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3.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传播速度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关于下列声现象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C. “敲一下锣后,锣面就发声且余音未了”这是回声现象
D. 世界“吼王”发出超过100dB的声音,可将玻璃杯震啐,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6.蝴蝶飞行时,能依靠翅膀振动发出次声波。
与超声波相比,次声波的显著特点是()
A.有较好的方向性
B.穿透能力较强
C.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
D.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7.噪声对人们有很大的危害,居民居住环境白天不能超过()
A. 50 dB
B. 70 dB
C. 90 dB
D. 100 dB
8.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介质
9.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倒车雷达
B. 超声波清洗机用来清洗物体
C. 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10.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D. 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11.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
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
下图是几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A. 狗
B. 猫
C. 蝙蝠
D. 海豚
12.下列实例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昆虫的位置
B. 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 外科医生利用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二、填空题
13.响度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声源的结构和________有关,不同音色的声音________不同。
14.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5.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则________歌手的音调高,________歌手的响度大.
16.(1)利用超声波探伤碗的裂痕,(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受到自然灾害的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以上事列中,属于传递信息的是________,属于传递能量的是________.
17.火山爆发、海啸产生时会产生________ 波,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 波。
18. 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 (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 改变了.
19. 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着一实验表明: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__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四、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马车
格拉谢拉•黑格尔
一天上午,父亲和我一同到林间漫步,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非常诧异地问他:“我们又没有看见马车,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文中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有无科学道理,利用你所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来解释.(2)故事《马车》使你懂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23.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
(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
(2)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24.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①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②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_______计算海水深度为________ m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