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要求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手的设计要求
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
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所以,直角坐标机器人有可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μm级)。
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
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
直角坐标机器人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2.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
圆柱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精度还可以,常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
3. 球坐标机器人结构
球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
这种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
主要应用于搬运作业。
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
4. 关节型机器人结构
关节型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
关节型机器人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相对机器人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
此种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等作业,都广泛采用这
种类型的机器人。
手臂的设计要求
机器人手臂的作用,是在一定的载荷和一定的速度下,实现在机器人所要求的工作空间内的运动。
在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要遵循下述原则;
1.应尽可能使机器人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器人的控制。
2.机器人手臂的结构尺寸应满足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要求。
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
但机器人手臂末端工作空间并没有考虑机器人手腕的空间姿态要求,如果对机器人手腕的姿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则其手臂末端可实现的空间要小于上述没有考虑手腕姿态的工作空间。
3.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与控制精度,应在保证机器人手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结构上、材料上设法减轻手臂的重量。
力求选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机器人手臂。
目前,在国外,也在研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机器人手臂。
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高,抗振性好,比重小(其比重相当于钢的1/4,相当于铝合金的2/3),但是,其价格昂贵,且在性能稳定性及制造复杂形状工件的工艺上尚存在问题,故还未能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用有限元法进行机器人手臂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保证所需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减轻机器人手臂的重量。
4.机器人各关节的轴承间隙要尽可能小,以减小机械间隙所造成的运动误差。
因此,各关节都应有工作可靠、便于调整的轴承间隙调整机构。
5.机器人的手臂相对其关节回转轴应尽可能在重量上平衡,这对减小电机负载和提高机器人手臂运动的响应速度是非常有利的。
在设计机器人的手臂时,应尽可能利用在机器人上安装的机电元器件与装置的重量来减小机器人手臂的不平衡重量,必要时还要设计平衡机构来平衡手臂残余的不平衡重量。
6.机器人手臂在结构上要考虑各关节的限位开关和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机械限位块,以及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及其它元件的安装。
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
工业机器人腰座,就是圆柱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及关节型机器人的回转基座。
它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机器人的运动部分全部安装在腰座上,它承受了机器人的全部重量。
在设计机器人腰座结构时,要注意以下设计原则:
1.腰座要有足够大的安装基面,以保证机器人在工作时整体安装的稳定性。
2.腰座要承受机器人全部的重量和载荷,因此,机器人的基座和腰部轴及轴承的结构要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其承载能力。
3.机器人的腰座是机器人的第一个回转关节,它对机器人末端的运动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腰部轴系及传动链的精度与刚度的保证。
4.腰部的回转运动要有相应的驱动装置,它包括驱动器(电动、液压及气动)及减速器。
驱动装置一般都带有速度与位置传感器,以及制动器。
5.腰部结构要便于安装、调整。
腰部与机器人手臂的联结要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面,以保证各关节的相互位置精度。
要设有调整机构,用来调整腰部轴承间隙及减速器的传动间隙。
6.为了减轻机器人运动部分的惯量,提高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一般腰部回转运动部分的壳体是由比重较小的铝合金材料制成,而不运动的基座是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成。
手腕结构的设计要求
1.机器人手腕的自由度数,应根据作业需要来设计。
机器人手腕自由度数目愈多,各关节的运动角度愈大,则机器人腕部的灵活性愈高,机器人对对作业的适应能力也愈强。
但是,自由度的增加,也必然会使腕部结构更复杂,机器人的控制更困难,成本也会增加。
因此,手腕的自由度数,应根据实际作业要求来确定。
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应使自由度数尽可能的少。
一般的机器人手腕的自由度数为2至3个,有的需要更多的自由度,而有的机器人手腕不需要自由度,仅凭受臂和腰部的运动就能实现作业要求的任务。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机器人的多种布局,运动方案,选择满足要求的最简单的方案。
2.机器人腕部安装在机器人手臂的末端,在设计机器人手腕时,应力求减少其重
量和体积,结构力求紧凑。
为了减轻机器人腕部的重量,腕部机构的驱动器采用分离传动。
腕部驱动器一般安装在手臂上,而不采用直接驱动,并选用高强度的铝合金制造。
3.机器人手腕要与末端执行器相联,因此,要有标准的联接法兰,结构上要便于装卸末端执行器。
4.机器人的手腕机构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力与运动的传递。
5.要设有可靠的传动间隙调整机构,以减小空回间隙,提高传动精度。
6.手腕各关节轴转动要有限位开关,并设置硬限位,以防止超限造成机械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