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五项
1. 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为0~40U/L。
高于40u/L即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GPT、ALT)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GPT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
临床诊断: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
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
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所以你需要到医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才能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其正常值为1.7-17.1μmol/L)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所以总胆红素偏高的情况也分为三种: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偏高、
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偏高,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原因。
3. 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值为1.0-20.0 μmol/L)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高的常见症状就是会出现黄疸现象,它会使巩膜、皮肤、尿液、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
另外,还有食欲下降、乏力、低烧、恶心、呕吐、腹痛等肝病的症状。
由于贫血引起间接的胆红素高的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肌肉或关节痛等。
4.直接胆红素(DBil):又称结合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肝后受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
直接胆红素溶于水,与偶氮试剂呈直接反应,能通过肾随尿排出体外。
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肝细胞对血液中间接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过程。
血清直接胆红素的升高,说明经肝细胞处理后胆红素从胆道的排泄发生障碍。
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有助于黄疸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直接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癌等。
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如下:
1.溶血性黄疸:红细胞遭到破坏后,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单核-巨噬细胞,被转变成间接胆红素。
由于间接胆红素过量,肝细胞不能将间接胆红素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致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增高。
2.肝细胞性黄疸:肝脏发生病变,导致肝细胞转变间接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所以血清中间接胆红素增高。
又因为毛细胆管堵塞,使得直接胆红素从胆道的排泄受到阻碍,血清中直接胆红素也会增高。
3.阻塞性黄疸:由于肝内或肝外发生阻塞,导致直接胆红素从胆道的排泄受到阻碍,只能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增高。
5. 谷草转氨酶:(正常参考值为13~35U/L)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是转氨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它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谷草转氨酶高说明存在肝细胞损伤,一般见于各种乙肝,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确定谷草转氨酶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临床上,如果乙肝病程过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
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患者也会表现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 1.0以下。
谷草转氨酶高的临床症状,也是肝炎的常见症状,一般有低烧、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