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单元测试15(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搭配错误的是()
A.我国北方人:花样繁多的面食B.我国南方人:香喷喷的大米饭C.我国广东人:味道鲜美的海鲜D.我国内蒙古人:味道鲜美的海鲜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修路采矿B.保持水土C.利与耕作D.修筑窑洞3.图中反应了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是()
A.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水土流失严重
C.气势磅礴,一望无际D.地势崎岖,蜿蜒起伏
4.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的主要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5.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为()
A.大米B.玉米C.面食D.牛羊肉6.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下图中的数字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各区域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域的居民喜欢摔跤比赛
B.①区域的耕地以水田为主
C.①区域的居民以米饭为主
D.①区域的林业生产非常发达
8.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
A.①B.①C.①D.①
读“我国北方自然带分布图”及“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北方自然带的分布特征是 A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B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C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D .东西延伸、东西更替
10.“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①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①过度农垦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11.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 .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C .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 .雨热同期、水充足
读图,“我国某一高原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2.该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主要是()
A.砖墙斜顶房B.窑洞
C.土墙平顶屋D.晾房
13.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A.深耕改土B.修筑梯田
C.植树种草D.平整土地
14.图示所在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5.下图中区域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A.①长白山①大兴安岭①小兴安岭B.①长白山①小兴安岭①大兴安岭C.①大兴安岭①小兴安岭①长白山D.①大兴安岭①长白山①小兴安岭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环水绕”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B.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C.分布着大面积的黄土地,沃野千里D.东北三省矿产资种类多、储量大17.图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脉D.太行山脉18.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
A.东北三省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海南省19.下列不属于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是()
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珠江三角洲二、填空题
20.位于北方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它们是______平原的一部分;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内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

21.历史悠久的古城
22.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其城市职能为全国的和中心。

2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________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________ 说得到广泛支持.
24.北京是我国的______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三、解答题
25.下图为北方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地处五带中的带;位于以北,青藏高原以东,西北大致以和长城为界与西北地区相接,东临渤海和海。

(2)“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诗句描写的是发生在北方地区季的旱灾。

该季节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加之多风,蒸发旺盛。

(3)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种独特地貌如下面框图中的景观图片所示。

该地貌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将下列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表示该地貌的成因。

26.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比赛的主场馆建筑,名称是“________”。

(2)北京周围的地理事物与实际不符的是________。

(填数码)
27.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1)A省是_____,B省的简称是_____,C省的省会是_____.
(2)A、B两省大部分地区所在的地形区_____,这个地形区的地表形态是_____、
_____.
(3)D是_____(山脉),从该山脉往东沿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地区和_____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28.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及我国陆地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一中,A点的海拔约为______米,AC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米。

(2)图一B、E代表的两种地形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3)根据图示信息提示,写出图一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与图二中序号的对应关系:
A______D______E______
(4)据图二可知,我国的地形类型中所占面积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我们家乡的地形
以______为主。

(填地形类型)
29.我国疆域辽阔,各个地理区域差异很大,在寻求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

图1中数码①代表的河流的水来主要是_______。

该地区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中的_______牧区,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
(2)图2中乙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平原,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列举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 (任意一条)
(3)据图信息列举两地区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资条件: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