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第二期一、调查表填报原则各行业的投入产出调查表,调查的是各单位发生的收入支出情况,重点是成本费用情况。

调查指标的设计,主要考虑投入产出编表的需要,并参考了不同行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情况。

填报时遵循以下原则:1、“谁受益谁负担”,保证成本费用与产值/收入的口径一致。

如工业企业消耗的煤炭,用于生产活动的,计入调查表中;用于浴池、食堂等生活服务的,则不能填入调查表中。

2、“根据实际不重不漏”。

这一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企业的核算实际,某一指标在哪个科目下反映,就填到哪个科目下。

二是企业发生的每笔成本费用都要填入调查表中,而且只填写一次。

如“邮政通信费”,有的企业将其计入“办公费”,有的按“通信费”单独核算。

填报时按企业的实际情况,“邮政通信费”计入“办公费”中的则填到“办公费”中,“通信费”不填;单独列出“邮政通信费”的则将其数额填到“通信费”中。

再如,企业没有单独核算“自行修理材料费”,而是将其反映在“机物料消耗”中,填表时可直接按企业的“机物料消耗”数额填报,不必将“自行修理材料费”从“机物料消费”中分解出来。

3、突出重点,逐级细化。

调查表中的一级指标,可以直接从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中得到,要确保这些指标的准确无误。

其中的明细指标,如果不能直接从会计科目中得到,则需要根据明细科目或台账等信息进行分解,确实没有分解依据而且金额较小的费用,可填入“其他”项中。

二、各行业调查表具体问题解答(一)工业投入产出调查表1、转售的材料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进材料来源》(投113表)吗?答:该表反映的是企业购进用于生产的材料,转售的材料不需填。

报。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初次去向》投114表中“出口”指标是否与工业财务统计报表中的“出口交货值”指标一致吗?答:一致。

3、企业有来料加工业务并且计算工业产值,是否需填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初次去向》投114表?答:不用。

4、填《运输费构成》投154表时,当企业按照购进原材料填报本表时,如果部分货物采用“一票制”,即发票中统一列出含运费的货物价值,且无法单独区分出运费,则这部分货物是否填报在本表“支付运输费的货物价值(含运费)”指标中?答:当企业按照购进原材料填报本表时,“一票制”购进的货物,如果无法区分出运输费,则本表“支付运输费”指标中不包含这部分货物支付的运输费,因此这部分货物的价值也不填在“支付运输费的货物价值(含运费)”指标中。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

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

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投入产出习题答案

投入产出习题答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答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分为中间流量、最终使用、增加值三个象限。

第一, 象限采用复式记帐的矩阵形式,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技术联系;第二、第三象限分别反映最终使用和增加值的构成。

三个象限实际上表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答2:(1) 行平衡关系: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i=1,2,,n niji i j xY X =+=∑ ()该平衡关系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即反映产品的实物运动; (2) 列平衡关系: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nijj j j j j i=1x+D +V +T +M =X (j=1,2,,n)∑该平衡式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价值构成,即反映了产品的价值运动; (3) 其他平衡关系A. 同一部门的平衡关系――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也就是同一部门的生产方程与分配方程相等:11nnkjk ik k j i xY x N ==+=+∑∑B. 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关系――全社会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也就是全社会的生产总值与使用总值相等。

11n ni ji j Y N===∑∑答3:基本的投入产出参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引进投入产出参数的目的是在投入产出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最主要的投入产出参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增加值构成系数等。

其中直接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系数,不仅是因为它可以直接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而且通过它才能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

解8:直接消耗系数0.0345 0.0367 0.0000 0.0103 0.3563 0.4301 0.3033 0.1554 0.0115 0.0047 0.0205 0.0183 0.1034 0.1147 0.1311 0.2287完全消耗系数0.0669 0.0749 0.0272 0.02990.7485 0.8898 0.6395 0.40600.0210 0.0155 0.0294 0.02790.2580 0.2938 0.2738 0.3657投入矩阵0.9655 -0.0367 0.0000 -0.0103 -0.3563 0.5699 -0.3033 -0.1554 -0.0115 -0.0047 0.9795 -0.0183 -0.1034 -0.1147 -0.1311 0.7713完全需求系数矩阵1.0669 0.0749 0.0272 0.0299 0.7485 1.8898 0.6395 0.4060 0.0210 0.0155 1.0294 0.0279 0.2580 0.2938 0.2738 1.3657 解9步骤1:由ij ij jx a X =得X 1=600步骤2:由ij ij j x a X =算出x i1和x i2 步骤3:由()1c X I A N -=-,得X 3=1200步骤4:由(30+60+16)+0.1X 4+164=X 4 ,解出X 4 。

投入产出调查 工作小结

投入产出调查 工作小结

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小结一、背景介绍投入产出调查是指对某项工作或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系统、综合和客观的调查研究,以评估其效益和价值。

本次小结旨在总结我部门进行投入产出调查的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工作内容1. 调查对象:我部门主要对新推出的产品进行投入产出调查,包括研发投入、市场推广投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

2. 数据收集:通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收集了产品研发投入、市场推广费用、销售额等数据。

3. 分析方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

4. 结果呈现:将调查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解释,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三、问题分析在开展投入产出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1. 数据收集不规范:有些部门对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数据的缺失和不准确。

2. 分析方法单一:我们在使用分析方法上缺乏多样性,需要引入更多有效的分析模型。

3. 结果呈现不清晰:报告的呈现方式和表达语言需要进一步改进,使得决策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数据收集规范化:加强对数据收集流程的管理和规范,提高各部门对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视。

2. 多样化分析方法:培训员工,引入更多的成本效益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型,以提高对数据的深度挖掘。

3. 报告呈现优化:改善报告排版、可视化展示和语言表达,使得调查结果更直观、清晰,并更好地服务于决策。

五、工作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改进,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数据质量提升:各部门对数据收集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大幅改善。

2. 分析方法丰富:我们成功引入了更多的多种分析方法,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和选择。

3. 报告效果改善:新的报告呈现方式更加直观、清晰,得到了管理层的认可和赞许。

六、未来展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投入产出调查的流程和方法,提高调查的实效性和指导性。

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表

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表

RAS法绘制2014年全国的投入产出表一、调查方法选择在中国,逢2、逢7年份编制基准年国家投入产出表,因2012 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缺失,故采用2007年作为基准年对2014年进行估算。

二、数据查阅由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2014年年度数据,我们可以得到:(1)2014年各部门总产出:农业总产出为102226.09亿;工业总产出为1094646.50亿;第三产业部门增加值为306038.2亿,与总产出的比例为48.1%。

(2)2014年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第一产业102226.09-58336.1=43889.99 亿;第二产业1094646.50-271764.5=822882 亿;第三产业(306038.2/48.1%)*(107730/255768)=267991.49 亿。

(3)2014年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最终消费328311.2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283017.6亿;净出口为17462.9亿。

再假定最终使用的产品结构不变,利用2007年的结构推出2014年的中间使用,第一产业为102226.09亿,第二产业为1094646.5亿,第三产业为636254.05亿。

二、运用RAS法进行估计(1) 如表所示不断重复,进入迭代程序,直到行比例与列比例都非常接近1,即同时满足行、列约束为止,如上表所示,此条件已经满足。

(2) 利用2007年结构推出2014年的最终使用与进口矩阵(3) 利用2007年结构推出2014年的最初投入(4) 得到投入产出表最终使用中间使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14485.5965951.9515923.71990361 第二产业16665.7743938.91186369.2726669 合计 2014总消费14固定资本形成总4出合计 2014进口误差2014总228653.4665207.8014H3D3.183A721 产岀3787.41341864.8102226.1 中间投入 )798557.655 259354.1252924497536107153427672.510946474.12830171813911755240120422698363.21833127 第三产业12738.612923991.13875698.4^4282301100.08 18455.6726983.8225982.9481.55B8825.6S625 合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者报酬832.46223169.O22421939.460S355.1 43889.99 822882 267991.4913476328311.2 固定资产折旧35899&90.052S7903.722E229.99 生产税净2989.86134421.09358418.23183402.6 营业盈余 082118.245222012.2H89587.8 最初投入增加值 59920.59254898.41340273.63595575.5 总投入 102226.09094646.5 636254.05833127四、投入产出表的相关分析(1)影响分析①投入产出表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作用:投入产出表反映生产过程中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成本以及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分配去向。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平衡与修正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平衡与修正

§2.3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与修正一、问题的提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按列收集数据汇总后,肯定会发现,每一行加总不一定等于事先确定的总产出,每一列加总也不一定等于已知的总投入。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此庞大的工程,最后列入表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成千上万个数据汇总得到的,不可能没有误差。

但从理论上讲,它们应该是平衡的,最后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也必须是平衡的。

因此就要用机械的方法将数据由不平衡调正到平衡。

这就是投入产出表的平衡。

如果应用U-V 表方法,U 表和V 表本身就是需要调整平衡的。

前面已经提及,编制投入产出表费时费力,人们并不希望经常编表,希望编出一张表能多用几年;但人们又希望能把投入产出表及时加以修正以满足应用要求。

于是就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修正方法问题。

用于平衡和修正投入产出表的较成熟的方法是R.A.S 方法。

二、R.A.S 方法原理1. 一个简单的例子 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出发介绍R.A.S 方法的原理。

假设有一张数据表如表2-3-1中(1)所示,该表按行相加应该等于u ,但现收集到的数据按行加总结果为u 1;按列加总应该等于v ,但收集到的数据却为v 1。

因为确认u 与v 是正确的,那么表中数据则是不准确的,需要进行调整,使其按行、列加总等于u 与v 。

这里u 和v 分别称为行控制数和列控制数。

先求出每行中u 与u 1的比例数11/u u r =。

用该比例数分别乘每行中每个数据,即用0.873乘第1行元素,用1.184乘第2行元素,用0.9111乘第3行元素,得到新的数据表(2)。

该表每行加总肯定等于行控制数,但按列加总为v 2,仍不等于列控制数v 。

表2-3-1 R.A.S 方法(1) (2)甲 乙 丙 u 1u r 1甲 乙 丙 u u 2=甲 160 0.873 甲乙 150 1.184 乙 丙 120 0.911 丙 v 1 100 266.7 75 2v 97.3 256.2 76.5v100250802s1.027 0.976 1.046(3) (4)甲 乙 丙 u 3 r 3 甲 乙 丙 u u i =甲 1.01 甲 乙 0.996 乙 丙0.992丙v 3v i =再求出每列v 与v 2的比例数2s ,22/v v s =。

投 入 产 出

投 入 产 出

投入产出问题解答(1)(其他服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用)1、如何填报“职工薪酬”指标?答:“职工薪酬”指标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设置的。

他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其他支付个人部分。

企业在实际填报时,如果在相关成本费用核算中单独设置了本项目,则可以直接填报;否则应根据指标定义,将成本费用中属于“职工薪酬”的科目的本年实际发生额进行加总后填入本项目中。

2、《其他服务部门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中“交通费”是什么含义?答:是指企业因开展业务工作在本市范围内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支出,包括乘坐公共电汽车、市内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的费用。

3、一些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为结转的餐饮成本或小卖部商品成本,如何填报主营业务成本构成调查表?答:须将餐饮成本或商品成本,按调查表“物料消耗”中所列的种类进行细分归类后填报。

若大部分计入了“物料消耗--其他”项中,则需要在表旁写书面说明,将“其他”项中内容一一标注。

举例:某企业结转的餐饮成本为100元,小卖部商品成本为200元。

“物料消耗--其他”为240元,占成本的80%,需要在表旁写书面说明,并一一列支材料种类和金额。

注:“其他”项240元中,(1)调味品15元,(2)燃料费(液化气)25元,酒类90元,饮料110元。

4、如果企业“职工福利费”中包含了“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在填报投入产出调查表中,还需要将“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从“职工福利费”中分解出来填报吗?答:不需要,只须将全部数据填入“职工福利费”项中,“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填“0”即可。

5、财务费用各项如何填报?答:“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按全额填报,其中“利息收入”按正数填报。

“其他财务费用”包含各种手续费和汇兑损益,数据按正常的财务格式填报,即支出大于收入,按正数填报,收入大于支出,按负数填报。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第一期一、单位基本信息如果企业经营地和注册地不属于同一区县,基本信息中“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哪个填写?答:按照企业2012年的实际经营地填写。

二、工业(一)投112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成本构成1.企业消耗的“燃料和动力”在会计科目“制造费用”记录,是否需要拆分填到调查表“直接材料消耗”中的“燃料和动力”?答:不需要拆分,按照调查单位会计核算中实际的费用划分方法和核算方法填报。

2.企业消耗的“包装物和修理用备件”在会计科目“制造费用”中记录,是否需要拆分填到调查表“直接材料消耗”中的“包装物”和“修理用备件”?答:不需要拆分,按照调查单位会计核算中实际的费用划分方法和核算方法填报。

3.企业在填报年报B103-2时将“电力”消耗计入到“制造成本”中的“其他直接费用”,投入产出112表中应如何填写?答:应将“其他直接费用”中的“电力”消耗调回到“燃料和动力”中“电力、热力”指标中。

4.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有上千种,企业在填“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过录表时,如果按产品品种填报过录表,需填上千张过录表,如何解决?答:如果企业产品品种或规格过多,企业可以按产品性质或行业小类分类,分类后的每类产品填报一张“过录表2”(工业调查表过录表)即可,不必每一个产品都填报一张“过录表2”,但企业消耗的原材料要填报实际使用材料的具体名称。

5.军工企业等涉密单位如何填报投112表“直接材料消耗”中的“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指标?答:“直接材料消耗”可以先利用过录表汇总到材料消耗分类目录名称再填报,不用填报材料的具体名称。

(二)投113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进材料来源1.如果购进的能源既用于工业生产活动,也用于非工业生产活动,如何填报?比如用于车间和办公室取暖的煤,用于单位食堂的煤和天然气,用于单位班车的汽油是否填入购进材料来源表?答:企业购进的材料,在无法区分哪些是为用于工业生产的,哪些是用于非工业生产的,则可以全部计入工业企业购进材料来源表。

统计投入产出表调研报告

统计投入产出表调研报告

统计投入产出表调研报告投入产出表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分析和评估一个企业或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情况。

通过统计投入产出表,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利润率以及各项资源的利用情况。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某企业进行投入产出表的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的企业为某制造业企业,该企业目前正面临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统计投入产出表,分析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评估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2. 调研方法为了准确收集数据并分析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调研方法:(1)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生产数据;(2)与企业经理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企业的资源投入情况,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情况;(3)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编制投入产出表。

3. 调研结果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编制了某企业的投入产出表。

统计结果显示,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本为X万元,销售收入为Y万元。

投入产出表还显示了各项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

例如,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物质资源的投入包括原材料和制造设备的费用,财务资源的投入包括利息和税收等。

4. 数据分析与总结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计算得出投资回报率,用于衡量企业所投资的资本的盈利能力。

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为Z%。

(2)企业的利润率: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计算得出利润率,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该企业的利润率为W%。

(3)资源利用情况:对各项资源的投入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某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统计投入产出表并分析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利润率以及资源利用情况,可以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针对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建议企业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

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

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引言:国家投入产出调查是指根据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地域范围,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和经济表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国家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国家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产业之间的相关度,从而更好地进行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推动。

2. 分析各个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各个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推进产业互联互通。

3. 评估经济政策效果: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帮助评估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4. 提供决策依据: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和依据,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5. 监测经济波动:通过频繁进行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监测和分析经济的波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国家投入产出调查的方法有哪些?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主要有两种方法:1. 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各个企业进行调查,获取其产出量、投入量、产品价格等数据,从而计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投入产出关系。

2. 链接调查法:链接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进行调查,获取各个产业之间的间接投入产出关系。

它主要通过分析输入产出系数和就业系数等指标来评估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

三、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国家投入产出调查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问题: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数据的收集工作常常会面临数据来源不确定、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

2. 数据更新问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需要及时更新,因此如何保证调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3. 数据统计问题:国家投入产出调查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而如何准确地统计和整理这些数据是一个挑战。

解读投入产出表

解读投入产出表

一、基本结构和主要概念(一)基本表式和结构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由三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象限。

基本表式如下: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计量单位:万元1.第Ⅰ象限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

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

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

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耕地投入产出调查问卷模板

耕地投入产出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投入产出情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特开展本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农业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以上3. 您的职业:()农民()农业工人()农业技术人员()其他二、耕地投入情况4. 您家耕地总面积为:()1亩以下()1-3亩()3-5亩()5亩以上5. 您家耕地主要种植作物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其他6. 您家耕地投入的主要生产资料有:()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具()其他7. 您家耕地投入的生产资料费用占总投入的比重为:()30%以下()30%-50% ()50%-70% ()70%以上8. 您家耕地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投入的比重为:()30%以下()30%-50% ()50%-70% ()70%以上三、耕地产出情况9. 您家耕地年均产量为:()1吨以下()1-2吨()2-3吨()3吨以上10. 您家耕地年均产值约为:()1万元以下()1-2万元()2-3万元()3万元以上11. 您家耕地年均净利润约为:()1万元以下()1-2万元()2-3万元()3万元以上四、耕地资源利用情况12. 您认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如何?()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13. 您认为耕地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农业技术落后()土地管理不善()农业劳动力不足()其他14. 您认为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其他五、其他问题15. 您认为当前耕地保护政策是否合理?()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很不合理16. 您对农村耕地投入产出情况有何建议?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将认真分析并反馈调查结果。

企业投入产出表填报经验介绍

企业投入产出表填报经验介绍

标题:精准把握企业投入产出表填报细节与经验分享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编制和填报投入产出表是提高经营决策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一份详尽且精确的投入产出表能够帮助管理者洞察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分布、产品结构和利润情况。

本文将介绍企业在填报投入产出表时的经验要点,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这一重要管理手段。

首先,理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至关重要。

该表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投入部分、生产过程部分和产出部分。

投入部分主要记录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消耗;生产过程部分详细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产出部分则展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分配去向,包括销售、库存和内部转移等。

熟悉这些基本构成有助于正确填写各项数据。

接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填报过程中的核心。

准确性意味着所填报的数据必须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能有任何的估计或虚构。

为此,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收集机制,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数据的完整性也不容忽视。

所有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应该被记录在案,无论是主要生产线上的大宗交易还是辅助部门的小笔支出。

进一步地,注重分析投入产出关系对于提升填报工作的深度尤为重要。

管理者应通过表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识别出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过高或者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并据此调整生产计划或改善管理策略。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产品的直接材料消耗远高于行业标准,企业就需要深入调查原因并采取措施。

此外,明晰各部门间的经济往来也是填报时不可忽视的一环。

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经济联系,如原料供应、半成品转移等。

在填报投入产出表时,应细致梳理这些内部流转过程,并将其准确反映在表格的相关项下。

这不仅有助于揭示内部成本转移和利润分配情况,也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供了量化基础。

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填报流程和技术方法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专业的软件来自动化填报投入产出表,这极大地减少了手工操作的繁琐性,降低了出错率,同时也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第2期

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第2期

投入产出调查问题解答(第2期)1、如何登录联网直报平台?答:企业用户和统计用户打开联网直报平台的网址即可进行登录,联网直报平台的登录网址分为国家节点网址和省级节点网址。

有省级节点的地区访问省级节点网址,没有省级节点的地区访问国家节点网址。

省级节点网址咨询本省数管中心。

有省级节点的地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

浙江省的节点为:2、直报和代报有什么不同?答:直报是由企业用户直接登录平台进行填报。

代报是由统计用户收集相关调查单位的调查表,代替不满足联网直报条件的企业用户进行填报。

3、非“四上”单位希望也能联网直报,是否可以?答:本次投入产出调查,“四上”单位填报报表采用联网直报方式,非“四上”单位由统计部门代报。

由于信息安全等原因,非“四上”单位不推荐联网直报。

4、部分调查单位的数据处理地与实际不符,如何解决?答:数据处理地的相关问题,由省统计局数管中心直接负责,与国家统计局数管中心联系沟通解决。

5、调查单位需要填报几张表?过录表如何填报?答:调查单位填写表的数量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别和是否典型调查单位而有所不同,平台根据单位基本信息分配不同的套表(共46套),不同套表需要填写的报表数量不同。

调查单位根据过录表的填报科目整理相应的材料和金额,在平台中填写完毕后,平台会将过录表中的数据同类合并过录到主表中。

6、填报过程中可以粘贴吗?需要注意什么?答:联网直报平台填报时允许粘贴。

注意请使用IE浏览器,同时粘贴区域需连续,中间不能有横杠区域,否则,容易粘贴错位。

7、调查单位上报的截止日期?答:各地区的调查单位,无论是直报还是代报,上报截止日期均为2018年6月24日,6月24日-6月30日为系统后台处理时间。

该日期后,直报单位需要由统计机构单独设置补报权限才能填报,代报单位不允许补报。

8、万峰系统的调查表中,提示请“联系制度设计人员”,如何处理?答:万峰系统中,提示“联系制度设计人员”的问题一般是由于浏览器缓存所致。

投入产出报表填报注意问题

投入产出报表填报注意问题

投入产出报表填报注意问题东莞市统计局2008年3月投入产出报表填报注意问题一、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主产品制造成本构成(甲表)》(一)逻辑关系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小计=各种一级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消耗之和燃料和动力小计=各种一级燃料和动力消耗之和包装物小计=各种包装物消耗之和直接材料消耗小计=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小计+燃料和动力小计+包装物小计+修理用备件+其他直接材料消耗制造费用小计=各一级制造费用之和主产品制造成本合计=直接材料消耗小计+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小计企业产品制造成本合计≥主产品制造成本合计(二)注意问题1、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一定按工业企业材料使用目录与主要原材料对照表来填(代码目录P17页)。

2、水费问题的填报,由于我市现在交纳的水费包含了纯水费、排污费两种费用,注意的是填投入产出表的水费栏时只填纯水费的数据,排污费的填入排污费栏中。

3、在包装物栏中一定要有数据。

4、报表上面的直接人工、工资两栏是包括了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特别是直接人工还包括了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构成(乙表)》(一)逻辑关系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小计=各种一级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消耗之和燃料和动力小计=各种一级燃料和动力消耗之和包装物小计=各种包装物消耗之和直接材料消耗小计=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小计+燃料和动力小计+包装物小计+修理用备件+其他直接材料消耗制造费用小计=各一级制造费用之和产品制造成本合计=直接材料消耗小计+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2—小计(二)注意问题1、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一定按工业企业材料使用目录来填(代码目录P9页),如果企业投入产出部门而产生的较多原材料,在报表上不够填写可以复印张贴附在后面。

2、水费问题的填报,由于我市现在交纳的水费包含了纯水费、排污费两种费用,注意的是填投入产出表的水费栏时只填纯水费的数据,排污费的填入排污费栏中。

3、在包装物栏中一定要有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调查表问题解答
第三期
1、基本信息中“单位详细名称”在2013年进行更改,应如何填写?
答:填写新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原单位名称。

2、基本信息中“单位详细地址”是填写注册地还是经营地?答:按经营地填写。

3、基本信息中“行政区划代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企业如何填?
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企业按行政区填代码,即110115。

4、典调表运输费构成-投154表的调查内容是否包括法人单位内部的“二次运输”发生的费用,即将原材料从仓库运输到生产车间或生产项目所在地对外支付的运输费,或者半成品从一个生产车间运输到下一道工序的生产车间对外支付的运输费用?
答:不包括。

5、典调表研究与开发费构成-投159表
企业有专门的研发部门或者有单独核算研发支出的财务报表,同时企业财务帐“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下有与研究开发相关的科目。

比如“管理费用”下的“技术(研究)开发费”
或制造费用下的“研究、试验检验费”,填报投159表如何取数。

答:根据企业财务帐“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下的相关科目填报。

比如工业,可以参考工业调查表制造费用下“研究、试验检验费”和管理费用下的“技术(研究)开发费”分析填报,如果制造费用下“研究、试验检验费”包括常规生产产生的试验检验费,则填报时需要剔除这部分费用。

6、工业投112表“燃料和动力”指标中的“原油及石油制品”是包括其按原材料分类的内容填,还是按燃料和动力的性质填?如:“原油及石油制品”中的“润滑油”,在“燃料和动力”指标里填吗?
答:按性质填,“润滑油”不填在“燃料和动力”指标里。

7、工业投112表:企业财务帐“制造成本-其他直接费用”科目下有"折旧"科目,如何填报?
答:调整到制造费用的折旧费中,同时调整“制造费用”合计数。

8、工业投112表:企业生产产品需要外购软件作为原材料,并且在财务帐“制造成本”科目下进行核算,在填报投112表时如何填报软件的消耗?
答:企业财务帐“制造成本”科目下作为原材料消耗的软件应填报在投112表“制造成本”指标下“直接材料”指标的“其他直接材料”指标中,不能填报在“原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中,也不
能使用“0000 其他材料”作为材料消耗分类目录代码和名称。

9、工业投112表:企业有无法区分的材料可以使用“0000 其他材料”作为材料消耗分类目录代码和名称填报吗?
答:不可以。

由于本次调查使用的工业企业材料消耗分类目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企业使用的所有材料原则上都能够进行准确归类。

10、工业投113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购进材料来源
(1)企业采购的材料种类很多,如何区分哪些材料应该填报到投113表中?比如,电话机、打印机、工具等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机物料消耗的润滑油、棉丝等材料;生产用的监控设备、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等?
答:该表反映企业购进的所有用于生产活动的材料。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填报全部购进的材料(但不包括作为固定资产购进的物资)。

(2)投113表里“材料购进”包括用于“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的原材料购进吗?
答:包括。

11、工业投114表:来料加工的产品是否包括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初次去向》中?
答:不包括。

12、投128表-航空运输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一家货运代理公司,从事航空货物的打包、分装等业务。

这家公司应该填投128表的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另一家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安保、地面服务等业务。

这家公司应该填投128表的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
答:这两家企业从事的是运输服务,应该填第二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