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河流’——洋流”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洋流》教学案例
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

严谨且自由的地理课堂情景预设,让“生成”更有智慧。

在刚刚过去的杭九中第三届“树范杯”青年教师课堂评比中就涌现了很多这样的智慧课堂,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地理组祝嫣媛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学习过洋流相关知识,但是对盛行风只知道概念,缺乏直观的认知,对洋流的分布掌握不到位,对洋流的影响缺乏实际问题的探索。

因此本节课设计了环球航行这一主题,设计风海流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洋流分布模式;以张贴箭头的趣味活动让学生记住洋流的分布;通过环球航行路上一系列真实问题的探索掌握洋流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整节课用趣味轻松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洋流的探究,更好地掌握洋流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设定1.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判读相应纬度位置的盛行风方向。

2.参与风海流模拟实验,感受盛行风的形成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提高地理实践力。

3.能够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图。

结合实际海陆分布、季风等因素绘制大洋表层洋流分布图。

4.在思考洋流对日本核废水的影响中感悟保护环境,治理海洋污染的重要性;在思考纽芬兰渔场倒闭原因中反思人类过度攫取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

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教学过程呈现
导入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第一位完成帆船赛事环球航行的女水手——宋坤,播放她在海上航行的视频。

提问环球航行所需掌握的技能。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海上航行需要作何准备——开船、使用定位导航、学习洋流知识等。

引发对洋流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中心任务——对洋流的复习巩固。

活动1:绘制全球风带示意图
【教师活动】风海流作为大洋上分布最主要的洋流,掌握它的分布需要先掌握盛行风的风向。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上台用箭头表示风向。

【设计意图】回顾盛行风风向活动2:模拟演示风海流
【教师活动】介绍实验器材、操作过程。

1.实验器材:椭圆水盆、自来水、电吹风、纸屑2.实验操作:①在水盆中盛满水,在水上撒上泡沫屑。

②用电吹风在水盆的不同部位稳定地吹拂水面(模拟低纬信风和中纬西风)。

③观察并记录纸屑的漂移方向及其轨迹。

评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全班分两组,完成实验,记录纸屑移动轨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做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推断洋流模式图,提高地理实践力。

活动3:绘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教师活动】提供世界海陆分布图;点评学生张贴的洋流分布图,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上台张贴洋流箭头。

其余同学在学案上绘制洋流分布图,并检查台上同学的张贴结果。

【设计意图】掌握洋流分布实际情况
活动4:重走“青岛号”环球航行之旅
【教师活动】重走宋坤曾经航行的环球之旅路线,运用洋流知识探索相关问题:
探索一:观察青岛号路线,思考AB路线的合理性。

探索二:观察青岛号航线上的著名渔场分布,思考渔场形成与洋流的关系。

分析纽芬兰渔场消失的原因
探索三:洋流对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影响
探索四:同纬度的拉布拉多半岛和大不列颠岛,为何呈现两种不同的植被类型。

【学生活动】感受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航行可加快速度;
结论一:寒暖流交汇处常有海雾
结论二:上台张贴著名的四大渔场分布位置,解释其成因与渔场的关系: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容易形成大渔场通过纽芬兰渔场竭泽而渔导致破产的经历反思人类过度攫取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

树立和谐
的人地观。

结论三:了解新闻,思考洋流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影响:利:污染物稀释弊:扩大污染面积结论四:观察大西洋两岸同纬度植被、气候的差异,思考洋流对沿岸气候带来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探索活动,掌握洋流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总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内容,通过活动,复习巩固洋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模式、洋流的影响三个重点知识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掌握本节课知识框架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作为复习课安排了洋流三个重点内容的复习,中间安排了实验、活动环节较多,学生需在基础较好的情况下能配合完成探索任务,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缺少思考、记忆的时间,环节较为紧张。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是在实验中、学生探索活动中小组讨论较少,特别是实验结束后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实验结果,因为时间安排紧张,没有很好地对实验结果展开交流,实验效果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