
心里的一座丰碑,也是我终身学习的
楷模!”
2016年2月13日,空军官方微
博写道:
“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12
个大字敬挽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一
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
他给世
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
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
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
(责编/方堃)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