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一:广西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
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第课时
教学内容: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欣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训练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课堂实施要点及主要活动
《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要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
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第课时
教学内容:别具一格的建筑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
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
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三)完成基本构图。
第课时
教学内容:别具一格的建筑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
古代建筑物的认同
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
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1、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第课时
教学内容:水墨画蔬果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写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国写意工具材料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2、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笔势和墨色的奇妙
效果,并用之画有关蔬果题材的水墨画。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水墨的技法创作一幅以蔬果为对象的水墨画。
教学难点:笔墨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
二、过程:
1、教师以游戏形式复习笔法:
中锋笔法、浓墨、淡墨,在复习过
程中实际操作育
2、学习侧锋笔法:
教师示范侧锋,从侧锋笔法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笔法
3、教师画丝瓜,请学生仔细观察,在丝瓜中教师运用了什么画法,引导学生探索
4、教师带学生尝试画丝瓜。
5、尝试创作:水墨画—牵牛花
水墨画——丰收的果实
目标:尝试梨、柿子、葡萄、桃子、苹果、葫芦的画法及要领;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
1、学生以《丰收的果实》为题,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走指导育
第课时
教学内容:水墨画蔬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初步掌握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
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笔墨色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简析:
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学生学情分析:
接触学习过水墨画,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活动: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1、国画材料。
2、示范画。
预习要求及指导
观察水果形状特点。
学生活动
1、引导阶段
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
2、发展阶段
A、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虚谷、齐白石。
B、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
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C、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
D、临摹作品。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辅导。
3、展示评价
造型、墨色、笔法、色法。
4、小结。
第课时
教学内容:农家乐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上节课学生关于〈农家乐〉主题的作品,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乡间玩耍)---主体环境(乡村建筑)——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自拟)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课时
教学内容:农家乐
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
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农村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好学具,多媒体是否正常。
(二)导入: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
瞧!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
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是了不起!
(三)学习新课:介绍写生的分类,指出风景写生是写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课题:《农家乐》。
(四)欣赏、评价课本图片。
1、《打井》。
2、《养牛专业户》。
3、《鱼塘》。
4、《打菜籽》。
5、《奶牛场》。
6、《采茶》。
(五)学生作业:画一画-把你看到的农民劳动情景画出来。
(六)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
第课时
教学内容:梦想成真
教学目标:学会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有主题意义的物品,合理选用材料,根据材料进行构思,设计、制作一件自己“梦想”的科学用具用品。
在创作中启迪指挥,培养个性,锻炼手脑协调的能力。
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新构思和设计制作。
教学重点:寻找合适的材料,大胆构想,设计制作一件科学用具用品。
教学过程:
篇二:广西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
篇三:2015广西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
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教学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 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 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3. 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4. 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 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 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
学生的想象。
3. 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 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 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 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
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 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3. 全课小结:其中《环境雕塑》渗透《中花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第3课美丽的山峰3
教学内容:美丽的山峰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水墨知识,了解一些水墨山水画技法,能用新的技法创作别具一格的作品。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创作一幅美丽山峰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构图,使山峰变化交错有致。
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出示有关山水资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丽的风光。
3、小组交流,师生互动。
师:你们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山山水水各不相同,
你能说一说你家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吗?你能用什么绘画技法来描绘你喜爱的山水风景呢?
4、感知体验,动手尝试。
(1)教师展示一些风景画作品,让学生对不同的山水景有不同的感受,并在脑海里形成作品的构思。
(2)师作简单示范。
5、介绍作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教参P24
6、构图知识
山峰重叠,有高有低,有近有远,有集有散。
7、作业要求
可选择多种形式作画,让学生举例。
8、组织学生完成铅笔稿。
9、评价铅笔稿:
(1)、个别同学出示前一节课所作的铅笔稿,请其他同学作简单评价,指出不足。
(2)、师作总评。
(3)、学生修改铅笔稿。
10、指导上色。
(1)、分清主次。
(2)、近景用重色,远景用淡色。
11、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2、展示优秀作业,学生进行互评。
13、教师小结。
第4课农家乐(一)4
教学内容:农家乐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上节课学生关于〈农家乐〉主题的作品,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乡间玩耍)---主体环境(乡村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自拟)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
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4课农家乐(二)5
教学内容:农家乐
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
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农村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好学具,多媒体是否正常。
(二)导入: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
瞧!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
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是了不起!
(三)学习新课:介绍写生的分类,指出风景写生是写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揭示课题:《农家乐》。
(四)欣赏、评价课本图片。
1、《打井》。
2、《养牛专业户》。
3、《鱼塘》。
4、《打菜籽》。
5、《奶牛场》。
6、《采茶》。
(五)学生作业:画一画-把你看到的农民劳动情景画出来。
(六)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
第5课彩墨画树 6
教学内容:彩墨画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范例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了解写意水墨画——树的基本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物展示,观察树的外形及特点,再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运用中锋、侧锋、点厾(du)等国画技法表现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墨表现——树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型特点,并且尝试运用写意技法中的中锋、侧锋和点厾(du)表现——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树木形态的把握、枝干的用笔、用墨方法,树叶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画面的布局。
三、教学策略:
通过实物展示观察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欣赏法探讨画面布局的美感;通过生活经验联想法进行艺术实践。
四、教具准备:毛笔、墨、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毡子。
五、教学过程:
《彩墨画树》这节课我以感受、观察、总结、表现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
1、教学导入
出示几幅水墨树的作品来感受水墨画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