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五:清代教育家洪亮吉《与孙季述书》
但凡人所认知的能力是有限的,这里所谓的能力高超的学者,有的一心想有朝一日成为有权势之人,有的始终要追随自己的志向和响亮的名声,在乎别人的人别人不会来,在乎自己的人往往会迷失自己•又有的人在下棋中使自己的性情得到荡洋,有的在花鸟的美丽之间享受无穷趣味,劳累和憔悴同时裹袭,岁月流失难追回这都是有头脑的人失败之处啊!我有空闲的时候常会想:让扬子云用研究经纶的方法来谄媚世人,未必会比汉朝的那些无用的官吏厉害,韦洪嗣舍去著作史书的长处而来做棋手,未必能在吴地数一数二,而且会慢慢地两样本事都失去.这两个人都只能专研自己之所长,而叫他们去干别的事,为是足以被嫉妒的人,都以之自我安慰,也只敢告诉您啊!
阅读六:《管晏列传》司马迁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
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

”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

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阅读七:秦晋肴之战《左传》
公元前7世纪的上半叶,秦和晋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两国曾为友好相处。

晋献公有五子,长子申生因故被迫自杀,次子重耳被逼在外流亡19年。

重耳流亡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晋国,登上君位,整顿内政,增强国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后来秦背晋私与郑国结盟,秦穆公又想发兵袭郑,未曾料到郑国已有准备,袭郑失败,不得不退兵西归。

晋乘机在肴山追击秦军,秦军大败,三帅被虏。

这就是所谓肴之战,以秦败晋胜而结束。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

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

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
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阅读八:节选自清代毛先舒《戴进传》
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

戴进,字文进,杭州人。

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

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

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

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载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

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

明宣宗观赏它。

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 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

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

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

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造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将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

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作下去了。

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们对他说: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

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你若能把手艺移到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流传下去了。

”戴进高兴极了,就学画画,当时名声很高。

阅读九:《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

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纪》为《三史》)
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

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
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

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

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过寻阳时)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

鲁肃(亲切地)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
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兄长现在的说法,称得上是穰侯魏焻这样的人物吗?兄长现在代理公瑾的职务,已经难以为继,何况还与
关羽相邻。

关羽这个人既年长又好学,《左传》这些经典差不多都能熟读成诵,梗直坦荡有英雄的气概,然而生性很是自负,爱欺侮别人。

现在和他对阵,应当用单复的古代战术(不拘泥固定的法则,随战场敌情的变化而变换常法和变法。

奇:用兵的变法,突击、侧击、隐蔽袭击、侧后迂回、示敌假象等。

正:用兵的常法,牵制、明攻、正方出击、公开交战、示敌真实等。

)来对付他。

”秘密地为鲁肃陈说了三条计策,鲁肃敬佩地接受了,并且对外保密不宣扬。

孙权常常感叹说:人年龄大了(要通过读书)而有长进,像吕蒙、蒋钦这样,大概(没有几个人)能赶得上他们的。

富贵荣耀地位显赫,还能够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喜好学习,沉迷于书传经典而感到很快乐,轻视钱财崇尚道义,所作所为可圈可点,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也就可以了吗!”
阅读^一:
《书<孟德传〉后》是北宋苏轼的一篇文章。

苏辙寄来《孟德传》中有猛虎畏人的说法,这引起了苏轼的极大兴趣,于是对老虎吃人的心理做了一番探讨。

作者立论的要点是,老虎吃人之前,必先被之以威,慑于威而惧者方食之,相反,不惧者则不敢食。

这一论点是建立在三个传闻基础上的,第一个传闻,是二小儿在虎以首抵触之时,戏沙自若,虎怏怏离去;第二个传闻是醉者不醒,虎亦不食;第三个传闻更加有趣,夜黑人静时,有人错把虎当成猪狗以杖击之,则虎仓皇逃窜。

有这三条轶闻作根据,则作者的立论可以成立了。

子由写的《孟德传》托人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有老虎害怕不敢恐吓人的事,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

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

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

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

老虎仔细注视了很久,甚至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最终不知道惊怪,老虎也随即离去了。

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
(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地方施加了吗?
(世间流传)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必定要蹲坐着看守他,等待他醒来。

并不是等他醒来,(而)是为了等他害怕。

有人夜晚在从外面回家,看见有一个东西蹲在他家门前,认为是猪狗之类的东西,用木棍打它,它便逃去,到了山下月光明朗的地方,(才发现)原来是只老虎。

不是人有能力战胜老虎,而是他的势气超过老虎的而已。

让人不害怕老虎的,都是孩子,喝醉的人和不知道老虎的人,则老虎害怕他们,但这并不是怪事。

所以(我)写在(《孟德传》)的末尾,来验证子由的言论。

阅读十三:选自《梦溪笔谈》
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兵,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

有一个小偷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惟与这位弓兵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兵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

”一天,弓兵因公事来到码头,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来势迅猛,不可躲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

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

弓兵对小偷说:县尉来了。

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小偷说:好。

”弓兵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

又有人与小偷争斗,双方兵器相交,小偷先含一口水在嘴里,忽然喷在对方脸上,愕然之间,刀已穿胸而过。

后来一个壮士又遇上这个小偷,已经预先知道他有含水喷人的一招,小偷果然又使出此种伎俩,水才出口,壮士的长矛已经贯颈刺出,立毙小偷。

大概他已经识破机关,机谋已泄,依仗诈术失去防备,反受其害。

阅读十四:贞观兀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有一次被太宗召见。

长孙无忌没有解下佩刀就进了东上阁门。

等他出了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这个情况。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罪,以监门校尉没有发觉,当判死罪,长孙无忌误带刀入阁门,判处徒刑二年,并罚铜二十斤。

太宗同意这样处置。

大理少卿戴胄反驳道:监门校尉没有觉察,长孙无忌带刀入内,同样是疏忽造成的失误。

可是臣子对于皇
上,是不能强调什么失误的。

依照法律所说:供皇上用的汤药、饮食、舟船,
发生错误不依照章程行事的,都处以死刑。

’陛下如果念其功高,那就不是司法部门所能裁决的了;如果依据法律,罚铜不合理。

”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而是天下人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搅乱法律呢
?”
于是太宗下令重新论二人之罪。

封德彝坚持当初的处置意见,太宗打算同意他的意见,戴胄又上奏驳道:监门校尉是因为无忌才获罪的,从法律上将应当从轻,如果讲到两个人的过失,那么情节轻重是一样的。

可是现在这两个人一生一死,相差那么悬殊,因此我才坚决请求陛下重新考虑。

”太宗于是赦免了
校尉的死罪。

这时候,朝廷大兴选拔举荐人才。

有的人伪造官阶资历,太宗命令他们自首,如不自首,判处死刑。

不久,有个伪造官阶资历的人事情败露了,戴胄依法判处其流放到边远地区,并把办案情况上报了太宗。

太宗说:我当初下令,不自首
的人判处死罪,现在你判案不是依照我的敕令而是依照法律,这是告诉天下人我讲话不讲信用啊。

”戴胄说:陛下如果当时就杀掉他,这就不是我的职权所能干预的了,可是既然把此案交付给司法部门,我就不敢破坏法律。

”太宗说:你自然是恪守法律了,可是就让我失信于天下之人吗?”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公布最大的信用的,您的话只是抒发了一时的喜怒之情罢了!陛下一时发
怒而许诺杀掉他,知道不能这么做之后,就依法处置他,这是克制小的愤怒而留存大的信用,我私下里为陛下珍惜这种美德。

”太宗况:我在法律上有失误之处,您能纠正我,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阅读十五: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
快乐。

于是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断句)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

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明智,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恰当,而说的严重直白的被杀,说的间接委婉的被怀疑;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困难。

因此,绕朝的话本是对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圣人,在秦国却遭杀害,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

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

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

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

”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

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
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

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

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

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