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器件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
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
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
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
1)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
适当位置。
2)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示数。
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
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
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观测和比较。
操作要领:
1)时基线位置的调节开机数秒钟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旋钮,将时基线移至适当的位置。
2)清晰度的调节适当调节亮度和聚焦旋钮,使时基线越细越好(亮度不能太亮,一般能看清楚即可)。
3)示波器的显示方式示波器主要有单踪和双踪两种显示方式,属单踪显示的有“Y1”、“Y2”、“Y1+Y2”,作单踪显示时,可选择“Y1”或“Y2”其中一个按钮
按下。
属双踪显示的有“交替”和“断续”,作双踪显示时,为了在一次扫描过
程中同时显示两个波形,采用“交替”显示方式,当被观察信号频率很低时(几
十赫兹以下),可采用“断续”显示方式。
4)波形的稳定为了显示稳定的波形,应注意示波器面板上控制按钮的位置:a)“扫描速率”(t/div)开关------根据被观察信号的周期而定(一般信号频率低时,
开关应向左旋。
反之向右旋)。
b)“触发源选择”开关------选内触发。
c)“内触
发源选择”开关------应根据示波器的显示方式来定,当显示方式为单踪时,应
选择相应通道(如使用Y1通道应选择Y1内触发源)的内触发源开关按下。
当
显示方式为双踪时,可适当选择三个内触发源中的一个开关按下。
d)“触发方
式”开关------常置于“自动”位置。
当波形稳定情况较差时,再置于“高频”
或“常态”位置,此时必须要调节电平旋钮来稳定波形。
5)在测量波形的幅值和周期时,应分别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和扫描速率“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顺时针旋到底)。
三、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示波器内的校准信号
用机内校准信号(方波:f=1KHz V P—P=1V)对示波器进行自检。
1)输入并调出校准信号波形
①校准信号输出端通过专用电缆与Y1(或Y2)输入通道接通,根据实验原理中有关
示波器的描述,正确设置和调节示波器各控制按钮、有关旋钮,将校准信号波形显示在荧光屏上。
②分别将触发方式开关置“高频”和“常态”位置,然后调节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
2)校准“校准信号”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Y轴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信号幅度,记入表1—1中。
3)校准“校准信号”频率
将扫速“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速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周期,记入表1—1中。
2.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
令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为500Hz、1KHz、5KHz,10KHz,有效值均为1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的正弦波信号。
调节示波器扫速开关和Y轴灵敏度开关,测量信号源输出电压周期及峰峰值,计算信号频率及有效值,记入表1—2中。
3.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及电阻的测量
1)打开模拟电路实验箱的箱盖,熟悉实验箱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将万用表水平放置,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在标尺的起点上,如果偏移了,可调节“机械调零”,使它回到标尺的起点上。
测量时注意量程选择应尽可能接近于被测
之量,但不能小于被测之量。
测电阻时每换一次量程,必须要重新电气调零。
3)用交流电压档测量实验箱上的交流电源电压6V、10V、14V;用直流电压档测量实验箱上的直流电源电压±5V、±12V;用电阻档测量实验箱上的10Ω、1KΩ、10K
Ω、100KΩ电阻器,将测量结果记入自拟表格中。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各仪器的接线图。
答:各仪器的接线图如下:
或
2.列表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
表1—1的实验数据与标准值完全相同,表1—2的实验数据中与示波器测得的有效值(1.03V)与毫伏表的数据(1V)略有出入(相对误差3%)。
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1)视觉误差
(2)仪表误差
3.问答题:
1)某实验需要一个f=1KHz、u i=10mv的正弦波信号,请写出操作步骤。
答:操作步骤:
①将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的黑夹子与黑夹子相接,红夹子与红夹子相接。
在开机
前先将交流毫伏表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接通电源开关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②按下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形输出开关,选择频率范围1K开关按下,然后分别调节
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1KHz即可。
③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交流毫伏表量程选择
“30mV”档,读数从“0~3”标尺上读取。
2)为了仪器设备的安全,在使用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①在使用信号发生器时,应该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②在使用交流毫伏表时,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输入端开路情况下,
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3)要稳定不同输入通道的波形时,应如何设置内触发源选择开关?
4)一次实验中,有位同学用一台正常的示波器去观察一个电子电路的输出波形,当他把线路及电源都接通后,在示波器屏幕上没有波形显示,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应
该如何操作才能调出波形来?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识别不同元器件的种类,规格及用途。
2、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容;判别二极管的极性,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判别三极
管的类型和e,b,c三个管脚。
3、掌握电阻串联分压电路、电阻并联分流电路的特性以及测量电压、电流的方法。
4、学习元器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替代法测量回路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仪器设备及元器件:
1、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流、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
2、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
实验流程:
1、用万用表对晶体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进行测量,记录参数值、检测方法和步骤。
(3)三极管:用万用表判断给定三极管的好坏,检测三极管的Base极、极性、放大倍数。
答:①类型判定: 先判定Base极,将万用表拨至适宜的欧姆档,通过正测法与反测法来确定Base极,首先将晶体管三只管脚编上号1、2、3,再用万用表作三组测量,即1-2、2-1、2-3、3-1、3-1、1-3。
每组测量中,阻值较小的属于正测,在三次正测中找出电阻最大的那两只管脚,则确定另外那只管脚即为Base极。
再将万用表拨至适宜的欧姆档,黑表笔(接电源正端)接已确定的Base极,红表笔接另一极,若为正测,则为NPN型三级管;若为反测,则为PNP型三级管。
②放大倍数测量:已知三极管的类型(NPN或PNP),将万用表档位拨至HFE档,根
据万用表上孔位标识,正确将Base极插入中间孔位,将两边管脚插入两边孔位,作出第一次测量;再将两边管脚替换位置,作出第二次测量。
选取数值较大的值即为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③极性判定:在已知三极管的类型的基础上,已知NPN型三极管的电流流向为黑表
笔→c级→base极→e极→红表笔,则黑表笔所接为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为发射极e;
已知PNP型三极管的电流流向为黑表笔→e级→base极→c极→红表笔,则黑表笔所接为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为集电极c。
极
型号:3DK4B
类型:NPN
第一次测量:9
第二次测量:117
C
2、电阻的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测试
(1)按图所示连接实验电路,调节稳压电源分别输出两组不同的电压,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利用串联电路验证电阻的分压效果:
U1=5.04v,u2=0.87v,u3=4.16v
(2)按图所示连接实验电路,调节稳压电源分别输出两组不同的电压,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利用并联电路验证电阻的分流效果:
I=60.1mA,I1=49.7mA,I2=10.5mA
3、测试元器件的伏安特性
按图所示连接电路,调节稳压电源分别输出几组不同的点呀,列表记录测试数据,绘出被测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用万用表分别测得总电压和已知电阻两端电压
所得到的电阻Rx的伏安特性曲线为:
U/v
I/mA
经计算得,所测得的电阻Rx约为100kΩ。
三、实验心得
经过此次试验,我初步了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区别不同元器件的种类、规格及用途。
学会了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容;能够准确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并测量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还能够判别三极管的类型和e,b,c三个管脚,学会了电阻串联分压电路、电阻并联分流电路的特性以及测量电压、电流的方法。
总之,此次实验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