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管子的商业治国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盐铁 《海王》篇主张“官山海”。《地数》 篇主张国家独占矿山。“山上有赫者其下有 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 有 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 荣者,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作者 认为这些是“天财地利之所在”,应由国家 控制。
垄断山林及特产 山林池泽及山林特产等应由国家垄 断和控制。《轻重甲》说:“人君不能 谨守其山林沼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 王。”总之,一切自然财富都应收归国 有。
轻重家特别注重对与经济相关的基本数 字统计和计算。《山国轨》专门论述了要准确 了解和掌握土地、人口、货币、物产、行政区 划等情况和数字,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主张把统计作为政治的基本依据,这在先秦诸 子中是少有的,是当时难得的卓见。
对管子思想的评价
战国时期商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商业利润远远 高于其他行业。轻重家站在君主政治的立场上,主 张垄断当时主要的商业活动,并且把垄断与政令结 合起来,人为地扩大商品交换范围,制造价格大起 大落,从中 取高额利润。这种利润远远超过了当时 商业的平均利润,是一种以商业为掩盖的强盗式的 掠夺。商品自由平等的交易从市场中被强力驱赶出 去,变成为刀剑逼迫下的交易。他们用权力摧毁了 价值规律,把价值规律置于无用之地。
自然环境、气候、时令等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 影响,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物价。 年成好坏对物价也有直接的影响。 季节对物价也有明显的影响。 政府的政令对物价的起伏有着直接的作用。 市场物价总处于波动之中,不会稳定不变。 《轻重乙》说:“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 一低,不得常固。”衡即指轻重。市场物价虽然 变化无常,但有规律可循,也是可以把握的。作 者建议国家要掌握并利用市场物价的起伏以谋大 利。
第六章 管子的商业治国理论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即管敬仲.名夷吾, 字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 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 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 卿.他在齐进行改革,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 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 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 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 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管 子》中有一部分专门论述“轻重”问题的篇章,俗称 轻重篇。这一派可称之为“轻重派”,他们的主要政 治理论是商业治国,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
轻重诸篇清醒地看到,经济力量比法 的威力要大得多,法令能否生效不在法本 身,而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国蓄》说: “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威罚 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 齐也。”治国之道在于轻重之术,只有掌 握了经济命脉,操纵了人民的生计,才能 治国治民。
儒家把仁义看得高于一切,轻重诸篇则与 此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利益是仁义的基础,仁 义是经济利益的派生物。《轻重甲》说:“国 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 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国与国的关系上, 轻重诸篇很少讲兵战,他们的立足点是商战, 认为只要拥有经济实力便可制服对方,而经济 实力来源于轻重之术。“国有十年之蓄”即可 以有“十胜”,其结论是“富胜贫”。
法家、儒家从不同立场出发,都把强本 抑末、强本节用、发展农业作为治国的基本 国策之一。轻重篇的作者们虽然也赞成发展 农业生产,但他们认为停留在这一步,非但 不能治国,反而会有害。作者认为治国之道 的要害在掌握轻重之术,即“天下下,我高; 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通过这种 方法就可以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以此 治服天下。只顾生产而不善于理财,财物反 为他人所用,有害而无益。
四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治国方略
财政是国家的实力基础,国家握有的 经济实力越大,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的能力就越大,因而治国方略要以经济实 力为基础。
经济控制与经济鼓励
轻重家认为,君主对人民的统治与支 配能力取决于经济的支配能力,为此他们提 出如下一些主张: 君主要操纵和支配人民的生产活动 要控制住谷物。“谷者,民之司命也” 人民的贫富之机要掌握在君主之手,要 做到“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 之在君“。能做到这一步,“民之戴上如日 月,视君若父母”(《国蓄》)
关于物价
轻重篇的作者们对市场物价受供求的影响有准 确的观察。《国蓄》说:“物多则贱,寡则 贵”。《乘马数》说:“物轻,则见泄,重则见 射”。泄,指流散、抛售、推销。射,指抢购。在 正常情况下,成本与物价成正比,成本高,物价也 高;成本低,物价也相应下跌。物价的涨落常常与 成本形成背向关系。《国蓄》说:“物适贱,则半 力而无予,民事不偿其本,物适贵,则什倍而不可 得,民失其用。”
三 国家垄断以牟利论
他们要把市场也转变成专制君主施展权威 的场所,成为君主获取财利的渊薮 。为了达 成这一目的,他们建议专制国家要垄断、控 制货币及主要商品,并以此取利。
垄断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货币之用并不仅限于经济,同时还有直接的 政治效果。《国蓄》对货币的作用概括为如下三 项,即“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 也。”“人君铸钱立币。”掌握铸币权也就掌握 了发行权,《山至数》说:“布币于国。”掌握 了货币,就能控制住利途,正如《国蓄》所说: “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 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国家在垄断货币 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币值,《 度》说:“币重 则民死利,币轻则决而不用。故币重调于数而 止。”币重指货币购买力高,币轻指”一词的含义 • 《管子》轻重诸篇广泛地使用了“轻重”这一概念。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 第一,轻重指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 特点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抱成见,一切事情都像市场商品 价格那样变幻不定。在一切变动的世界中,要善于区分事 物的轻重缓急,找出中心环节和决定性的因素。旨在说明 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不同时代应有不同政策,不应拘于一 策,抱残守缺。 • 第二,轻重还表现为一种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 第三,“轻重”一词除上述两种含义外,主要的是指 有关市场、商品流通、货币、财政、物价方面的理论以及 有关的政策和措施,这是轻重诸篇特点之所在。
以经济实力解决矛盾
轻重家们认为,在瓜分农民的劳动成 果上,国家与大夫之家、大商人称贷之家存 在着矛盾。为了抑制这些人的势力,轻重家 提出,首先要从经济上对这些人进行限制、 控制,乃至剥夺。
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上,轻重家业着眼于 经济。他们认为,依靠重赐、商业战争以及赈 贫等方式,便可使诸侯宾服或置对方于死地。 对边远的四夷之国,重赐必然来朝。对于四邻 之国则要实行商业战争。
二、以“轻重”治国
轻重诸篇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作者们 认为治国之道的关键是掌握轻重之术。从方法论上说,治 国之术不应守成和循规蹈矩,而且不应成为既有经验的奴 仆,正如《国准》所说:“时至则为,过则去,王数不可 豫致。”从具体方面考察,轻重之术把政治的重点移到市 场,、财政和经济方面。《国蓄》说:“凡将为国,不通
掌握充足的谷物 由于谷物是民之“司命”,是“万物之主”, 因此国家应把大部分谷物掌握和控制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为天,君主掌握了五谷,自然就处于天的地 位了。正如《国蓄》所说:“人君挟其食,守其用, 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备粮不仅 是内政的基本条件,同时又是备战的基本保证。 《轻重乙》说:“天下有兵,则积藏之栗足以备其 粮。”掌握了货币和粮食,就掌握了政治主动权。 《山至数》说:“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 积谷的方法主要是租税、借机强征、以币放贷、以 谷收贷等。
轻重家格外注重经济关系,究其实,他们 更看重政治暴力的作用。他们的这一套理论把 君主专制主义贯彻到了经济生活过程,极大地 促进了君主专制主义思想的发展。
从认识上看,轻重家是一批天才人物,他 们对经济生活的考察和认识在当时是最深刻的。 但他们破坏了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自然过程,使 它变成了专制君主手中的弄物。因此,这一套 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又起过很恶劣的作用。
二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
主张 通过市场和操纵物价获取资财,是轻重之 术的核心。 谷物、货币、万物的比价问题:货币又称“通 货”、“通施”。作者对货币的流通;储藏;支付职 能的认识相当精辟和深刻。《国蓄》说:“黄金刀币, 民之痛施也”。《轻重乙》说:“黄金刀币者,民之 通货也”。《山权数》说:“万乘之国,不可以无万 金之蓄余。千乘之国,不可以无千金之蓄余。百乘之 国,不可以无百金之蓄余。”谷物具有两重性质,一 是作为一种商品,二是作为商品的等价物,即具有货 币的性质。由于谷物具有两重性,所以才出现了谷物、 货币、万物三者的比价关系。
操纵市场,从中取利 财政收入是否充裕,是国家强盛与否和 君主实力大小的重要依据之一。田租、租籍、 户口税、人头税、房产税、牲畜税等等,都属 于明夺之列。明夺招人怨,他们认为应该改变 这种方式,由明夺变为暗取。所谓暗取,就是 通过市场方式来获取资财。其中最基本的就是 把政治权利、货币、谷物等方面的垄断与市场 结合起来,制造物价起伏,从中取利。通观之, 办法有五:
对人民富贫的程度要掌握适当。那么究竟是民富 好治,还是民贫好治呢?轻重家认为民富难治, 《巨乘马》说:“五谷兴丰,则士轻禄,民简赏”。 《山权数》说:“民富则不如贫。”《 度》说: “善为天下者,毋曰使之,使不得不使。毋曰用之, 使不得不用也。”轻重家主张民贫,但他们又认为, 也不能使民过于贫苦,否则民会铤而走险。使民贫 又不至于暴乱,这是在是一种政治艺术。 轻重家主张经济控制外,还主张经济鼓励,认 为只有奖赏才能使臣民尽力。《轻重甲》说:“爵 禄不随,臣不为忠。”重赏之下必有猛士。
第一,通过垄断价格以取利。轻重家主张国 家垄断盐、铁和一些土特产品,并利用垄断价格 大发横财。 第二,用行政手段制造物价起伏,从中取利。 第三,强令货币谷物互相折代,从中取利。 《巨乘马》说:“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 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者,非怨民心 伤民意,高下之策不得不然之理也。”“高下之 策”也就是“轻重之策”。一切都按市场的原则 进行,只是交替用货币和粮食折代,但农民的血 汗却因此而不知不觉地流入了国府。
第四,利用市场规律取利。“物多则 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的规律, 进行商业投机。作者认为,国家要善于囤 积并及时进行吞吐。 第五,放贷以取利。作者最重视国家放 贷的作用。放贷既可以扶植生产,又可坐 收大利。
上述诸种取利之法,从不同角度把政 治权力与经济方法结合为一体。在实行的 过程中,政治支配着经济,经济原则变成 了政治的婢女和政治掠夺的工具。
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 大治”。轻重治国的中心就是国家要通过掌握市场和物价,
把社会的财富集中到国家和君主手中。君主只有掌握了丰 厚的资财,才能通理天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君臣、君民 之间的关系,都是由个“利”字相连结的。 《国蓄》说:“夫民者信亲而死利,海内 皆然。”《轻重乙》说:“民,夺之则怒, 予之则喜,民情固然。”据此才能把政治 的重点移到财政和经济上来。《事语》说 得最为清楚,“非有继续,不可以用人; 非有积财,无以劝下。”
货币与万物的比价关系,作者概括为 “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货币 购买力的高下与万物价格的高下成反比。 《轻重乙》说:“栗轻而万物重,两者不 衡立。”《山至数》说:“谷重而物轻”。 这里所说的轻重也是指价格现象。正像 《国蓄》说:“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 《轻重乙》说:“五谷栗米者,民之司命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