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页,共57页。
[问题探究] 读漫画,思考以下问题。第二十三页, Nhomakorabea57页。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 象?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 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 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 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差的爱, 无论任何人,都不分轻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 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4)韩非子崇尚法,强调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 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求人人 必须遵纪守法;韩非子还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 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第三十页,共57页。
③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排除①;新旧“二十四孝” 的对比,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说明民族性, 排除④。 答案:C
第三十一页,共57页。
2.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 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 )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影视 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 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创新。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归纳总结]
1.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表现
依据
态度
做法
关系
传统文化具 有双重性, 只有发挥传 统文化的积 继承 极作用,克 服其消极作 用,才能促 进社会和人 的发展
对于符合社会发 取其精 展要求的、积极 华,去 向上的内容,应 其糟粕, 该继承;对于不 批判继 符合社会发展要 承,古 求的、落后的、 为今用 腐朽的东西,必
须改造或剔除
继承是发展 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 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过程 的两个方面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发 展
一定的文 化是由一 定的经济、 政治决定 的,是一 定的经济 政治的反 映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 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 的态度。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chuán chénɡ) 与创新
第一页,共57页。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 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二页,共57页。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识记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 的作用 2.通过互动探究,掌握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 关系 很多地方开展小学生经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典诵读活动,对《四书》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 《五经》等国学经典进 实意义,增强中华文化 行原汁原味的学习,你 的自豪感,做自觉的文 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化传承者
第十五页,共57页。
4.P46 【提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 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 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 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答案:C
第三十三页,共57页。
[问题探究] “中华经典故事系列之国学千部微电影”包括经史 子集等中华典籍,以及诗词歌赋、戏剧曲艺、民间传说中 彰显颂扬先贤先烈、
第三十四页,共57页。
优秀美德的传统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本要求。通过微电影的方式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契合了 时代精神,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 素是如何推动文化发展的?
第三十五页,共57页。
答案:(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时代精神”说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文化的发展,代表新的 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 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第十页,共57页。
(2)教育具有选择、_传__递__(c_h、uá创nd造ì) 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__道_、_授__业_(_sh_ò_u_y_è_)、__解_惑_”,把文化 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_教_育__(j_ià_o_yù_)_方_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__化_传_承____中 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五页,共57页。
[辨析] 传承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
第六页,共57页。
3.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承 (1)怎样处理:在_继_承__(j_ìc的hé基ng)础上发展,在_发__展_(f_ā的zhǎ过n) 程 中 继 承 ; 批 判 地 继 承 传 统 文 化 , 不 断 _推_陈__出_新_(_tu_ī_c、hén chū xīn) _革__故__鼎_新___。 (2)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 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 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_文__化_传_承__者_和_享__用_者________。
第十三页,共57页。
(2)观点二也是片面的。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合 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正确的做法是批判吸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第十四页,共57页。
3.P45 【提示】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 动影像等多种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择、传递、 存储,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 播、继承、交流与发展。
第八页,共57页。
[辨析] 科学技术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 济、政治决定的。
第九页,共57页。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含义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_传_承__(c_h_u_án__ch_é的nɡ能)文化动性活动。 2.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1)教育在人的_教__化__(j_ià_o_h_u_à_)_与上培始育终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不断革除 陈旧的、 过时的旧 文化,推 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 新文化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比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内 涵 区 别
实 质
联系
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指在文化继承中,不 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 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第十一页,共57页。
1.P43 【提示】 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在生活、 工作、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 观规律办事。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文化, 而应创造性地加以发展。
第十二页,共57页。
2.P44 【提示】 (1)观点一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教育 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 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 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借鉴吸 收,不能全部抛弃。
第三十六页,共57页。
通过“微电影”方式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收集、选择、传 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促进了 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第三十七页,共57页。
[归纳总结]
正确把握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第二十页,共57页。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 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 习。
(2)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 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 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
第二十一页,共57页。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 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 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 发展。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第三十二页,共57页。
解析:“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体现文化的继 承,“然后再往前走”体现文化的发展,故托尔斯泰的话 表明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C 符合题意。A、B 本身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D 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不能全部抛弃,应 该批判继承。
第三页,共57页。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内涵 (1)文化继承,不是__原_封__不_动__(y_u_á_n地fē承ng袭b传ù d统òn文g)化,而 是要有所淘汰、有所_发__扬_(_fā,yá从ng而) 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发展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 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_推__陈_出__新_(_tu_ī_c_h_é_n__c_h_ū_x_ī”n)、。革故鼎新
第十六页,共57页。
(2)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 原,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 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 “无事取天下”。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 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七页,共57页。
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 的过程
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 发展和创新,是创造 新文化、发展先进文 化的过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就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即时应用] 1.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
①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再发展 ②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第七页,共57页。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 _生__产_力__与_生_产__关_系_(_sh_ē_n_g_ch_ǎn的guā矛nxì)盾 运 动 , 决 定 着 _社__会_制__度_(_s_h的èh变uìz化hìd,ù)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__科_学_技__术___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_储__存_(_c_h文ǔcú化n)资 源的手段和__方_式___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 传播、__继_承___与发展。 3.__思_想__运_动______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第十八页,共57页。
5.P47 (1)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播 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 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②课堂教学是按 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 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
第十九页,共57页。
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 划、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 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 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了真正的共享和社会 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
第四页,共57页。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 承 是 发 展 的 _必_要__(_b_ìy_à_o_)_前提, 发 展 是 继 承 的 _必__然__(b_ìr_á_n_)要_。求继承与发展,是_同_一__个__过_程__(g_u_ò的ch两én个g)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 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