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与防治—以蒙阴县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与防治—以蒙阴县为例
摘要:本文以蒙阴县为研究对象,基于蒙阴县地质背景分析了蒙阴地区的地质
灾害发生的现状和诱因,并对该区的各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从
政策和技术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析;防治
1蒙阴地质背景
蒙阴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面积1601.6平方公里,县内的蒙山绵延
百里,境内发育单斜地质构造、三十六名崮、金伯利岩筒和岩脉等地质景观。


沂蒙山区可见一些山的顶部呈圆形开阔峰巅四周峭壁陡立,山坡逐渐变缓,逐渐
过渡到山脚下。

这种山被地貌学家命名为“桌状山”,当地老百姓称为“崮”。

蒙阴
县有“ 三十六名崮”,其中岱崮镇和野店镇是崮的汇集之地,方圆百平方千米范围
内有南、北岱崮、水泉崮、龙须崮、油篓崮、柴崮、樟崮等比较大的崮20多个。

蒙山北侧、汶河两岸位于蒙山断裂的掀斜式上升盘,受蒙山断裂的影响,该
区域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白里系等地层多呈为北北西走向,倾角20 一4 2°。

单斜构造区域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单斜构造区域单面山、主背脊此起彼伏,
不对称谷地等发育。

蒙阴县城西南部的断龙山,岩层倾角达37 一42°。

目前,南
坡尚保存原始坡面,北坡因人工开采形成十几米高的大斜面。

2蒙阴地质灾害现状
2.1地质灾害类型
1)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
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易发的地区常发育在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
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的地形中。

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
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
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2)滑坡。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产生滑坡的基本
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蒙阴地区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
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
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此外,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
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
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
带来危害。

3)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造成崩塌的因素主要有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人为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坡体中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
体延伸方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
坡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
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2.2蒙阴地质灾害分布
蒙阴属纯山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山峰、崮较多,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等分布广泛。

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
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00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61次,其中小型岩质崩塌38处、小型土质滑坡10处、中型泥石流2处、中小型地面塌陷11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以下是对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的统计分析:
1)旧寨乡。

西彭吴村神仙门崮崩塌易发区,地处云蒙湖上游,4000多米的裸露山体风化严重,不时有大量巨石滑落。

杏山子村腾龙崮崩塌易发区,近几年由于常年受风吹雨侵该崮2.5公里的裸露山体风化严重,不时有大量巨石滑落。

大上峪村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位于旧寨乡主公路的南段,属砂石山区,今年7月22日的大雨中有三处东西约300米、南北约120米的公路被山顶滚巨石和沙土掩埋。

2)野店。

野店镇位于蒙阴县东北部,与岱崮镇相邻,总面积198平方公里。

野店镇地质地貌与岱崮镇相似,崮多、属纯砂石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占95%以上。

野店镇演马庄村、西大洼、东大洼的北部属于岱崮地貌。

由于岱崮地貌特殊的地质条件,加上受到长期的干湿交替、雨水侵蚀以及植物根劈等因素的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的机械破碎,造成岩石整体结构的消弱和破坏,特别是崮顶大型崩塌危岩体基本脱离母体,极易发生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

3)岱崮。

2006年9月,由于连续降雨,先头峪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长20米,斜坡长35米,滑坡造成5间房屋和两间平房全部倒塌,室内财产全部掩埋,同时毁坏果树和木材树37棵,未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7月份,岱崮镇公家庄发生了崩塌地质灾害,崩塌方量约250立方米,崩塌物堵塞公路,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同月大朱家庄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崩塌方量60立方米,脱落石块大小0.5-1.2立方。

3地质灾害的防控
3.1政策措施
政府部门、广大群众要提高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整顿规范现有矿山开采活动,防止无度开采,特别是大面积采空冒落同时对于己经诱发的灾害,相关部门宜尽快与有关责任方磋商,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搬迁和补偿等善后工作。

对于正在开采的矿山及拟建矿山,建议做好复垦规划,开采与复垦同时进行,以利于防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善蒙阴县矿产开采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制度,部分小型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破坏性开采行为,从而造成采空区一定范围内斜坡支离破碎,对原有农业经济的破坏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

3.2技术措施
1)要对于现有的矿山进行一次全县矿山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全面掌握矿山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危害性和危害程度,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基本控制和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

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减少人为诱发因素,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及防灾的宣传工作,提高人员的素质及思想认识。

2)做好工程技术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选择应立足于减轻灾害,而不是繁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产业。

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技术有主动型排水(地表、地下排水)、灌浆、高压注浆和锚固(锚杆、锚索)等、被动型抗滑桩、挡墙、回填和置换混凝土等复合型锚拉桩、锚拉墙、爆破和堆填等。

监测工程要贯穿于从勘查到竣工的全过程,且作为指导设计、变更设计与调整施工的依据,作为预测预报的依据,乃至作为工程危险警报的依据。

3)对于已建成的、在建的或拟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做或补做地质灾害评估,
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及宣传教育,以人为本,防范于未然。

对于因长期地表
水的灌溉渗漏引发的地质灾害建议进行水改旱耕作,并做好斜坡上部排水即可切
断灾害形成的主要外因。

加大地质灾害监测力度与预报强度。

针对现有己经调查
到并建档的灾害点,必须依据建议对该监测的进行不间断的长期监测,并及时向
有关专业人员反馈。

4结语
总之,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要从地质灾害的根源分析做起,针对各
类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检测,预防,从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
低地质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春山,张业成,张立海.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J].地质力
学学报.2004(01)
[2]张健,何进军.南郑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及防治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3(01)
[3]柳源.山体崩滑破坏的视滑力问题以链子崖危岩体为例[ J ].工程地质学报,1999,7(3):272~ 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