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D. 我国奴隶社会衰落,封建社会确立
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3.韩非子认为: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B.否定贵族特权,维护君主专制
C.否定贵族特权,维护人民权利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6.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
7.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
C.受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9.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

”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
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
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
D.新式婚礼成为流行形式
10.《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斥的观念。

……”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1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
12.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
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13.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

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殖民扩张掠夺
C.西方的黑奴贸易D.中国的改革开放
14.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演讲,其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
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15.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1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此表中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二战后美国在工业生产领域占绝对优势
②二战削弱了整个资本主义阵营
③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
④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一半以上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 D.①
17.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安徽省政府2008年推出了一个大规模的巢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相当于150多亿美元在环巢湖地区的城市城镇兴建污水处理系统。

这一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18.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和中国的玉树地震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
①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理应相互帮扶②中、美、欧、日、俄在海地地震后的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③两国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灾贷款④两国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救灾贷款
A.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B.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C.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D.①③不正确,②④正确
20.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21.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2.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选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④
C.①③④D.③④
23.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4.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纲》中对新中国的税收做了一些调查,根据1952
年以来官方提供的有关税收的数字,可以注意到如下一些递增级数:
以下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三大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1分,合计50分)26.(15分)“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材料二“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

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

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论诸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

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罗塔戈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 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材料二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

(6分)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4分)
28.(21分)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
牙。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

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2分)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2分)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2分)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4分)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2分)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5分)
淮北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合计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5分,27题14分,28题21分,共50分)
26.答案:(1)天命观:孔子重视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态度:但又承认天命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畏大命)(3分)
(2)思想:天人感应(2分)
进步: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2分)
看法:没有。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反对鬼神、天命。

(1分)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丰富发展了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利用神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分)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2分)
意义:否定了神的尊严权威,树立了人的尊严权威;反映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为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的意志,势必导致个人主义盛行,社会道德沦丧。

(任答三点得3分)
27.(1)变化: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

(2分)
背景: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国内深化改革困难重重,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任答2点得4分)
(2)变化: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集体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从无到有。

(2分)主要原因:我国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分)
(3)主要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任答2点得4分)28.(1)条件: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或中央政府(王室)的支持;(1分)传播天主教。

(1分)“大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此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

(2分)(2)地位:居于主导地位。

(2分)因素: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提高;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攫取广阔市场。

(4分)
(3)变化:英、法、德、日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膨胀。

(4分)
影响: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分)
(4)问题: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南北差距加大。

(2分)思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立足国情,依靠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言之成理答三点即可得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