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原卷版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
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
”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
”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
”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
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
以往知来耳。
”房因免冠顿首
....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
今
..曰:“《春秋》
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
”上曰:“不知也。
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
事帷幄
..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
”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
”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臣光曰
...: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孝元之谓矣!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 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
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
(2)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
武安君曰:“不可。
”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
今蓄积粮食,三军之体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
赵人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
其财。
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
当今之时,起来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
”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
陵战失利,亡五校。
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称疾不行。
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赛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赛乎?武安君曰:“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
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
臣人一心,上下同力。
攻其列城,必未可拔。
臣见其害,未睹其利。
又病,未能行。
”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
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
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
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
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武安君顿首曰:“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
”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应侯请之,不起。
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
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①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①,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
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
..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
犹不改。
宣子②骤谏。
公患,使鉏麑贼。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天赘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盾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盾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盾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盾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壬申,朝于武宫。
(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溜,房顶瓦垅滴水处,指屋檐下。
①宣子:指赵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①“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于是论次其文。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注】①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文本二: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文本三: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省略号部分不翻译)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
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
”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
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
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
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
..,不悉其景行。
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
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
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
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
”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
..太宗文章为集。
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
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
..倾覆。
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
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
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
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
①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
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考序
【清】姚鼐
六艺
..者,小学之事,然不可尽之于小学也。
夫九数①之精,至于推步天运,不差于毫末,此术家之至学,小子所必不能也。
夫六书之微②,其训诂足以辨别传说之是非,其形音上探古圣初制文字之始,下贯后世迁移转变之得失,此博闻君子好学深思者之所用心,小子所不能逮也。
至于礼乐,则固圣贤述作之所慎言,尤不得以小学言矣。
然而谓之小学者,制作讲明者,君子之事,既成而授之,使见闻之端于幼少者,则小子所能受也。
今夫行万里穷山海者纪其终身之所履艰危劳苦之所仅获以告于居不出于室中者可以一日而尽得也。
夫小学者,固亦若是而已。
秀水朱锡鬯,尝作《经义考》,载说经之书既备,而不及小学。
今南康谢蕴山方伯,以为小学实经义之一端,为论经始笔之事。
且礼、乐则言之大广,射御今士所不习,九数则诚术家专门之所为。
惟书文固人人当解,学者须臾不能去,非专门之事也。
前世好古之儒,固多究心于斯;至于今日,其书既众,或因旧闻而增深,或由创得而遇古,皆
不可泯也。
因辑汉以来言文字训诂形音之书,至于今日英才博学
..所撰,举载于编,凡.若干卷,名之曰《小学考》,以补朱氏之所未备。
其言笔势八法者,乃弃不录,以其无关于经学也。
《考》成,以其书示某。
某诚嘉方伯有不遣众善探辑之美意,又以为能尽大人君子之心,乃能授其教于小子。
方伯之用心如此,异日助成国家礼乐之修,其亦有望也与!
嘉庆
..三年八月,桐城姚某序。
(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节)【注】①九数:古算法名。
①微:深奥,微妙。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书文固人人当解,学者须臾不能去,非专门之事也。
①方伯之用心如此,异日助成国家礼乐之修,其亦有望也与!
文言文阅读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解析版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
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
”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
”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
”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
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
”房因免冠顿.
首.曰:“《春秋》
....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
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
”上曰:“不知也。
如知,何故
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
..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
”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
”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臣光曰
...: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孝元之谓矣!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 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
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
(2)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
【答案】①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
①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临”,面对;“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令”,假如;“寤”通“悟”,明白;“安”,怎么。
①“明”,昌明;“虽”,虽然;“竭忠”,竭尽忠心;“何自”,“自何”,从何;“入”,入手。
参考译文:
中书令石显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
京房曾经在闲暇时进见皇上,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巧言谄媚之人。
”京房又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
”京房说:“可是,现在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
”京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
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元帝说:“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测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
”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跪拜说:“《春秋》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
而今陛下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
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元帝说:“已经很乱,这还用问?”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然而幸运的是现在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朝政的昏乱责任不在他。
”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
我恐怕后代看现在,犹如现在看古代。
”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
”元帝说:“我不知道。
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京房说:“就是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
”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京房告退,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职。
臣司马光曰: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劝导,可以说是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诗经》说:“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
”这说的就是汉元帝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
武安君曰:“不可。
”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
今蓄积粮食,三军之体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
赵人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
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
当今之时,起来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
”
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
陵战失利,亡五校。
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称疾不行。
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赛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赛乎?武安君曰:“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
臣人一心,上下同力。
攻其列城,必未可拔。
臣见其害,未睹其利。
又病,未能行。
”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
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
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
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
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武安君顿首曰:“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
”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应侯请之,不起。
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
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①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答案】①(赵国)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队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
①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缮”,修缮;“增”,加高;“益”,更加;。
①“引”,拔,举,拿;“何罪于天”,状语后置,即“于天何罪”,对苍天(犯)什么罪过。
参考译文:
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又想进攻赵国。
武安君说:“不可以(进攻赵国)。
”秦昭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挨饿,您不估量百姓的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来消灭赵国。
现在(国家)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对比以前超过一倍,但(您却)说‘不可以(进攻赵国)’,这种说法是为什么呢?”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
赵国人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作来谋取资财。
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国内国力充实,在外外交成功。
正当这个时候,赵国是不可以攻打的。
”秦王说:“寡人已准备好来发兵了。
”于是派五大夫王陵率领军队进攻赵国。
(结果)王陵作战失败,损失五校军队。
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想派(他)代替王陵,武安君借口称病不出战。
秦王就派应侯前去探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您曾经以少攻多,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
击弱、以多击少呢?”武安君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前往趁着赵国恐惧万分的时机
来灭掉赵国,(看到赵国)畏惧就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抓紧耕种来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来扩充军队,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事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
国君放低身段来亲近大臣,大臣不惜生命来亲近效死力的士兵。
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
攻打它的城邑,一定不能攻下。
臣下(只)见到攻打赵国的坏处,没有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
(臣下)又有病,不能出征。
”应侯惭愧地退出去,把(武安君的话)转告给秦昭王。
秦昭王说:“没有白起,我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但没有攻克(邯郸)。
武安君说:“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样?”秦昭王听说这话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强逼着让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身体有病,(也得)勉强替寡人抱病带兵。
(如果您)有战功,(完成)寡人的愿望,(寡人)将会重赏给您。
如果您不肯出战,寡人(就会)怨恨您。
”武安君叩头至地,说:“(臣下)只是希望大王接受我的愚见,放弃(攻打)赵国给百姓以休养生息之机,来应付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
”秦王没有答话就离开。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 应侯(前去)动员他,也不就任。
于是罢免武安君,降为士兵,让他移居阴密。
秦昭王跟应侯等大臣们商议说:“白起迁居(的时候),他的心情还是郁郁不服气,有怨言。
”秦王就派使者赐给他剑,(让)他自杀。
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过了很久,说:“我固然该死。
长平这一战役,赵军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应该死了。
”他就自杀而死。
秦国人怜悯他,城乡百姓都祭祀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①,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
..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
犹不改。
宣子②骤谏。
公患,使鉏麑贼。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天赘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