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物流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区域物流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外高桥物流园现代物流业联动分析
论文内容摘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是上海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上海外高桥物流园的现代物流业入手,将其与宁波港、洋山港进行比较,深入分析现代物流业在上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并探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这种说法最早是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的,所谓第三利润源,就是指节约物流费用而增加的利润。
美国物流配送专家詹姆斯.阿尔里德在其著作《无声的革命》中写到,通过物流配送进行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税区,外高桥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其六期工程在建,预计到2010年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1550万TEU,港口吞吐量达到1.2亿吨。
2006年以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着力加快“区港联动”步伐,已初步成为长三角地区“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带动出口业及国际贸易配套发展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产业的区域联动关系
外高桥港、洋山港与宁波港三港是为不同资源服务的,处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状态中。
上海集装箱码头处理能力与集装箱吞吐量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宁波港可以为上海港承担部分货运的分流任务。
这种互补效应在洋山集装箱港建成后还将得以继续,今后将华北沿海诸港口原本由日本、韩国和台湾等转运的货物改由上海洋山港转运,这其中的资源又与宁波不同;同时,洋山港只能接纳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而宁波港能接纳第六代以上集装箱船,针对这一点,宁波港可坚持走大型化发展之路,与上海港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物流产业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
物流产业已成为支撑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上海市在“十五”期间重点发展和基本建成4个市级物流园区分别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空港国际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
它们都是各具优势,浦东空港国际物流园区依托国际大型空港,提供高附加值货源组织、中转、仓储运输、多式联运,集海关、监管、地面服务、代理为一体,并进行出入境快速处理。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主要是为长江三角洲、华中和北方地区提供公路货运服务。
物流多元化市场格局形成。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外资物流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条件服务于不同的物流领域或行业,共同推进上海物流业的发展。
其中新兴的民营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亮点,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拥有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合资外资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对提高上海现代物流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和货运公司代表着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也纷纷落户上海。
上海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跨国采购中心,吸引了70多家跨国采购商,其中42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这为上海国际物流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江三角洲的物流发展
长三角地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区位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已构成了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点,其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港口物流竞争激烈。
2005年是长三角港口物流大发展的一年,上海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的全面建设、宁波港口建设的加大投资,都加速了上海、宁波两大港的竞争步伐。
而宁波-舟山港的年吞吐量规模也会毫不逊色于上海洋山深水港,加上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上海与宁波-舟山港的竞争将空前激烈。
除上海、宁波港口之外,长三角的其他港口,例如南京、苏州、温州等港口其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长三角地区共同组成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群,将大大促进长三角和整个中国经济和物流的发展,但港口之间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