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头便是分头处,
指的是山顶
惜别潺湲一夜声。
舍不得 分别 形容河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到了岭头就该和溪水分道而去了。
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 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 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 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 “溪水无情似有情”这句写什么?
当登上岭头,就是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
* “惜别潺湲一夜声”这句写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
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依依惜 惜别之情。潺潺的溪水声就像在和我依依惜别。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 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 。北宋中期的 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擅长行书、楷书,能 画竹和枯木怪石。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总结: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感 情的。过《分水岭》表达了诗人对溪水的喜爱 和惜别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外拓展:和水有关的成语 水落石出 水来土掩 水天一色 水中捞月 青山绿水 行云流水 车水马龙 浑水摸鱼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 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 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 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 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 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动,水 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光 潋 滟
山 色 空 蒙
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别 有一番奇妙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jū n
jūn
唐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chán yuán
惜别|潺湲|一夜声。
《过分水岭》写的是作者过 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 及其感受。诗人化无情为有 情,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喜 爱与惜别之情。
nest
溪水无情似有情,
(好像)
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本是无情的,却又好像有情。 进山三天了,它陪我一路同行。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眼前这条溪水却似乎有情。
从溪水写起,用“无情”引出“有情”。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有情”具体描写的
* “入山三日得同行”这句写什么?
在山中行走的几日,溪水一路相伴。
揭示诗人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得”字表达什么?
表达诗人在寂寞的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表达出溪水“有情”。
* “岭头便是分头处”这句写了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喝酒。
湖:西湖。 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
back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词语解释
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方好:正显得美好。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欲:想。
亦:也。 西子:西施。 相宜:合适。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历代美 女之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 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苏轼关于西湖的其他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一 其一 朝曦(xī)迎客艳重冈,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晚雨留人入醉乡。 卷地风来忽吹散, 此意自佳君不会,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杯当属水仙王。
古诗二首
想一想: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入诗境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Chán yuán
作者简介:
•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 花间词派: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 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 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back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美妙多娇。
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 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 山色奇妙。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 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