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聋生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在聋生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26T02:05:32.5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6期作者:苏玉梅[导读] 信息技术给聋生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苏玉梅
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广西横州530300摘要:信息技术给聋生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聋生语文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就需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具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的综合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能力、整合能力、会有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生语文课堂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技术革命的逢勃发展,特别是教育领域,同时也延伸到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也为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聋生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软件进行备课、教学,为聋生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活动。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聋生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的教育需求《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实施建议中明确,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聋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语文教育观念,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聋生语文教学质量。

把信息技术引入聋生课堂,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是适应聋生学习的需求,符合特殊教育课堂改革的需求。

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聋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融合,是现代聋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二)符合聋生的学习特点《课标》指出:一切教学都是在有内容的活动中进行,并结合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累,借助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充分利用视觉观察优势,帮助聋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直观性强,趣味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非常符合聋生的学习特点,提高聋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有效性,补偿他们的生理缺陷,给聋生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和生动性。

(三)有利于聋生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聋生因为长期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身心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他们的交际范围小,除了家人及熟悉的亲戚、同学之外,愿意与聋生交朋友的人很少,因此,聋生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也比正常人少得多,可以说和社会活动基本脱节。

由于聋生学习和接收信息的局限性,对事物的认知比较直观,容易片面看待问题,与当前信息时代的高速变化对接不上。

因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扩大聋生知识面、信息量的吸取,让他们明辨是非,提升他们的的综合素质素养,为他们与正常人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也为他们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聋生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提高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聋生受到生理缺陷的影响,生活接触面窄,环境的限制以及生活体验的缺乏,使得聋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远不如普通学校那样生动有趣。

传统的聋生语文课堂教学是比较单一无味的,单一的,图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激发不了聋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进入聋生的语文课堂,改变了这一单一的模式,教师通过处理视频、音频、图像等插入不仅提升了课堂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而且通过图文结合,视频演示帮助聋生能更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意思,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如在《春蚕》这一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桑叶、蚕的生长、蚕“上山”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插入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巩固、加深对蚕生长过程的理解并能表达出来。

师生互动氛围活跃,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二)提升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聋生因其生理特点,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往往是不够充分的。

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认知、引导聋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应设计内容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乐学、乐说、乐写的学习氛围。

特别是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谁和谁好》这一课时,先课件出示句子“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再出示图片,图文进行教学,让聋生充分理解藤和瓜分别是哪些部位,最后出示多类型“瓜”地视频,增加聋生的知识量、并让学生说一说“藤和什么瓜好,它们手拉手”练习说句子,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写一写句子,提高学生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聋生语文课堂学习更加形象化、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广阔,对聋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方面、书写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增加聋生语言信息的吸取量聋生入学之后,一般都是住校的。

因而受环境的影响,聋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除了课堂教学的吸取外就是依靠电视电影的短暂播放时间获取信息,这就导致聋生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不符。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聋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量,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聋生就能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信息化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还要做好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促进者。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入课堂,全面改变了特教教师的教学模式。

特教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幅图、一张大字课文就可以掌控整个课堂,满足聋生的学习需求了。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促使特教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放手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自主学习的阵地,也促使教师学习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软件、运用多种方法信息资源插入,帮助聋生找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课堂整合教学,就需要具备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能力、整合能力,具备会有效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的运用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获取视频、音频、图像等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促使教师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并通过电脑对文字、表格、图象、声音、视频进行处理,再通过教学软件将其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根据课文需求、授课需求拓宽学生的视野,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

如:在教授《繁星》这一课,教师通过处理从网上获取满天星空的视频、图像,结合课文讲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进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