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正面写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 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 景的空寥寂寞。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作品,诗歌从多角度描绘
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随堂练习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
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Nhomakorabea,
。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芦笛声唤醒征人思乡情绪的诗是: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写作背景
建中元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 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 了《夜上受降城闻笛》。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作者考察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 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 (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 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 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问题探究
6、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 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 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 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 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 望故乡。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 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 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如 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 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 凄凉,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 乡情愫。
答: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 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 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 的思乡之情。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问题探究 5、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 喻成“霜”?
答: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 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 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 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 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
。
, ,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 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 两次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头顶的那轮明月被赋予了 多种情感,也洒下清辉,照出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色 下的诗情。先跟随唐代诗人李益去感受千年前的一夜,月色下诗人独特的内心 感受。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选自《李益诗注》。受降城,指西降城,故 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 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李益(748-约29),字君虞,陇西狄道(今甘 肃临洮)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 说,当作“回作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 宁夏灵武西南)。 ③[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问题探究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答:“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
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问题探究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 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问题探究 3、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
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
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问题探究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 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味诗的意境。 2、学习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3、体会戍边将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热爱祖国灿 烂文化的美好感情。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