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说明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从“课标内容”看,“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属于“应用”层次要求,是本讲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可以联系必修Ⅰ的有关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打造‘世界工厂’”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会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是本讲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要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梳理
“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历史广角]
自由资本主义
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其思想来源于亚当·斯密等人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

他们在经济上宣扬自由放任主义,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自由竞争迫使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
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同时,竞争也使一部分人破产,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垄断。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所代替,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仍然被各国所遵守执行。

直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才改变。

[历史广角]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对全世界统治地位的确立。

它初步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整体世界的形成而形成的。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材料
年份世界工业发展
指数(以1913
年为100)
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
净吨)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帆船汽船
世界贸易指数(以
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
位:10亿法
郎)
1870年20 14.1 2.7 24 45.5 1880年27 14.5 5.5 35 68.8 1890年41 12.0 10.2 49 94.2 1900年59 10.0 16.2 68 118.2
材料蕴含着怎样的历史信息?结合图表归纳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教你读史] 第一幅图得出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表格显示了从1870-190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发展。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2)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

(3)推动了交通运输业显著发展。

(4)世界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成为将局部性的国际交流推进到全球性的沟通,将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联成一气的整体性世界的根本动力。

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

相应的,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到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

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益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斯德主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明资产阶级具备了“征服世界”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材料二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总趋势。

体现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日益明朗的分工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 (2012·安徽高考)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二明考点:英国工业革命
三抓关键:“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说明服装市场需求旺盛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对应度理由
A 正确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最终确立西方国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所以A项正确
B 与题无关材料中没有涉及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说法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有关但不准确不是尼尔·弗格森的主要观点
命题趋向——考查史学方法、史学推论[典例] (2012·天津高考)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
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
力应该是( )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1771年的英国
二明考点:英国工业革命
三抓关键:1771年阿克莱特纺纱厂设在河流附近的图片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对应度理由
A 无关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785年,1771年蒸汽动力尚未出现
B 正确阿克莱特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图片显示位于河边,所用的动力显然是水力
C 无关水电动力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无关从图片可以看出阿克莱特纺织厂设在河流附近,所利用的动力不是机械动力
[课堂感悟高考]
1.(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C 抓住材料中“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即可判断C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2.(2012·福建高考)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中的时间信息。

该图反映了英国从1841-187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此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故B项正确。

奴隶贸易在16世纪兴起,故排除A项,C、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以后)的成果及影响,故排除。

3.(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解析: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郊区居住也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

4.(2012·上海高考)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解析:选B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5.(2011·上海高考)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解析:选D 从图片“石油,地球,吞下地球”信息来看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项。

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

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

6.(2011·海南高考)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心内容是1870-1910年,欧洲成为现代文明的中心,反映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B、C项是欧洲只是各国采取的对外措施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测控表]
说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杭州质检)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世界文明的理解。

根据题干“‘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两句信息分析,在世界文明逐渐走向一致的趋势下存在着不同文明的发展。

2.(2013·杭州质检)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选B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2012·绍兴模拟)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
B.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C.圈地运动的持续进行
D.殖民与移民的大规模进行
解析:选A 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使英国人口职业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选择A项。

4.★(2012·石家庄一模)“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

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

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大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事。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解析:选B 材料信息中工商业资产阶级崛起,他们跻身于社会上层是社会结构变化的表现,其推动力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正确答案为B项。

5.★(2012·西安三模)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
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

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 )
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
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解析:选A 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是,B、C、D三项是工业社会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从属于A项。

因此,最佳答案为A项。

6.(2012·唐山二模)1790年1月,织工塞缪尔·斯莱特,突破英国移民限制到达美国,并在布朗家族的支持下,建立起北美历史上第一家阿克莱特式水力纺纱厂,取名莱斯特棉纺厂。

这标志着( )
A.美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B.美国工业化起步
C.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经济联系加强
D.美国工业化先于国家建立
解析:选B 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禁止向其他国家输出机器,美国工业革命较晚,开始于18世纪末,因此,A、D两项错误;1790年,美国已经独立,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C项错误。

故选B项。

7.(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析:选C 18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棉纺织业首先爆发,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效率,故出现了如图变化。

答案为C。

8.(2012·杭州质检)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
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能够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与电有关,故D正确。

9.(2012·杭州质检)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竞争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0.(2012·杭州质检)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根据所学,①②③项说法正确。

第④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

11.(2012·浙江模拟)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1938年10月在纽约世界展览会工地上埋入了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时间舱”,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里面可能有( )
A.电话机B.电脑
C.原子弹残骸D.披头士唱片
解析:选A 1876年电话机发明;1946年电脑发明;原子弹是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披头士乐队1956年成立。

据此“时间舱”里可能有电话机。

12.(2012·浙江模拟)有同学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下表中比较全面反映主题内容的一组是
( )
A 火车轮船汽车相对论
B 蒸汽机电报电灯电车
C 电动机电影电视电脑
D 飞机电话电报互联网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分析各选项,不符合的成果予以排除。

A项中相对论可排除,其他三项没有全面反映主题;B项电灯可排除;C项电影、电视可排除,本题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工业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表(1860-1900年):
年份位次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
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

早期的工业社
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
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4分)
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认识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启迪。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各问一一作答。

答案:(1)变化趋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2)变化趋势: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由英国世界领先逐步变为美国世界领先。

主要原因:英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

14.(2012·汕头调研)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79.0% 73.5% 48.0%
——《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材料三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指出其影响。

(8分)
(2)归纳材料二的现象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言之有理即可)(8分)
解析:本题围绕人口迁移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第(1)问应先分析图示找出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对农耕文明的影响;第(2)问要注意城乡人口变迁,从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进行分析;第(3)问要注意分析人口迁移方向,其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变化特征:西汉至盛唐,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唐朝后期至元朝,西部地区人口比例急剧下降。

影响: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农耕文明范围扩大。

(2)现象: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人口。

原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推动。

(3)方向: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

影响: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步伐;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促进世界人种、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任答三点即可)
[高效学法集锦]
1.列表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部门时间发明人主要机器说明
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
纺织机器完善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