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理学选择题题库
⼀、单项选择
1. 军队中不同兵种采⽤不同的颜⾊作伪装,如海军—蓝⾊,与海洋⾊相近;陆军—绿⾊,与草⽊⾊彩相近,这些伪装利⽤了()。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2.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
相结合
3.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具体思维
D、动作思维。

4.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前⽽在头脑⾥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
A、保持
B、想象
C、回忆
D、表象
5. 根据⾔语的描述或图样的⽰意,在⼈脑中产⽣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6. 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A、对⽐
B、适应
C、相互作⽤
D、感受性
12. 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

A、⼤
B、稳定不变
C、⼩
D、以上⼀个也不是。

13. ⼈的感受性的⼤⼩是⽤()的值的⼤⼩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14.“⼀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5.进⼊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就转⼊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17.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

A、创造⼒
B、意志品质
C、情绪状态
D、知觉对象的特点
20. 记忆系统中容量最⼤的是()。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感觉记忆
A.感觉对⽐B.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感觉后象
22. 觉察出最⼩刺激量的能⼒称为()
A.最⼩可觉差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24.⼈可以对环境作出⾃主反应,如果该反应的结果能满⾜⼈的需要,会导致反应强度的增加。

这种现象叫()
A.⽆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刻板印象D.经典条件反射
25. “⼀⼼⼆⽤”指的是()
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度
26.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关系。

A、正⽐
B、反⽐
C、正相关
D、负相关
27、研究者⽤⼀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理品质,是⼀种重要的⼼理学研究⽅法。

这种研究⽅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1、扩⼤短时记忆容量最有效的⽅法是()。

A、过度学习
B、排除⼲扰
C、把⼩意义单元组合成⼤意义单元
D、强化复

41. ⾼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

A、兴奋过程
B、抑制过程
C、兴奋与抑制过程
D、兴奋与诱导过程
42、⼈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43、“⼊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

”这是嗅觉的()。

A、恒定现象
B、减退现象
C、适应现象
D、对⽐现象
46、对于同⼀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的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9、“望梅⽌渴”是属于()。

A、第⼀信号系统
B、第⼆信号系统
C、⽆条件反射
D、防御反射
52、()是⾏为主义⼼理学的代表⼈物。

A.冯特;
B.罗杰斯;
C.华⽣;
D.弗洛伊德
53、()⼼理学家认为,学⽣在解决问题时之所以产⽣迷惑,是由于没有把问题的细节⽅⾯与问题的整体情境结构联系起来考虑,将问题看成是有意义的整体。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格式塔;
D.精神分析
54、脑的()部分的功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

A.海马;
B.杏仁核;
C.丘脑;
D.脑⼲
55、主张⼼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理与意识活动进⾏了解是()的思想和观点。

A.⾏为主义⼼理学
D.格式塔⼼理学
56、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关系。

A.正⽐;
B.反⽐;
C.正相关;
D.负相关
63、下列因素中,(B )在抽象思维中起到的作⽤最⼤。

A、形象
B、语⾔
C、动作
D、图表
64、从不同⾓度或⽅⾯的变化,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利于概念的形成,这叫(A)
A.形成概念体系
B.展开概念
C.运⽤概念
D.变式
70、⼀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A )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扰抑制
D、倒摄抑制
71、⼈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72、“⼊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

”这是嗅觉的(C )。

A、恒定现象
B、减退现象
C、适应现象
D、对⽐现象
73、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 )。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具体思维
D、动作思维。

B、感性概括
C、抽象概括
D、语词概括。

76、⼈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沿着不同的⽅式进⾏思考,产⽣⼤量独特新思想的思维是(D)
A.聚合思维B.再⽣思维C.创造思维D.发散思维
77、⽇常⽣活中,⼈们常常只看到事物某些⽅⾯的功能,⽽忽略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现象是(A )
A.功能固着B.定势C.刻板印象D.条件反射
78、(C )是⾏为主义⼼理学的代表⼈物。

A.冯特
B.罗杰斯
C.华⽣
D.弗洛伊德
79、(C )⼼理学家认为,学⽣在解决问题时之所以产⽣迷惑,是由于没有把问题的细节⽅
⾯与问题的整体情境结构联系起来考虑,将问题看成是有意义的整体。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格式塔;
D.精神分析
80、主张⼼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理与意识活动进⾏了解是( C )的思想和观点。

A.⾏为主义⼼理学
B.认知⼼理学
C.机能主义⼼理学
D.格式塔⼼理学
81、关于感觉适应,下列观点(D )是正确的。

A.只会使感受性提⾼;
B. 只会使感受性降低;
C. 感觉适应不会使感受性发⽣变化;
D. 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提⾼,也可引起感受性降低
82、⼈们在以某种思路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觉地继续沿⽤这种思路。

这种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理准备状态叫( D )。

A.刻板现象;
D.定势。

83、⼈在暗处呆久了或活动时间长了,若突然遇到强光或⾛到亮处,最初会感到耀眼,看不清周围的东西。

这是感觉的(B )现象。

A.对⽐
B.适应
C.补偿
D.联觉
84、从注意这⼀⼼理现象来分析,新司机之所以容易出交通事故,是因为新司机(C )
A.容易出现⽆意注意
B.注意的⼴度⼩
C.注意分配差
D.注意的稳定性差
87、梦是⼀种(B )。

A.有意想象;
B.⽆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88、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常带有突然性,这种⼼理状态称为(D )。

A、思维敏捷性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灵感。

8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90、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或符合⾃⼰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91、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的(A)产⽣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C、个性的⼼理特征
D、以上⼏个都不是
92、⼈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的需要⽽产⽣的态度体验称为(D )。

A、⽓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93、俗话说“⼈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境
D、热情
94、(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95、在智⼒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的主观体验是(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96、具有感染性的,⽐较平稳⽽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境
C. 激情
D.应激
97、“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98、“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个⼈的(B)影响所致。

D、前三个都不是。

99、⼀个⼈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00、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01、维持有机体⽣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理性需要
D、需要102、在有机体的⽣理必需要获得满⾜的情况下产⽣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03、在⼈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的情况下产⽣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04、⼀个⼈盼望或追求的⽬的达到后,继之⽽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05、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C、悲哀
D、快乐
107、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B )。

A、情绪
B、表情
C、情感
D、感情
108、⼈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满⾜⾃⼰的(C )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109、带有宣染作⽤的,⽐较持久⽽⼜微弱的,影响⼈的整个精神⽣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 )。

A、激情
B、应激
C、⼼境
D、情感
110、猛烈爆发⽽短暂的情绪状态叫做(A )。

A、激情
B、应激
C、⼼境、
D、情感
111、在激情状态发⽣的过程中,很难⽤(D )进⾏控制和调节,因此应该在发⽣前加以预防和控制。

A、思维⼒
B、想象⼒
C、能⼒
D、意志⼒
112、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B )。

A、⼼境
B、应激
C、激情
D、意义
B ⽣理需求
C 态度
D 体验
114、个体对别⼈和⾃⼰⾏为的举⽌,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的内⼼体验叫做(A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责任感
意志
1、与盲⽬性、易受暗⽰性相反的品质是(A)。

A、⾃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制⼒
2、对于缺乏毅⼒的学⽣,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 )。

A、果断性
B、坚韧性
C、⾃制性
D、⾃觉性
3、意志⾏动具有三个特征:⾃觉的⽬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C )为基础。

A、动机⽃争
B、兴趣
C、随意运动
D、⾃由意志。

4、个体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映是(D )。

A、应激
B、理智感
C、⼼境
D、挫折感。

5、(B )是意志⾏动的基础。

A、本能
B、随意运动
C、不随意运动
A、多重趋避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趋式冲突
个性倾向性
1、个性是指⼀个⼈的( B )。

A、⼼理过程
B、整个⼼理⾯貌
C、⽓质
D、性格
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勒温
C、默⾥
D、罗杰斯
3、(A )是指有机体内部的⼀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A、需要
B、内驱⼒
C、动机
D、情绪
4、马斯洛把⼈类的需要概括为下列五个层次:(A )
A、⽣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我实现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的需要
C、⽣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要
D、⽣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5、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是(B)。

A、⽆规律的
B、由低层向⾼层不断发展
C、由⾼层向低层
D、以上都不是
6、“⼈⼼不同,各如其⾯”,这句俗语为⼈格的(B )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8、所谓归因,就是⼈们⽤来解释⾃⼰或他⼈⾏为的因果关系的现象。

李果把⾃⼰的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师出题太难,这⼀归因会(A )。

A、降低李果的学习动⼒
B、提⾼李果的学习动⼒
C、对李果的学习动⼒⽆影响
D、前三项中没有⼀个是正确选项。

9、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

A、个性倾向性
B、⽓质
C、性格
D、能⼒
10、引起动机的内在⼼理条件是(C )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12、⼈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B )
A、饥饿动机和⼲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13、下列哪个选项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D )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14、为实现⼀定⽬的⽽⾏动的原因是(A )
A、动机
15、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质
C、性格
D、能⼒
能⼒
1、在信息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 较少依赖于⽂化和知识, ⽽主要依赖于个⼈先天禀赋是能⼒是( A )。

A、流体能⼒
B、操作能⼒
C、社交能⼒
D、晶体能⼒
2、按照能⼒发展的⾼低程度,可以把能⼒分为( A)。

A、能⼒、才能和天才
B、⼀般能⼒和特殊能⼒
C、能⼒、操作能⼒和社会交往能⼒
D、模仿能⼒、再造能⼒和创造能⼒
3、通常把IQ超过( B)的⼉童称为智⼒超常⼉童。

A、120
B、130
C、140
D、150
4、⼈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是(C )。

A、认知能⼒
B、操作能⼒
C、社交能⼒
D、模仿能⼒
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的影响
C、遗传对智⼒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的影响
C、⽓质
D、兴趣。

7、智⼒的核⼼成分是(D )。

A、观察能⼒
B、记忆能⼒
C、创造能⼒
D、抽象概括能⼒
8、提出流体智⼒和晶体智⼒理论的⼼理学家是(A )。

A、卡特尔
B、吉尔福特
C、斯腾伯格
D、达斯和纳格利⾥
9、在测验时,如果⼀个11岁的⼉童通过11岁组的全部项⽬,还通过12岁组的两个项⽬和13岁组的⼀个项⽬,他的智龄是(A )。

A、11岁6个⽉
B、11岁8个⽉
C、1岁10个⽉
D、12岁
10、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B )
A、观察⼒
B、节奏感
C、思维⼒
D、记忆⼒
11、顺利完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是(A )。

A、能⼒
B、智⼒
C、技能
D、知识
12、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构成能⼒的群因素说是由( A )提出。

A、塞斯顿
B、桑代克
C、斯⽪尔曼
A、晶体能⼒
B、模仿能⼒
C、流体能⼒
D、认知能⼒
14、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A)。

A、IQ=智⼒年龄/实⾜年龄╳100
B、IQ=实⾜年龄/智⼒年龄╳100
C、IQ=(x-x)/s
D、IQ=100+15Z
15、智⼒分布呈常态分布是指( B )。

A、⼈与⼈之间在能⼒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中等的占多数
C、智⼒超常的占多数
D、智⼒低常的占多数
性格
1、性格属于下列那种⼼理现象?(D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理特征
2、在家庭诸因素中,对⼉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的( D )。

A、家庭结构
B、出⽣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母对⼦⼥的教养态度
3、⼀个⼈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 B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4、⼈们在各种认识⼼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C)。

A、性格的态度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5、个⼈⼼理⾯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与⼈之间有核⼼意义的⼼理特征是(A )。

A、性格
B、能⼒
C、⽓质
D、胆汁质
⽓质
1、⽓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D )。

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好坏之分
2、⾼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C )。

A、兴奋过程
B、抑制过程
C、兴奋与抑制过程
D、兴奋与诱导过程
3、与⾼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质类型是( D )。

A、胆汁质
B、多⾎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粘液质的⾼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C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5、受先天因素影响最⼤的是(C)。

A、兴趣
B、能⼒
C、⽓质
D、性格
6、以⼼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噪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理特征的⽓质类型是( A )。

C、黏液质
D、抑郁质
7、作为⽓质类型的⽣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弱的⾼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B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黏液质
D、多⾎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9、与巴甫洛夫⾼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质类型是( B)。

A、胆汁质
B、多⾎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0、传统上把黏液质⼈的典型特点描述为( C)
A、精⼒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制⼒强,但⾏为主动性较差、⾏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为举⽌缓慢、胆⼩优柔
11、某学⽣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泛,稳定性差,缺少毅⼒,见异思迁。

他的⽓质类型属于( A )
A、多⾎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