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6: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选择题
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始于2004年的“中国铁路长远规划”,经过10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我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2.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掌握,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

这表明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有条件的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必然带来发展
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其在运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更新
④既成事物是旧事物,过程是新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有人把下面漫画中的现象视为“发展”。

该观点
A.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错误,它否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
6.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下列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把荣枯代谢、推移吐纳看作是宇宙的根本法则。

他认为任何生命体都经历着胚胎、流荡、灌注、衰减、散灭诸阶段,而就在“衰减”“散灭”过程中已经孕育“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契机,“由致新而言之,则死亦生之大造矣”。

这种变化发展观表明
①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②发展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事物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该观点认识到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客观实际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④运动的绝对性使得事物变化难以把握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0.“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时偕行”所做的必然选择,也必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长江后浪推前浪
②权,然后知情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近年来,我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认识发生了“主动改变”,强调不再单以GDP论英雄,努力实现质量效益提高而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增长。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12.人们一直以为,每个人的大脑思维中都会左脑占优,或者右脑占优,并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和兴趣特长。

但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并不存在优势右脑或者优势左脑的情况,某一侧大脑并不能主导或影响个体人格特点。

材料表明
①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运动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每到春节人们都要写春联,贴春联。

2017年春节,某班老师写了一句上联“千古江山今朝好”,要求学生写出下联,既要符合写作要求,又要符合联中的哲理。

下列最恰当的是
A.万事如意步步高B.百年岁月当代新
C.日丽风和河山秀D.春满人间百花艳
14.从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

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这说明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
③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④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20世纪,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极高。

到了21世纪,从数字机顶盒到IPTV,再到智能电视,尽管相关部门努力做好服务,但收视率还是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留给了手机、平板电脑。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事物运动的方向一定是上升的
二、简答题
16.美国在20世纪就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

逆城镇化的典型特征是,城市中心人口为了逃避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向远郊乃至乡村流动,乡村生活重新繁荣。

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
也开始显现。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5分)
17.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十三五”时期,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面临“由大转强”的重要命题。

这将决定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地位。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B不符合题意,排除;静止不是不存在,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错误;高铁的快速发展体现了C。

2.『答案』A
3.『答案』B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表述错误;既成事物表明相对静止,过程表明运动变化,恩格斯的话强调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能认为前者是旧事物,后者是新事物,④表述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科学算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封建迷信活动,漫画中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A符合题意。

5.『答案』C
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

6.『答案』A
『解析』杨万里的诗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①②体现了这一道理,符合题意;
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体现了实践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解析』②表述错误,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表述错误,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题目中,王夫之的观点表明了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故①③符合题意。

选B。

8.『答案』A
理。

②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9.『答案』D
『解析』不是任何联系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观点错误。

材料告诉我们,用兵打仗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②③符合题意。

④否定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关系,观点错误。

10.『答案』B
排除;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GDP增速认识的发展,C符合题意。

事物的任何变化并非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A错误。

B、D与题意不符,排除。

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人们对左、右脑在大脑思维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的变化,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④错误。

13.『答案』B
14.『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①③符合题意。

它是社会事物的发展,不是自然界的发展,②排除;④表述错误,只有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题目中,20世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极高,到了21世纪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留给了手机、平板电脑。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故C符合题意。

A否认了质变,错误。

B与题意无关,排除。

D表述错误,排除。

16.『答案』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我国城镇化也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符合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我们应该充满信心、顺势而为。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盲目乐观。

逆城镇化不是城镇化的倒退,而是郊区城镇化后的更高阶段,我们应该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上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17.『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解析』本题应以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阐释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正确性及应有的正确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