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最新考纲】
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④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
④理解并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
④学会洋流图的判读,运用洋流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重点)
【高考考情分析】
④2016 上海地理,13-14,4分
④2015 四川文综,1,4分
④2014 安徽文综,25,4分
④2013 课标Ⅱ,9,4分
④2013 江苏单科,17-18,4分
④2013 浙江文综,4,4分
课堂环节课件演示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小黄鸭”的故事引出课题:
第三章第二节《洋流及其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讲解故事“小黄鸭”,学生聆
听,思考教师提出问题
以情景故事导
入新课,激发
学生的兴趣
洋流定义“常年”“稳定的”“大规模”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强化洋流概念
洋流性质显示世界洋流分布图,
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密度流
强调寒流暖流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
温而言。
通过对比强化
寒暖流的区别
让学生讲解风海流,教师补
充密度流的相关知识
掌握洋流的成
因分类
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洋流图的判读
2013 江苏单科,17,2分
学生分析高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给予评价讲解
把握高考方向
方法技巧根据等温线判定洋流性质、流向及
名称
根据上面高考题,总结答题
技巧,分析思路,学生记下
关键词
学以致用,融
会贯通
洋流的分布规律显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世界
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世界表层
洋流循环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
比较:同纬度不同海区和不同纬度
同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学生分组观察洋流的分布规
律
通过观察、聆
听小组代表的
发言,归纳总
结出洋流的分
布规律。
显示世界洋流分布图
分海区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识记洋流名称
让同学有直观
认识,识记寒
暖流的大体位
置
北印度洋海区展示北印度洋冬夏风向和海水流
动方向。
教师提问南亚季风风向,学
生回答,教师提问相应的海
水流向,并在幻灯片上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北
印度洋冬逆夏顺的季风洋
流。
利用动画引导
学生在原有知
识基础上掌握
新知识。
探究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
流都是暖流,而南半球在西风带作
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试分析其
原因。
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拓宽学生知识
面
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2014 安徽文综,25,4分)
学生分析高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给予评价讲解
把握高考方向
方法技巧常用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根据上面高考题,总结答题
技巧,分析思路,学生记下
关键词
学以致用,融
会贯通
过渡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海水的大规模运动——洋流,必然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洋流对地理环境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和洋流分布
图”
思考问题:图中显示了洋流
和那些地理现象有关系,举
例说明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总结。
培养学生读
图、析图的能
力。
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和“泰
坦尼克”号沉没的位置。
思考问题:洋流对航行和海
洋污染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总结。
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
(2013 课标Ⅱ,9,4分)学生分析高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给予评价讲解
把握高考方向
拓展延伸海雾的形成与分布拓展海雾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
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生物
(2013 浙江文综,4,4分)学生分析高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给予评价讲解
把握高考方向
拓展延伸渔场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总结拓展渔场形成的条件,
学生重点记忆
拓宽知识面
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航行
(2015 四川文综,1,4分)学生分析高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给予评价讲解把握高考方向
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污染
(2016 上海地理,14,2分)
小结
对点演练以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2017·福建模拟)(2015·江苏高考改编)(2017·河北联考)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来说,高一一年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洋流的相关知识。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本节课主要在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链接高考考点,突出常考点,为高三做准备。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读图归纳分析、高考链接、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感受高考考向,明确重难点。
学生的参与度较好,课堂的氛围也较好,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前面解释内容过多,加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间,最后几个高考链接没有讲解完。
总的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但学生分析高考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说话较随意,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水圈和水循环》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洋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气运动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教材通过“知识窗”拓展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形成原因,并指出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也会对洋流的方向产生影响,为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奠定了知识基础。
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教材以文字形式概括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图2-3-6展示了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洋流分布的相关性,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最后教材利用图2-3-7,以北半球冬季为例说明了洋流的实际分布状况,并设置了“活动”题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分析问题,做到了图文结合,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加以巩固落实。
最后教材从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对航运和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介绍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并设置“知识窗”详细解释了海洋渔场形成的条件,拓展了知识面。
教材设置的“活动”,形式新颖,生动有趣,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热情,又加深了学生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测练习
【真题考向探究】
(2013 江苏单科,17,2分)
1、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
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题。
图1图2
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4 安徽文综,25,4分)
2、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下题。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
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 课标Ⅱ,9,4分)
3、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013 浙江文综,4,4分)
4、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有寒流经过
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盛行上升补偿流
(2015 四川文综,1,4分)
5、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2016 上海地理,14,2分)
6、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
【对点演练】
(2017·福建模拟)读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③处洋流流向主要取决于()
A.地转偏向力B.水温特征C.盛行风向D.陆地轮廓
2、导致图中①处等温线分布比②处明显密集的原因是()
A.①处寒暖流做相向流动B.①处寒流流经
C.②处寒暖流做相向流动D.②处暖流流经
(2015·江苏高考改编)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回答3-4题。
3、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①加拿大②马来西亚③墨西哥④阿根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7·河北联考)读某远洋运输公司货运航线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公司货轮运输过程平均比较节省动力的航段为()
A.天津→香港B.曼萨尼约→釜山C.巴尔博亚→圣地亚哥D.横滨→宁波
6、卡亚俄→圣地亚哥航段附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加B.使沿岸热带沙漠带呈南北延伸状
C.使船只航行污染程度加剧D.冷暖水交汇,形成渔场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反思
一、可取之处
1.导入感觉不错,小黄鸭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难理解的以及重点内容反复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3.因为本节是复习课,所以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链接高考,探究高考考向,让学生感受
到本节课的重要性。
4.对于洋流的分布规律,采用数字记忆法,学生掌握起来较容易。
5.对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采用图文结合,结合材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效果
较好。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后面知识学习较仓促。
2.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留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较少。
3.所学内容链接高考较多,由于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导致最后典型高考题没有讲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以上问题,多练习,勤学习,找到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做了大量的简化。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把握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了解不同纬度两岸洋流的性质(寒流或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