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经学思潮和经学重心的下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弟子 往往退 而 异 言
,
,
经 义 发 挥 日益 繁复
。
五 经分 家也 日 益 突出
《 施 氏易 》 《 交 集》
,
。 、
这 种户 益 多
、
转相 发 明 的 现 象 在 汉 代 经 学 中十分普遍 如 景莺
, ,
少 随师 学 经
, ,
涉 七 州 之地
j 可洛 》 (
, ,
,
能理
《 齐诗》
,
、
兼授 孟喜
是 中国 经 学 史 乃 至 社 会
,
、
政治
,
、
文化
;
`
、
。
思想 史的重要 问题
, ` ,
王范之 若谓 以
。
两汉经学
,
若谓 书缺 简脱
`
经 师传 授 附会 可也
若谓 刘 歌 遍 伪 群 籍 不 可 也 今 古
之 争可 以 息 矣
,
古
,
非
`
今
,
,
执
”
今
夕
毁
`
古
,
,
即不 可 也
。
。
明乎此
则
刘敲
遍 伪可 以 白矣
,
`
) 8
梁丘 贺从京 房受
,
《 易》
后 更事
又
王孙
` 9 )
再 如 夏侯 胜
,
从始 昌受
, ,
《 尚书 》 及 《洪范 五 行 传 》
。
说 灾异
,
后事简 卿
,
( 倪宽 门人 )
,
从 欧 阳 氏 同学 诸儒 问 与
为学精 熟
所 问非 一 师 也
。
`
) 0 l
,
夏侯 建 师 事胜及欧 阳 高 具 文饰说
。
“
’
这 是十分 中肯 的
那么
,
撇 开 派 别 的 争 论 而 用 解剖 的 方 法 来 观 照 两 汉 经 学
,
中 的 今古 文 之 争
影响
,
,
无疑是 有 意 义 的
。
这 样 汉 代的 经 学史 不 再 只有 派 别 之 间 的 斗 争
, 。
更 重要 的
则 是 对 经 的 利 用 和 研 究的重 心 的 转 移
。
左 右采获
,
又 从五 经
,
《尚书 》 相 出 入 者
牵引 以 次章句
“
,
这些 经师大 多是善于 阐发 的杂家
,
所 以 才会 产 生 一 经说 至 数十 万 言 的情 况 记 > 今古 篇 目表 今古
,
而 其 中尤其 突 出的是 《 戴 记 》 廖平 列有 《 ( 两戴
》
,
对 戴记 中分属今 古文 的 部分进行 了详 细分析
。 。
而 董仲 舒
。
,
公 孙弘 等 人 也 起 了 推 波助 澜 的
三 统三 世 说
” ,
,
作用
。
但是
。
,
重 要 的 在 于 利 用经术
董 仲舒提 出的大 一 统说
“
都
,
是 一 种社 会政 治 学 说 儒学
”
蒋庆先 生 在
,
《 公羊 学引论 》 中称之为
,
制度性 的 焦 虑
” , “
是一 种
“
政治
,
,
诸 经 派别 也 不 严
,
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西 汉 后 期经 学的
复
古 崇礼 思 潮
;
三
、
西 汉 后期 经 学 中 关 于
易性 和 再 受 命 的 思 潮
而这 又 是经
并 认 为这 些 思 潮 的兴
一次
起 在 意 识 形 态上 为 王 莽 代 汉 和 改 制提 供 了依 据
尝试
;
学参 与 政 治 的 最 后
.
第 6 卷第 4 期
6
绍
J
R L F H
兴
X
文
理
LL
学
院
F
学
RT
报
D
V
l
.
6 D
.
.
4
年
2
月
6
西 汉 后 期 经 学 思 潮 和 经 学 重 心 的 下 移 徐金 超
提要 学思 潮
:
本 文 受钱 穆 先 生 《 刘向父子 年谱 》 的启 发 一
,
,
试 图论 述 西 汉 后 期 的 凡 种 经
;
西 汉 后 期 今 古 文 之界 未 明
《 易 》分 三 家
,
,
号
《 周 氏易 》
丁宽 授 田 王 孙
。
田 王孙 授 施 雕
,
孟喜
梁丘贺
,
于是
而施 氏 《 易 》后 来 又 分 出 张 彭 之 学
`
,
如果严 尊师法 哪里 会分 出 这 么 多 派 别 呢 ?
绍 兴 文 理学 院学 报
哲 学 社会 科学版
,
(
第
。
卷
)
可 见 汉 儒受 经 师
如 《易 》 之 传 授
`4 )
。 ,
,
他讲
《 春秋》
,
宗于
“
《 公羊 》 而 杂 以各 家 之 说
,
,
尤其 是
。 ,
而 其 他经师也 大多 不 主 一 经
,
不专 一 家
,
于
“
师法
。
”
多所 发 明
、
丁宽
受
《 易 》 于 田何
。
,
田 何 曾说
5
《 易 》 以东 矣
、
”
后 来 丁 宽至 洛 阳
复 从 周 王 孙 受古 义
,
以 三 百 五 篇 当谏书
“
是也
”
`3 )
因此
西 汉 经师 在引 经 解 经 中 实 是 为 经 师 的 政 治社
际 上 并不 严 于 家 法
其治 经 是 一 种
阐 发式 ”
“
引 申式
的实 用 主 义 态 度
会理 论服 务的
。
考之 西 汉 经 师
,
可 以 得其 大端
,
。
最早 以 经师 而得大 名的为 董仲舒 阴 阳家 和 法 家 的 学 说
本 文试 图从 西 汉 后 期 经 学 思 潮 及 其与 社 会 政 治 的 相 互
来 思考 两 汉 之 际 经 学 重 心 的 下 移
武帝开 始
不 争的事 实
,
“
独 尊儒 术
”
的 传统说 法
,
,
虽 然 有 学 者提 出 怀 疑
,
,
但武帝 开 始尊 儒术 却 是 一 个
,
如初 立 五 经 博士就 是 一 个重要 措 施 汉代崇 尚经术
,
《 河 洛 图纬 》
作
《 春
,
《 易说 》及 《 诗解 》
文 句 兼取
以 类 相从
,
名曰
`6 )
始学
《 礼》
。
、
秋 》 后 其父 以 《 礼 经 》多
《 春秋 》 繁杂
使喜从 由王 孙 受 《易 》 结果 被皇帝 批评 即更从受 焉
, , 。
`
”
,
盖 宽饶
,
受
《 易 》 于孟喜
。
,
见 琢 郡韩 生 说 《 易》 而 好之
`
2 ,
这是 十分 帖 切 的 实 际 上 在 汉 代 经 学 昌明 之 际 这种 以 解 决 社 会 政 治 为 目的 的 经 学
“
特 别是 以 董仲 舒为代 表 的
《 洪 范 》 察变
,
公 羊学
,
” ,
完全可 以 称 为
”
“
政治 经 学
。
所谓
,
以 《禹 贡 》 治 河
,
以
以 《 春 秋 》 决狱
。
他说
,
“
《 戴记 》 两 书 中 自有
,
则 无 人 能 分别其 说
,
盖 《 戴记 》
, ,
所传八 十余篇
则为今 学家言
,
,
皆汉 初求 官 私 所得 采 自古学 者
, ,
有先师 经说
。
,
有
子史 杂 钞
治理 想
。 ,
最 为驳 杂
。
其采 自今 学 者
,
;
则 为古 学 家 言
” ( 1 2 )
其后
,
以 古 文 经 学 为 代 表 的注 重 名 物 训 故 和 制 度
,
考 订 的科 学 经 学 兴起
即
表明
了经 学 的 重 心 由 关 注 政 治 而 转 移 到 关 注 经 本 身 的 训 解 了科 学 经 学
。
两汉 之 交
,
政 治 经学 转向
两汉 今古 文 经 之 争 先 生说
` : “
,
,
弟子 往往退 而 异 言
,
,
经 义 发 挥 日益 繁复
。
五 经分 家也 日 益 突出
《 施 氏易 》 《 交 集》
,
。 、
这 种户 益 多
、
转相 发 明 的 现 象 在 汉 代 经 学 中十分普遍 如 景莺
, ,
少 随师 学 经
, ,
涉 七 州 之地
j 可洛 》 (
, ,
,
能理
《 齐诗》
,
、
兼授 孟喜
是 中国 经 学 史 乃 至 社 会
,
、
政治
,
、
文化
;
`
、
。
思想 史的重要 问题
, ` ,
王范之 若谓 以
。
两汉经学
,
若谓 书缺 简脱
`
经 师传 授 附会 可也
若谓 刘 歌 遍 伪 群 籍 不 可 也 今 古
之 争可 以 息 矣
,
古
,
非
`
今
,
,
执
”
今
夕
毁
`
古
,
,
即不 可 也
。
。
明乎此
则
刘敲
遍 伪可 以 白矣
,
`
) 8
梁丘 贺从京 房受
,
《 易》
后 更事
又
王孙
` 9 )
再 如 夏侯 胜
,
从始 昌受
, ,
《 尚书 》 及 《洪范 五 行 传 》
。
说 灾异
,
后事简 卿
,
( 倪宽 门人 )
,
从 欧 阳 氏 同学 诸儒 问 与
为学精 熟
所 问非 一 师 也
。
`
) 0 l
,
夏侯 建 师 事胜及欧 阳 高 具 文饰说
。
“
’
这 是十分 中肯 的
那么
,
撇 开 派 别 的 争 论 而 用 解剖 的 方 法 来 观 照 两 汉 经 学
,
中 的 今古 文 之 争
影响
,
,
无疑是 有 意 义 的
。
这 样 汉 代的 经 学史 不 再 只有 派 别 之 间 的 斗 争
, 。
更 重要 的
则 是 对 经 的 利 用 和 研 究的重 心 的 转 移
。
左 右采获
,
又 从五 经
,
《尚书 》 相 出 入 者
牵引 以 次章句
“
,
这些 经师大 多是善于 阐发 的杂家
,
所 以 才会 产 生 一 经说 至 数十 万 言 的情 况 记 > 今古 篇 目表 今古
,
而 其 中尤其 突 出的是 《 戴 记 》 廖平 列有 《 ( 两戴
》
,
对 戴记 中分属今 古文 的 部分进行 了详 细分析
。 。
而 董仲 舒
。
,
公 孙弘 等 人 也 起 了 推 波助 澜 的
三 统三 世 说
” ,
,
作用
。
但是
。
,
重 要 的 在 于 利 用经术
董 仲舒提 出的大 一 统说
“
都
,
是 一 种社 会政 治 学 说 儒学
”
蒋庆先 生 在
,
《 公羊 学引论 》 中称之为
,
制度性 的 焦 虑
” , “
是一 种
“
政治
,
,
诸 经 派别 也 不 严
,
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西 汉 后 期经 学的
复
古 崇礼 思 潮
;
三
、
西 汉 后期 经 学 中 关 于
易性 和 再 受 命 的 思 潮
而这 又 是经
并 认 为这 些 思 潮 的兴
一次
起 在 意 识 形 态上 为 王 莽 代 汉 和 改 制提 供 了依 据
尝试
;
学参 与 政 治 的 最 后
.
第 6 卷第 4 期
6
绍
J
R L F H
兴
X
文
理
LL
学
院
F
学
RT
报
D
V
l
.
6 D
.
.
4
年
2
月
6
西 汉 后 期 经 学 思 潮 和 经 学 重 心 的 下 移 徐金 超
提要 学思 潮
:
本 文 受钱 穆 先 生 《 刘向父子 年谱 》 的启 发 一
,
,
试 图论 述 西 汉 后 期 的 凡 种 经
;
西 汉 后 期 今 古 文 之界 未 明
《 易 》分 三 家
,
,
号
《 周 氏易 》
丁宽 授 田 王 孙
。
田 王孙 授 施 雕
,
孟喜
梁丘贺
,
于是
而施 氏 《 易 》后 来 又 分 出 张 彭 之 学
`
,
如果严 尊师法 哪里 会分 出 这 么 多 派 别 呢 ?
绍 兴 文 理学 院学 报
哲 学 社会 科学版
,
(
第
。
卷
)
可 见 汉 儒受 经 师
如 《易 》 之 传 授
`4 )
。 ,
,
他讲
《 春秋》
,
宗于
“
《 公羊 》 而 杂 以各 家 之 说
,
,
尤其 是
。 ,
而 其 他经师也 大多 不 主 一 经
,
不专 一 家
,
于
“
师法
。
”
多所 发 明
、
丁宽
受
《 易 》 于 田何
。
,
田 何 曾说
5
《 易 》 以东 矣
、
”
后 来 丁 宽至 洛 阳
复 从 周 王 孙 受古 义
,
以 三 百 五 篇 当谏书
“
是也
”
`3 )
因此
西 汉 经师 在引 经 解 经 中 实 是 为 经 师 的 政 治社
际 上 并不 严 于 家 法
其治 经 是 一 种
阐 发式 ”
“
引 申式
的实 用 主 义 态 度
会理 论服 务的
。
考之 西 汉 经 师
,
可 以 得其 大端
,
。
最早 以 经师 而得大 名的为 董仲舒 阴 阳家 和 法 家 的 学 说
本 文试 图从 西 汉 后 期 经 学 思 潮 及 其与 社 会 政 治 的 相 互
来 思考 两 汉 之 际 经 学 重 心 的 下 移
武帝开 始
不 争的事 实
,
“
独 尊儒 术
”
的 传统说 法
,
,
虽 然 有 学 者提 出 怀 疑
,
,
但武帝 开 始尊 儒术 却 是 一 个
,
如初 立 五 经 博士就 是 一 个重要 措 施 汉代崇 尚经术
,
《 河 洛 图纬 》
作
《 春
,
《 易说 》及 《 诗解 》
文 句 兼取
以 类 相从
,
名曰
`6 )
始学
《 礼》
。
、
秋 》 后 其父 以 《 礼 经 》多
《 春秋 》 繁杂
使喜从 由王 孙 受 《易 》 结果 被皇帝 批评 即更从受 焉
, , 。
`
”
,
盖 宽饶
,
受
《 易 》 于孟喜
。
,
见 琢 郡韩 生 说 《 易》 而 好之
`
2 ,
这是 十分 帖 切 的 实 际 上 在 汉 代 经 学 昌明 之 际 这种 以 解 决 社 会 政 治 为 目的 的 经 学
“
特 别是 以 董仲 舒为代 表 的
《 洪 范 》 察变
,
公 羊学
,
” ,
完全可 以 称 为
”
“
政治 经 学
。
所谓
,
以 《禹 贡 》 治 河
,
以
以 《 春 秋 》 决狱
。
他说
,
“
《 戴记 》 两 书 中 自有
,
则 无 人 能 分别其 说
,
盖 《 戴记 》
, ,
所传八 十余篇
则为今 学家言
,
,
皆汉 初求 官 私 所得 采 自古学 者
, ,
有先师 经说
。
,
有
子史 杂 钞
治理 想
。 ,
最 为驳 杂
。
其采 自今 学 者
,
;
则 为古 学 家 言
” ( 1 2 )
其后
,
以 古 文 经 学 为 代 表 的注 重 名 物 训 故 和 制 度
,
考 订 的科 学 经 学 兴起
即
表明
了经 学 的 重 心 由 关 注 政 治 而 转 移 到 关 注 经 本 身 的 训 解 了科 学 经 学
。
两汉 之 交
,
政 治 经学 转向
两汉 今古 文 经 之 争 先 生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