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扎尼定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耐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题·
·脑卒中的治疗·盐酸替扎尼定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
疗效及耐受性
万绍杰1 王运华2 陈洪国3
1烟台业达医院药剂科 264000;2烟台业达医院神经外科 264000;3烟台业达医院康复
科 264000
通信作者:万绍杰,Email:**************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替扎尼定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
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
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扎尼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
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MAS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
评分为(5.50±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80±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FMA评分为(30.20±6.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60±5.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其中有4例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
结论 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
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 盐酸替扎尼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临床疗效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16.018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olerance of tizanidine hydrochloride for spasticity of limbs after stroke
Wan Shaojie1, Wang Yunhua2, Chen Hongguo3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Yantai Yida Hospital, Yantai 264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Yantai Yida Hospital, Yantai 264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Yantai Yida Hospital, Yantai
26400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WanShaojie,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tolerance of tizanid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92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pasm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47) and a control group (n=45)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s.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ly treated;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izanidine hydrochloride. The Modified Ashworth Spasticity Rating Scale (MAS), 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 (CSI), and Simplified Fugl Meyer Exercise Scale (FMA)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MAS rating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SI score was lower and the FMA score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50±1.01) vs. (7.80±1.12) and (30.20±6.11) vs. (25.60±5.50); both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02%; among which 4 patients could not toler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Tizanidine hydrochloride has a good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which is worth being clinically used.
【Key words】 Tizanidine hydrochloride; Stroke; Limb spasm; Clinical effect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16.018
2388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性后遗症之一,肢体持续高痉挛状态可妨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而常规的抗凝、改善微循环、促进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对肢体痉挛并无直接的改善效果[1]。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但其疗效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康复要点掌握程度等均有关[2]。
有研究发现,在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中增加骨骼肌松弛药有利于减轻肢体痉挛[3]。
盐酸替扎尼定是一种咪唑类衍生物,可增强人体H反射抑制、降低异常的共同收缩活动,临床上常将其应用于疼痛性肌痉挛、神经性强制状态的治疗中[4]。
有研究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中,发现其可较好降低屈肌和伸肌肌张力。
但由于盐酸替扎尼定是一种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可引起嗜睡、头晕、口干等多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耐受性较差[5]。
本研究探讨了盐酸替扎尼定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耐受性,以期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
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51.13±9.55)岁,体质量指数(2
2.41±
3.50)kg/m2,高血压21例,糖尿病13例。
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50.42±10.03)岁,体质量指数(22.20±2.97)kg/m2,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
纳入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6]中的标准;(2)偏瘫上肢改良的Ashworth分级≥1级;(3)病程<6个月。
排除标准:(1)有癫痫、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2)意识不清、有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等;(3)不能配合治疗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促进脑代谢等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肢体、坐起、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扎尼定片(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g,国药准字H20060645),初始剂量为4 mg/次,1次/d,每3 d增加4 mg,当上肢肌张力下降1个级别时不再增加药量,维持8周。
如不能耐受者停药,退出研究。
两组均于8周后评价疗效。
1.3 评价量表 (1)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7]进行评价上肢肌张力,分为0级、1+级、1级、2级、3级和4级等6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肌张力程度越高;(2)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8]评定上肢痉挛程度,对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3个项目,总分为16分,分数越高,表示痉挛程度越高;(3)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9]评定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共计33个项目,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使用软件SPSS2
2.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级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级比较[n(%)]
组别 n治疗前
0级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观察组 47 0(0.00) 0(0.00) 10(21.28) 21(44.68) 16(34.04) 0(0.00)
对照组 45 0(0.00) 0(0.00) 12(26.67) 19(42.22) 14(31.11) 0(0.00)
Z值 -0.519
P值 0.604
组别 n治疗后
0级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观察组 47 0(0.00) 15(31.91) 24(51.06) 7(14.89) 1(2.13) 0(0.00)
对照组 45 0(0.00) 8(17.78) 19(42.22) 9(20.00) 9(20.00) 0(0.00)
Z值 -2.642
P值 0.008
2389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I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CSI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7 12.10±1.22 5.50±1.01a
对照组 45 11.78±1.12 7.80±1.12a
t值 1.309 -10.353
P值 0.194 <0.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 a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FM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7 18.82±4.66 30.20±6.11a
对照组 45 19.01±4.80 25.60±5.50a
t值 -0.193 3.790
P值 0.848 <0.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 a P<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乏力倦怠,2例排尿障碍、1例排便无力,4例胃肠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8/47),其中有4例患者不能耐受,而在治疗后6周退出研究。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可引起高级中枢失调、运动神经损伤,继而导致牵张反射持续亢奋、肌张力增高而致脑卒中后肢体痉挛[10]。
上肢是进行精细活动的重要结构,上肢痉挛可表现为前臂内收、肩关节内旋、肘关节、腕关节屈曲等异常状态,遗留运动、平衡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1]。
因此在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应重视缓解肢体痉挛,但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康复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2]。
肌张力升高是引起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骨骼肌松弛药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肢体痉挛状态[13]。
盐酸替扎尼定是一种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在20世纪90年代被美国FDA批准作为脊髓损伤性、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药物,其临床应用经验已超过20年[14]。
基础研究发现,盐酸替扎尼定可在脊髓水平兴奋α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增强运动神经元突触前抑制而降低肢体痉挛状态[15]。
潘同亮等[16]将替扎尼定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发现其在疗效、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巴氯芬。
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是评价肢体肌张力的常用工具,具有良好的性度和效度[17]。
痉挛指数是评价肢体痉挛程度的重要工具,包括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等3个项目[18]。
本研究中采用盐酸替扎尼定辅助治疗后MAS评级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者;CSI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者。
这一结果提示,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较好的降低肌张力程度、缓解肢体痉挛。
这是由于盐酸替扎尼定通过抑制脊髓兴奋性递质释放而减少脊髓α、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并抑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释放P物质,抑制蓝斑冲动对脊髓反射的促进作用,进而减少多突触脊髓反射,降低屈肌和伸肌肌张力,缓解肢体痉挛程度。
肢体运动功能下降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是临床常用的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价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两部分[19]。
本研究选取上肢FMA评分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发现采用盐酸替扎尼定辅助治疗者治疗后FMA评分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者。
这一结果提示,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抗痉挛药物盐酸替扎尼定本身并不能诱发主动运动,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运动控制能力改善、拮抗肌阻力降低、运动效率提高、耗能减少有关。
盐酸替扎尼定可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而降低运动反射,增强抑制性递质活性、阻止蓝斑冲动而抑制脊髓反射,使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痉挛程度下降,可更好进行康复治疗,药物与康复训练共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
盐酸替扎尼定的不良反应以乏力倦怠、排尿障碍、排便无力、胃肠道症状为主,其发生率与剂量有关[20]。
但目前临床对于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剂量及量效关系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参考国外研究[21]从4 mg/d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耐受程度,每3 d增加4 mg剂量,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其中有4例患者不能耐受不
2390
良反应而停药。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盐酸替扎尼定治疗亚洲人种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合理剂量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伦理问题:作者申明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并履行告知义务,签署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1] 卢陶陶,杨文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8):2263-2268.DOI:10.3969/j.issn.1672-1349.
2017.18.013.
[2] 张大尉,张虎,王振垚.针刺、推拿及康复疗法3种治疗方案
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5):29-33.DOI:10.3969/j.issn.1005-0779.2019.05.008.
[3] 郭禄斌.盐酸替扎尼定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
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8,27(12):77-79.DOI:10.3969/ j.issn.1006-4931.2018.12.024.
[4] 钱燕,何买定,李鑫.替扎尼定联合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
运动功能及血清BDNF、PDGF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2):2482-2484.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8.22.026.
[5] Dalvir Gill,Fatme Allam,Jennifer Boyle.Importance of Medication
R e c o n c i l i a t i o n:T i z a n i d i n e-I n d u c e d H e p a t i t i s[J].A m J Ther,2017,24(5):e623-e624. DOI:10.1097/MJT.0000000000000497. [6]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
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3):217,256.DOI:10.3969/ j.issn.1672-6731.2007.03.029.
[7]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
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06-909.DOI:10.3969/ j.issn.1001-1242.2008.10.013.
[8] M Jakobsen,E Enevoldsen,T Dalager.Spasm index in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Consequences of vasospasm upo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oxygen extraction[J].Acta Neurol Scand,1990,82(5):311-320.DOI:10.1111/j.
1600-0404. 1990.tb03309.x.
[9] 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4):519-521,522.
[10] Ioannis V,Konstantinos K,Antonios S,et al.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a Case of Spontaneous Spasm Lysis[J].Medical Archives,2018,72(2):154-156.DOI:10.5455/medarh.2018.72.154-156. [11] Juntaro Deyama,Takamitsu Nakamura,Yukio Saito,et al.Effect of
coronary artery spasm on long-term outcomes in surviv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ardiol,2018,112(257):7-11.DOI:10.1016/ j.ijcard.2017.08.002.
[12] 李刚,范其江,马云霞, 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9):3242-3244.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
2019.19.017.
[13] Moawad FA,Ali AA,Salem HF.Nanotransfersomes-loaded thermosensitive
in situ gel as a rectal delivery system of tizanidine HCl: prepa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performance[J].Drug Delivery,2017,24(1):252-260.DOI:10.108 0/10717544.2016.1245369.
[14] Sadia Gillani,Sadullah Mir,Momna Masood,et al.Triple-component
nano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using a casting method: Its potential in drug delivery[J].J Food Drug Anal,2018,26(2):887-902.DOI:10.1016/ j.jfda.2017.02.006.
[15] 向文海,龚秀玲,丁洁,等.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
病人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替扎尼定用量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6):592-594.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9.06.019. [16] 潘同亮,顾莹,刘敏,等.替扎尼定与巴氯芬对脑卒中后上肢
痉挛的疗效及其对病人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9):1265-1268.DOI:10.12102/ j.issn.1672-1349.2018.09.033.
[17] 李瑞青,任亚锋,吴明莉,等.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评定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6):742-745.DOI:10.3969/j.issn.1001-1242.
2018.06.027.
[18] 王永慧,郭丽华,岳寿伟.脑卒中患者双下肢H反射的变化及其
与痉挛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14-116.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8.02.009.
[19] 孙亚超,王锦玲.延伸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
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6):614-617.DOI:10.3969/j.issn.1003-9198.
2019.06.025.
[20] 李昊森,李文强,刘甜.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痛有效性的随机临床
对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33(12):739-741.DOI:10.3969/ j.issn.1003-1634.2017.12.010.
[21] Hiejima I,Kumada T,Nozaki F,et al.Effectiveness of continuous infusion of
tizanidine (Ternelin®) via a feeding tube for patients with the mixed type of tetraplegia[J]. No to Hattatsu Brain & Development,2015,47(1):28-31.
(收稿日期:2019-12-11)
(责任校对:李晶)
·读者·作者·编者·
我刊名列国家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2014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公布,《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名列其中,排序4640(排名不分先后),详情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news/1664/233978.shtml。
(本刊编辑部)
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