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集16 单元知识整合 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 单元知识整合
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1.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公式的运用,即基本规律的运用。

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2.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t
x v =-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
)(2
1
0t v v v +=
-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时间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适用于任何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 2
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5.逆向思维法
就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 6.图象法
知识网络
方法探究
应用v-t 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7.巧用推论△x =x n+1-x n =aT 2
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 =x n+1-x n =aT 2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x =aT 2
求。

【例1】 (扬州市08届高三物理期中模拟试卷)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质量为m=0.8kg ,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υ-t 图象,求:
(1)物块b 所受拉力F 的大小; (2)8s 末a 、b 间的距离。

(3)若在8s 末将作用在其中一个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 换到另外一物体上,则何时它们相距最远? 最远距离为多少?
(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
a 2,由υ-t 图可得:221
06m/s 1.5m/s 40
a -==- ①
222126
m/s 0.75m/s 80
a -=
=- ② 对a 、b 两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1 ③, F -f =ma 2 ④
由①-④式可得:F =1.8N
(2)设a 、b 两物块8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由图象得:1
164m 12m 2s =⨯⨯=
2
1(612)8m 72m 2
s =⨯+⨯=
所以,s 2-s 1=60m
(3)再经16/3s 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92m 。

【例2】(南京一中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
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 1=40 m/s ,然后再减速到v 2=20 m/s ,
t 1 = 1
1a v = …; t 2 =221a v v - = …; t = t
1 + t 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正确解法为:设加速、减速时间分别为t 1、t 2
由题意得:22211v t a t a =- ①
s t a t t a t a =-+)2
1(212
22211211 ② 代入数据联立求解得到t 1=9s 、t 2=2s
且途中实际最大速度11t a v m ==36m/s
﹤v 1=40m/s 。

【例3】(山东临沂市0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 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

求:
(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a 1、a 2分别是多少?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 是多少?
典例探究
υ/m ·s -1
12 9 3 6 0 a
b
2 4 6 8
t/
22111
/3/1236s m s m t v a =--=∆∆=
22222
/2/8
942s m s m t v a -=--=∆∆=
(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v=12m/s
匀加速的位移 m a v x 242012
1
=-=
匀减速的位移 m a v x 36202
2
2
=-=
总位移x=x =x =60m 。

准确从从表格的数据中获取有
用的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中给出了四条图线,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 s —t 图线中t 1时刻v 1>v 2
C . v —t 图线中0至t 3时间内3和4平均速度相等
D . 两图像中t 2和t 4时刻分别表示2和4开始反向运动
2. (08扬州三校联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的作用,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t 秒后, 改用大小与F 相同, 方向与F 相反的力F ′作用, F ′作用t ′秒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则 t ′等于 ( ) A .t B . 2t C .(1+2)t D . 3t
3.(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 从地面竖直上抛,空气阻力不计,4s 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为6m ,若要将小球抛
出后经0.3s 到达相同高度,则初速度V '应( ) A .小于V B .等于V C .大于V D .无法确定
4.(杭州学军中学0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2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减小时,车的加速度可能不变
5.一客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 远的地方有一乘客以某一恒定速度正在追赶这列客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反光镜内能看到离车头的最远距离为s 0(即人离车头距离超过s 0,司机不能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同时司机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的像必须持续时间在t 0内才能会注意到该人,这样才能制动客车使车停下来。

(1)该乘客要想乘坐上这列客车,追赶客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所满足条件的表达式是什么? (2)若a =1.0m/s 2,s =30m ,s 0=20m ,t 0=4.0s ,求v 的最小值。

成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