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导联体系与心电轴PPT讲稿
心电图导联ppt课件免费
导联线的材质和长度、电极片的 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心电 图导联的记录效果。
心电图导联的作用
01
02
03
监测心脏电活动
心电图导联能够实时监测 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 了解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 态。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导联的记录, 医生可以诊断心律失常等 心脏疾病。
的功能状态,如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
避免金属物品接触
在放置导联电极时,应避免金属物 品直接接触,以免产生干扰信号, 影响心电图的准确性。
导联的清洁与保养
定期清洁导联
为保证导联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 命,应定期使用医用酒精棉球轻 轻擦拭导联表面,去除皮肤油脂
和污垢。
检查导联完整性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导联 线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如有损坏 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心电图结
4肋间。
03
反映左心室和心脏前部的电位 变化。
04
V₅导联:正极置于左腋前线与
V₄同一水平处。
05
反映心脏侧面的电位变化,常
用于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
06
常规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式
01
02
03
04
标准肢体导联:将电极分别放 置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 ,通过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
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通过 测量电位差来反映心脏的生理
果。
存放干燥通风处
不使用时,应将导联存放在干燥 通风处,避免潮湿和霉变,以保
持导联的性能稳定。
导联的安全使用
1 2
避免使用过期的导联
过期的导联可能存在性能下降或失效的风险,因 此在使用前应检查导联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心电图导联体系及心电轴通用课件
间接连接是指将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上,但需要通过电缆或其他设备进行信号 传输。
02
心电轴
心电轴的定义
心电轴
心脏的电激动在体表产生的电位差向量综合形成 的方向。
正常心电轴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
心电轴偏移
由于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以及激动过程中各 个部位产生的电位差影响,心电轴可发生偏移。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与心律失常的依据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从而协助诊断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分离现象。
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各种心律失常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协助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室性心律失常时可 以在心电图上观察到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导联体系对心电轴的影响
导联位置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位置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肢体导联和胸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方向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方向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垂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数量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数量也会对心 电轴产生影响,如12导联和3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04
诊断心肌缺血与梗死的依据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 协助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导联 体系可以检测出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等表现。
诊断心肌梗死
心电图导联体系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 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时的ST段抬高和Q波形成等表现,同时 也有助于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
右肩
记录 导联 Ⅰ导联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三、导 联轴
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连线,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1、肢导联轴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2、胸导联轴
横面六轴系统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波段】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室所需的时间(房室传导 总时间)。 ➢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反映心室复极早期 (平台期)的电位与时间变化。 ➢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心室除、复极总时间。
* 附加导联
1. V7、V8、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
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脏移位。
2. 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与V3~6相对应的部
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 移位。 3. VE(剑突下)、S5(胸骨右缘第5肋间)导联:
横面六轴系统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第二节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前13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产生原理】
㈠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极化状态
详细的心电图讲解 ppt课件
7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sec;振幅 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0mV
ppt课件
8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pt课件
15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8. T波(T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
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V1~V3导
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
正常时在V1~V2<0.03secp,pt课件在V5~V6<0 .05sec
13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6.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
(一)心血管传导系统 cardiovascular intrinsic conduction system
• 窦房结 SA node •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 房室结 AV node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PPT课件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龙殿法原创全民看懂心电图象形图谱健康宣教科普讲座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 之 象形图谱 V.3.0
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 右臂(R)、左臂(L)、左腿(F) 。
加压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 之 象形图谱 V.3.0
左/工
Ⅰ导联 Ⅲ导联ຫໍສະໝຸດ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之象形图谱│V3.0
目测法确定电轴是否偏移:如果Ⅰ主波向下,Ⅲ主波向上,则右偏。 把Ⅰ导联放在上面,把Ⅲ导联放到 下面。 “右”字里面有个“口”,Ⅰ导联和Ⅲ导联的主波相互对接后就形成了一个“口”字。
右/口
Ⅰ导联 Ⅲ导联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 之 象形图谱 V.3.0
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 右臂(R)、左臂(L)、左腿(F) 。
标准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平均心电轴:心电轴通常指的是平均QRS心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 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它是空间性的,但心电图学 中通常所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可用任何两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的振幅或面积计算出心电 轴。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 +90°之间;电轴位于-30°~-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180°范 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180°范围,定义为“不确定电轴”。除测定QRS波群电轴外,还可用同样 方法测定P波和T波电轴。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一、心电图导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lead)。
常用的导联如下:(一)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L)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
当l 的电位高于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 的电位高于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F)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
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14-3-1)。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14-3-1)。
图14-3-1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
Wilson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5000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T)。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
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VL)、右上肢单极导联(VR)和左下肢单极导联(VF)(图14-3-2 )图14-3-2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由于单极肢体导联(VL、Vr 、VF)的心电图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
心电图基本知课件(PPT 99页)
如: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V1导联出现高大的T波;
下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II、III、aVF导联出现高大的正 向T波。
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6.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包括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心外膜缺血时,可引起心肌复 极顺序的逆转,即心内膜复极在先 而心外膜复极在后,此时膜外尚未 复极(为负电荷),于是即出现与 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负波)。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
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
小结:
出现双向p波
心房肥大!
特点:P波增宽>0.11s,呈双向型,以在V1导 联上最为显著。
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大而宽
右房肥大
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左房肥大
4.3、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 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 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六、心肌缺血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 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 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 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 常进行,从而产生心电图ST-T的 异常改变。
6.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内膜缺血时,这部分心 肌的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导 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 大T波。
心房扑动(呈2∶1下传)
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 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 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 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心电图导联体系及心电轴66页PPT文档68页
心电图导联体系及心电轴66页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你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导联
•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置于
胸骨右缘第3肋间,所录得的 P波较清晰,有利于心律失常 的分析。
S5导联
•双极胸导联,负极置于胸骨柄,
探查电极(正极)置于胸骨右 缘第5肋间,所录得的P波较清 晰,有利于心律失常的分析。
监护导联
• 胸前监护导联的采样点所构成新的导联轴,属于
综合导联。心电除极和复极在监护导联上的投影 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于其在标准六轴系统或加压 胸导联系统上的投影。不能按照常规心电图的标 准分析QRS波的形态或ST-T改变,也不能常规测 定波幅的大小(电压)。在监护仪上,电极的极 性标志同心电图机的一致:以红色代表负极,白 (或黄)色代表正极,黑色代表无关电极(地)。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1、肢体导联:包括双肢体
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 aVR、aVL、aVF。各导联的正、 负极按统一规定(见下表)
锁骨中点下缘。地极同上。波形近似于V5导联, 但波幅较大
改良胸部监护导联1(Modified chest lead 1, MCL1)
• 正极在相当于胸导联V1的位置;负极在右
锁骨外1/4处;无关电极在左锁骨外1/4处。
• 正负电极相距较远,不易受到R波的影响。
特点:描记图形与V1相似,适于区分左右 室内传导阻滞、区分室性早博的起源等
心电图导联体系与心电轴课件
导联体系
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
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 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心电图导联的安置
因为某时刻心脏总电位的大小 和方向一定,而记录导联放置 位置不同,所以各个导联记录
的电位各不相同。
心电图导联
在长期应用临床心电图的过程中, 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为 目前大多数心电图工作者所采纳的国 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 共包括12个导联。
改良胸部监护导联6(Modified chest lead 6, MCL6)
• 正极在相当于胸导联V6的电极位置;负极在左锁
骨外1/4处;无关电极在右锁骨外1/4处。
• 更加容易观察室性早博起源,对于换瓣病人,如
果左心室室性早博多,发生室性纤颤的可能性较 高;法乐氏四联症病人术后多有右室源性的期前 收缩,如左室源性的室性早博频发,有人认为提 示了左心发育差、术后负荷过重。此外,对于区 分束枝阻滞也有帮助
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
导 联 I II III
正极L F
F
负极R R
L
导联轴在六轴 0° +60° +120° 系统的方位
双极肢体导联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不
能反映某一点的电位变化.
Ⅰ导联
•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
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 左上肢(L)与右上肢(R)的电位差。当L 的电位高于R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 当R 的电位高于L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 波形。
食道导联
• 将食道电极插入食道,并与单极胸
导联相连界,一般用E表示,同时将 食道电极距离鼻孔的数标记在E的 右下角,如E30E40等.电极插入的 深度因人而异.
常用的监护导联有以下几种。
• 综合Ⅰ导联正负极分别置于右、左锁骨中点的下
缘,地极置于右胸大肌下方。导联轴平行于标准 肢导联的Ⅰ导联,但波幅较小。受胸壁呼吸动度 的干扰不大。
• 综合Ⅱ导联正极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隙,负极、
地极同上。相似于标准Ⅱ。电极较易脱落。
• 综合Ⅲ导联正极位于左锁骨中线肋弓缘,负极左
Ⅱ导联
•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
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 映左下肢(F)与右上肢(R)的电位差。 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 反之,为一个向下波
Ⅲ导联
•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
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 下肢(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的 电位高于L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 为一个向下波 .
极在右臂,即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 (aVR),在左臂则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 (aVL),在左腿则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 (aVF)。
加压单极肢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单极胸导联
• 将一个测量电极固定为零电位(中心电端
法),把中心电端和心电描记器的负端相 连,成为无关电极。另一个电极和描记器 正端相连,作为探查电极,可放在胸壁的 不同部位。分别构成胸前导联、后壁导联、 右胸前导联。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 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后壁导联
• V7导联:电极放在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交
叉处.
• V8导联:电极放在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交
叉处.
• V9导联:电极放在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交
叉处
右胸前导联
•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
处 诊断右心病变
特殊导联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做的导联:
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心肌梗塞时、 疑有房室肥大时可加做的导联和心 腔内导联。
心律失常等情况时
•心房导联、S5导联、监护
导联、食道导联、头胸导 联
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单极加压导联
• 将探查电极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体上,
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分别与5000 欧姆电阻串联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种 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 的电压增加50%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命名
• 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电
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之正电极应 放于胸前固定的部位(见下表);负极均为设定的 “无干电极”(中心电站)分别构成6种单极胸前 导联,电极的位置是: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在V1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左腋前线与V4同 一水平;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