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体味文化课件-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同步课堂必修3 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高二同步备课精品【人教版】 (高端)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 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 2、能力目标:
•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 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 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注意:
,也不同于那种狭义
的“文化”,它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文 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
明相近。
化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人们的教育程度。
(2)“文化”与“文明”:
①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调“明”的结果。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作为一 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归纳:对文化的理解(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不是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
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② 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文化发展中的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
文化不等于文明。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 德、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 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 文化对社会发展 对个人 力量 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材料分析题:
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诵中华 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济 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济宁市的中小学,各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室里都摆 满了《中华经典作品选》《中华经典诵读》《新道德三 字经》《经典故事连环画》《中华经典儿童歌曲集》等 图书。广大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做起,全市涌现出32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 践基地、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 年”。中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的文章,题为《最 是书香能致远》《书香墨韵沁心扉》等文集已陆续出版。
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 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 两者有什么区别?
2、文化的特点
• (1)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人类 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1/4/2021
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点
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
(2)空间:文化无处不在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各具特色
(不同国家、民族、地域)
2.文化具有 多样性和独特性
• 世界各地的婚俗有很大的不同:泰国—与大树 成亲: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成黑色;科 威特—格斗示爱。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 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这说明( )
问:同样关于月亮,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2)从文化与人们的个体关系看—文化素养不 是天生的,在实践活动中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 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 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 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⒈文化具有普遍性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角度)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2.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1)音文乐 化形式:多种多舞样蹈
小品
影视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用筷子吃
用刀叉吃
用手抓着吃
一、文化万花筒
(1)时间:文化无时不在 1.文化具有普遍性
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
请
思
考
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两重性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注意重视思想道德文化,
先后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3、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 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 B.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因为文 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 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 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拨 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
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
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
而成为文化。
关于月亮
①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
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②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③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即:精神力量转化 为物质力量
思考:文化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其作用总是积极的吗?
3、文化作用的表现
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 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引 向歧途。
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 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 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
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精神生活离
小试牛刀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月球 •B.黄河壶口瀑布 •C.长城 •D.泰山自然风光
1/4/2021
2.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 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 生活。这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
• A.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 B.有了民族、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 C.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D.不同民族、区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1/4/202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答案 (2)(3)(5) (6)(7)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特点。
③任何民族物质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框题小结
文化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万花筒” (2)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样性)
体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性)
味 文
什么是 文化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特点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1)本质上讲: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范围上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形态性质的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 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 2、能力目标:
•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 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 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注意:
,也不同于那种狭义
的“文化”,它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文 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
明相近。
化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人们的教育程度。
(2)“文化”与“文明”:
①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调“明”的结果。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作为一 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归纳:对文化的理解(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不是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
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② 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文化发展中的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
文化不等于文明。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 德、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 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 文化对社会发展 对个人 力量 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民族和国家
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材料分析题:
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诵中华 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济 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济宁市的中小学,各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室里都摆 满了《中华经典作品选》《中华经典诵读》《新道德三 字经》《经典故事连环画》《中华经典儿童歌曲集》等 图书。广大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做起,全市涌现出32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 践基地、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 年”。中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的文章,题为《最 是书香能致远》《书香墨韵沁心扉》等文集已陆续出版。
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 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 两者有什么区别?
2、文化的特点
• (1)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人类 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1/4/2021
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点
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
(2)空间:文化无处不在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各具特色
(不同国家、民族、地域)
2.文化具有 多样性和独特性
• 世界各地的婚俗有很大的不同:泰国—与大树 成亲: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成黑色;科 威特—格斗示爱。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 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这说明( )
问:同样关于月亮,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2)从文化与人们的个体关系看—文化素养不 是天生的,在实践活动中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 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 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 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⒈文化具有普遍性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空间角度)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2.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1)音文乐 化形式:多种多舞样蹈
小品
影视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用筷子吃
用刀叉吃
用手抓着吃
一、文化万花筒
(1)时间:文化无时不在 1.文化具有普遍性
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
请
思
考
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两重性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注意重视思想道德文化,
先后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3、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 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 B.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因为文 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 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 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拨 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
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
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
而成为文化。
关于月亮
①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
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②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③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即:精神力量转化 为物质力量
思考:文化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其作用总是积极的吗?
3、文化作用的表现
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 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引 向歧途。
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 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 出来的)
(4)文化与物质密切联系。
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精神生活离
小试牛刀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月球 •B.黄河壶口瀑布 •C.长城 •D.泰山自然风光
1/4/2021
2.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 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 生活。这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
• A.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 B.有了民族、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 C.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D.不同民族、区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1/4/202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答案 (2)(3)(5) (6)(7)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特点。
③任何民族物质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框题小结
文化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万花筒” (2)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样性)
体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性)
味 文
什么是 文化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特点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1)本质上讲: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范围上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形态性质的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