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报减少差错确保新闻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浅谈党报减少差错确保新闻安全
孙彦红绥化日报社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报纸为了增强党媒的可读性,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受众,本文就新闻采编更要做好主责主业,尽心尽力提高采编校水平,出版高质量“纸媒产品”,从而确保纸媒在当今大环境下保持活力,确保新闻安全、准确,守住舆论阵地。
关键词:新闻安全;差错类型;减少差错措施
在新媒体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党报出版带来新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给纸媒增加了危机感,这就要求新闻采编校各环节要更积极地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增强采写、编辑、校对、审读能力、水平,做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把好党报出版安全关,提高党报品位。
笔者总结了如下一些工作经验。
一、报纸差错的主要类型
(一)政治性、政策性差错。
政治性差错一般指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
记者、编辑在采编这类政治性强的稿件时,一定要谨慎细心。
党报要准确报道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活动内容,准确报道领导的姓名、职务、排序。
比如2019年4月30日,笔者在编辑引题为《青春心向党建功“都城地”》,副题为《我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演出》稿件中,这篇文章出现了“讴歌党的十八以来……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在校对过程中笔者及时改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避免了重大政治差错。
(二)事实性差错。
即虚假新闻,包括报道失实、部分失实的报道;有的舆论监督、批评性报道有以偏概全的现象。
事实差错大多将地名、人名、单位名等弄错。
如有的作者把市总工会写成总会,明水县永兴镇写成明水县永丰镇。
“高金保”文中后面变成了“高金宝”;“海伦市共合镇”写成了“海伦市共和镇”“努敏河”写成了“诺敏河”等。
有的记者在采写我市护理岗位技能大赛落幕稿件时,把绥化肿瘤医院写成绥化市肿瘤医院、市法治环境专项组写成市法制环境专项组。
一些稿件中的关键词不当。
比如2019年国庆前,一题为《全城同唱一首歌献礼新中国70
华诞》的新闻稿件中,“用歌声传递激
情……以实际行动向伟大祖国70华诞献
礼。
”笔者改为“以实际行动向伟大的新
中国70华诞献礼”。
因为祖国上下5000
年,新中国成立才70周年。
(三)技术性差错。
这种差错在稿件
中比较常见,包括题文不符及漏字、错
字、添字等现象,知识、称谓、计量单
位等差错。
这些差错,时常容易引起歧
义,混淆是非等现象,小差错也影响稿
件的准确性。
比如有利契机写成有利契
机、6000元写成6千元、无比写成无此
等。
有的记者在写稿使用拼音输入法打
字,出现同音别字差错:如把“上海”打
成“伤害”“法治”打成“防治”等。
首
选字不规范,比如“黏豆包”写成“粘豆
包”“蹚地”写成“趟地”等。
一些稿中
法定计量单位选用不标准,比如:“厘米”
写成“公分”“1公顷地”写成“1垧地”
等。
词语表述不当造成差错,比如:招聘
了居民董印等为客服写成招聘了董印等居
民为客服;收入1.9万多元写成1.9余万
多元等。
对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发现改正错
误。
比如农民的承包田不能说“买卖”,
只能是承包或流转土地。
二、减少报纸差错的应对措施
报纸差错千变万化,在编采过程中要
各自把好关,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层层把关。
(一)记者把好写稿关。
记者在采访过
程中要尊重事实,文字表达要准确,特别
是名字、数字、日期等要认真核实。
采访报道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
让违法报道上版面,司法案件报道程序要
合法。
如晚报2006年,形象广告版中刊
发一篇破获强奸案件的通讯,文中将犯罪
嫌疑人名字写出来,这属于违规,犯罪嫌
疑人应该用化名。
采用权威机构提供的事
实进行如实报道新闻事实。
写稿时要用首
选字,数量单位选用标准用法等。
(二)编辑把好编排校审关。
编辑在确
保稿件导向正确、观点正确及语法、逻辑
等方面的准确,改稿时要严谨,遇到疑点
要及时求证。
编辑校对时发现差错要及时
改正,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编辑改样时,对阿拉伯数字、外文、
标点符号转行时要按规则改正;插图、表
格转换后排入到方正飞腾5.5网络版时,
编辑要仔细核对表中文字及位置、对齐方
式等,校对时要重点注意这些内容,必要
时应局部增加校次。
编辑增删字、行、段
时,调整字号、调整图表大小或位置等操
作时,都要注意版面变化。
编辑改样、改
版后核红时,要认真核对、点校、读校,
仔细浏览所改之处上下三行周边文字是否
发生了误改,查看是否有改串行的情况;
调整、串动图片时,要认真检查是否图文
相符;总编签大样,编辑最后合版生成
的PDF传给印务中心准备印刷之前,印
务中心回传的最后截图,编辑一定认真再
校对一下印刷之前的最后截图,仔细查看
报眉日期、大标题,行文完整、走齐,图
片、刊头显示清晰、美观、图文相符,图
片表格清晰完整不压字等,编辑一定要
“多看一眼”最后清样,认真把好印刷出
版前的质量关,确保负责的整个版面都无
瑕疵再通知可以印刷。
三、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广、传播迅
速,为了新闻真实准确、报道及时,记者
在加班加点采访写稿时,也有差错,一
旦见报,影响报纸地位、社会效益,所
以,记者在采写时要细心缜密,编辑在面
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要不断提高
自身业务素质,增强业务能力,不断更新
知识,在校对时更要咬文嚼字,提高“眼
力”,严把党报导向关、内容关、安全关,
把新闻安全观念贯穿采访、编辑、校对、
审读全过程,时刻绷紧新闻安全这根弦,
各环节相互衔接好,发现安全隐患果断排
除,堵住安全漏洞,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把规范标准校对过关的精品力作、合格产
品奉献给读者,不断提高党报主流媒体的
重要作用,守好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阵
地。
以上仅是我从事编采工作积累的一点
建议,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琳琳.浅谈记者采访写作中的细节
误差[J].新闻传播,2018(5):93+94.
[2]王正,王雁.咬文嚼字规范谈[M].黑
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人民日报
出版社,2010.
[4]《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9.
作者简介:孙彦红,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日报要闻时事部编辑。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