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3年贵州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3年贵州省粮食稳定
增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13.06.14
•【字号】黔农发〔2013〕122号
•【施行日期】2013.06.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
正文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3年贵州省粮食稳定增产行
动方案》的通知
黔农发〔2013〕122号
各市(州)农业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协调指导小组《2013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农农发〔2013〕3号),抓好我省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工作,经研究,现将《2013年贵州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3年6月14日
2013年贵州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实现“扎实开局”的目标奠定基础,意义
重大。

当前,我省粮食生产供应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生产面临生产成本高、气候条件和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要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难度较大、任务更重。

各地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汇集各方面力量,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全力保持粮食生产的好势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2013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和2013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抓住稳定粮食生产这个首要任务”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同步”这个基本途径,按照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坚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以粮食主产片区、粮食生产县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进一步巩固各地各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把贵州人的饭碗牢牢的把握在贵州人自己手里。

(二)目标任务。

通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粮食作物田间管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力争夏粮、秋粮丰收。

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在45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

二、重点工作及重大措施
(三)切实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

今年中央和省继续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支持力度,要坚决迅速、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各项政策,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技人员科技兴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马铃薯原种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政策措施,扩大良种补贴范围,补贴向主产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倾斜,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种类。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完善预案,适时启动,保持粮价合理水平。

实施好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小麦“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和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并力口大项目的监管力度。

(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推进耕作制度改革,严格保护耕地,保证种粮用地的面积和质量。

挖掘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解决粮经协调发展。

重点稳住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马铃薯三个1000万亩。

在黔北、黔东、黔中、黔南等主产区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在黔西北、黔北等区域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稳住旱粮主产区玉米面积。

(五)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11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民生、保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今年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0万亩。

继续实施第三批、第四批3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力争今年新增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8个左右;重点开展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加大节水灌溉工作力度,积极推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节水技术,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措施,提高水利用率。

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实施16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把农机化作为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大力实施购机补贴政策,扩大农机总量,改善装备结构,发展设施农业,今年要新增各类机具28万台(套)。

加强山地适用农机研究、示范和推广,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优化农机管理和作业服务,力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8%以上。

(六)组织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

加大力度在中低产田土和少数
民族地区实施1200万亩水稻和玉米粮食增产工程,以示范推广杂交良种和主体技术为核心,配套推广综合增产技术,不断优化水稻和玉米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省级财政每亩补贴5元,共计补助6000万元。

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今年全省建设265个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整乡推进粮油高产创建试点20个,项目实施中要突出抓好“四个结合,两个突破”,即抓好与农机的结合,与产业化的结合,与种粮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结合,与新技术的结合,实现产量与效益的突破。

根据农业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的精神,在我省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和省级马铃薯专项项目中安排部分县示范推广玉米耐密中晚熟品种+地膜覆盖+育苗移栽+间套种技术模式和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种植+机播机收+科学储藏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今年,省级财政共安排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专项资金1640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

其中,粮食专项资金10000万元,马铃薯专项2500万元,病虫害防治1500万元,种子专项1000万元,农技推广90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等500万元。

(七)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等项目,加强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紧密结合,推广防灾减灾、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等技术,抓好关键季节和重点环节科技服务,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和农机综合作业率,发挥综合增产增收效应。

全省计划推广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各1000万亩,水稻旱育稀植700万亩,玉米育苗移栽90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高产栽培300万亩,脱毒马铃薯55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400万亩。

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粮食生产技术方案。

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大会战,动员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搞好科技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八)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防灾减
灾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服务组织的作用。

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强化抗灾政策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

及时搞好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帮助农民搞好生产恢复。

重点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因地制宜完善操作方式方法,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行全程承包模式,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九)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和发展农机、植保、农资、农技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创办农民合作社,努力提高种子、植保、农机等装备水平。

今年我省支持建设130个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依托组织加快推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十)切实保障农资供应。

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和储备,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

重点搞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的余缺调剂,保证生产用种需要。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继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在种子进入购销两旺时节,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和质量检测,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加强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严把农资产品源头关,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三、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省农委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省粮食局、省气象局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地方各级政府也要相应加强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切实推动增产行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关键措施落实。

(十二)加强督导检查。

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门要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工作督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要建立相应的督导检查制度,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防止形式主义。

统计部门要严格核实产粮大县、产粮大乡粮食生产数据。

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

(十三)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在重要农时季节和抗灾救灾的关键时节,大力宣传各地抓粮食生产和抗灾救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消息、综述、评论、图片等形式,大篇幅报道各地涌现的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形成集中立体宣传声势,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2013年6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