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下地理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科目地理班级初一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资料描述该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3.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
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本节的主线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为第一部分“黑种人的故乡”,介绍本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居民状况,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人故乡及其独特又极具活力的文化。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和创新。
由于本节的主线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补充资料,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本区富有地理特色的黑人文化习俗。
4.通过了解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及突
破
自然环境与居民及其文化习俗。
通过读图分析活动突破。
教学难点及突
破
居民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读图分析活动突破。
教学资源PPT,视频,《阳光学业评价》,导学案。
(2)纬度位置:______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______带
“_______大陆”。
2.自然环境
简介非洲的文化习俗。
课堂总结
PPT展示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大陆”
2.自然环境
地形——三大高原(“高原大陆”)、一大盆地、一大裂谷、非洲之颠
河流——尼罗河、刚果河
气候——南北对称,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3.居民与文化习俗
课后教学自评:
自评指评自评等级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全体学生达成度高。
A B C D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
课后反思:
本节在教学策略设计上总体运用的是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从教学效果上看,在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好,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学习程度较弱的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尤其是展示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另外,小组的组建过于随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改进策略:①学案设计可以更加灵活,不一定要完整的整节课的设计,而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②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在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评价量规的设计、评价机制的形成方面还需要多努力,多摸索,多尝试,在不断改进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
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程度较弱的班级,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