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分《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与公众心理》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单位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13. 2012年6月25日发生的()主要谣言是外地孩子被欺负。
A. 莺歌海事件
B. 万盛事件
C. 沙溪事件
D. 什邡事件
14.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1. 人们表达自己观点时,如受欢迎,就会积极发表意见,也就越发扩散。
正确
错误
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正确
错误
3. 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A. 5万元
B. 10万元
C. 15万元
D. 20万元
18. 所谓()是简化不便记忆和传播的细节。
A. 省略
B. 突出
C. 同化
D. 异化
19. 所谓()是指公众心理上寻求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详细解析。
A. 后果型
B. 原因型
C. 细节型
D. 问责型
20. 2013年5月8日发生的北京京温商城事件的主要谣言是()。
正确
错误
8.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正确
错误
9.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正确
错误
1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
错误
11. 应急指挥中心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窗体顶端
考试标题
《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与公众心理》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5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与公众心理》下
倒计时
39:24
您的得分:86.0!恭喜,您通过了《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与公众心理》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 (15 道)
C. 关联
D. 安全
3. 谣言传播的心理步骤主要有()。
A. 内在动机
B. 破窗效应
C. 从众心理
D. 责任分散
4. 心理定势包括()。
A. 个体的微观心理定势
B. 群体的宏观心理定势
C. 个体的宏观心理定势
D. 群体的微观心理定势
5. 突发事件初,事件原因、过程、损失等信息很难掌握,存在()等。
A. 模糊性
B. Ⅱ级(重大)
C. Ⅲ级(较大)
D. Ⅳ级(一般)
8.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A. 统一领导
B. 分级负责
C. 反应及时
D. 措施果断
9.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制定本预案。
A. 宪法及有关法律
B. 行政法规
4.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 事件经过
B. 救援措施
C. 预警级别
D. 公共信息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
A. 应急准备阶段
B.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A. 省级
B. 地市级
C. 县级
D. 乡镇级
9. 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以及()应急能力。
A. 保持
B. 论证
C. 协调
D. 保护
10. 所谓()是对某些细节扩大。
A. 省略
B. 突出
C. 同化
D. 异化
1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属于公法范围
C. 民法
D. 商法
10. 谣言的构成包括()。
A. 记忆重构
B. 真假同体
C. 事关安全
D. 外观打磨
11. 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民政府应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A. 省
B. 自治区
C. 直辖市
D. 县乡
12. 事发后舆情的类型主要包括()。
A. 原因型
B. 后果型
C. 细节型
D. 问责型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15. ()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16. 2012年7月2日,()的主要谣言是批准建设的钼铜项目污染严重。
A. 莺歌海事件
B. 万盛事件
C. 沙溪事件
D. 什邡事件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如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某县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的罚款。
正确
错误
12. 个人进入群体后,总存在一种表现心理。
正确
错误
13. “谣言止于公开”是无条件的。
正确
错误
14. 心理定势是对于人和事情相对固定的看法。
正确
错误
15. 集体记忆是公众对过去、当前事件的印象。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20 道)
1. 各地区和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自()起开始施行的。
A. 39356
B. 39387
C. 39417
D. 3944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县人民政府的()。
A. 办事机构
B. 办事机关
C. 派出机构
D. 派出机关
A. 王子造纸污染严重
B. 交警打死人
C. PX有剧毒,污染严重
D. 女孩被奸杀后扔下楼
三、多选题 (15 道)
1.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
A. 自然灾害
B. 事故灾难
C. Hale Waihona Puke 共卫生事件D. 社会安全事件
2. 事发时三个突出心态:()。
A. 不安
B. 不明
1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A. 重大人员伤亡
B. 财产损失
C. 生态环境破坏
D. 严重社会危害
14. 人的需求层次包括()、生理的需要。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归属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15. 外观打磨包括()等方法。
A. 省略
B. 突出
C. 同化
D. 异化
窗体底端
正确
错误
4. 一个人单独行动时,责任集中,破坏行为心理代价很轻。
正确
错误
5. 人们表达自己观点时如无人理会,甚至被大家攻击,即使赞同,也会保持沉默。
正确
错误
6. 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往往是危险的。
正确
错误
7. 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以获取认可及团体归属感。
B. 它具有强制性
C. 它是一部行政法规
D. 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管辖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B.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C. 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C. 恢复重建工作结束
D. 应急处置期间
6.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A. 县级
B. 乡级
C. 市级
D. 省级
7. 所谓(),是指公众心理上对事件人身、财产损害后果的关注。
A. 后果型
B. 原因型
C. 细节型
D. 问责型
8. 国务院()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B. 不稳定性
C. 不确定性
D. 确定性
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所包括的工作原则有()。
A.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B.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C.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7.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A. Ⅰ级(特别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