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条件下不同来源鹅观草的引种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作条件下不同来源鹅观草的引种试验
马玉宝;闫伟红;姜超;王凯;王惠萍;于凤春;江中东
【摘要】通过三年旱作条件下的引种试验表明,来自内蒙古、新疆、甘肃、山西
4个地区的不同来源的野生鹅观草,在太仆寺旗都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并生长良好。
它们的表现顺序依次为鹅2〉鹅4〉鹅1〉鹅3。
【期刊名称】《草原与草业》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4页(P46-49)
【关键词】旱作;不同来源;鹅观草;引种
【作者】马玉宝;闫伟红;姜超;王凯;王惠萍;于凤春;江中东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开放实
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太仆寺旗草原站,内蒙古太仆寺旗0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3.2
鹅观草属(Roegneria)植物全世界约有120种之多,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寒地带。
中国现知有70种,22变种及1变型,自然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华中、华
东等地区〔1〕。
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植株高大、分蘖多、叶质柔软繁茂、适口性强,营养成分结构好且高抗赤霉病,饲用价值高,是优良的野生牧草资源〔2-3-4-5〕。
目前虽然在我国一些地区选育了大量品种或草种, 但仍然不能满足目前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的需求。
因此,
筛选出适应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种植的草种, 对天然草地改良, 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具
有重要意义〔6〕。
同时,鹅观草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牧草选育和作物改良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巨大基因库〔7〕。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区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勒嘎苏木(N:
41°36′ ,E:115°04′ ),处于农牧交错带,海拔1 400 m。
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为-17.6℃ ,最高气温为17.8℃ ,极端高温为33.3℃ ,极端低温为-
35.7℃。
≥10℃年积温1 750.9℃,年平均降水量为407mm,且多集中在7-8月。
年均蒸发量1 900.6mm,无霜期122d。
土壤为淡栗钙土,土层较厚,土壤肥力
中等,植被以针茅(Stipa capillata)、羊草(Leymus chinensis )、隐子草属(Cleistogenes)及蒿属(Artemisia)植物为建群种和优势种。
1.2 试验材料及来源
试验材料为“牧草资源考察搜集组”于2001年~2002年分别采自甘肃、内蒙古、山西、新疆地区的野生鹅观草种质材料。
它们的采集地、生境、海拔高度等情况见表1.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采取小区试验,小区面积为10m2,每份材料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计12个小区。
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耙平,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水肥。
试验材料于2003年7月2日播种,人工条播,每小区播5行,行距30cm 播种深度2-3 cm。
3年试验期间完全是在旱作条件下进行,不施肥,不灌溉。
种
植当年苗出全后开始除杂草,为一般性管理,设有围栏保护。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物候期:主要观测每份材料从出苗(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开花期、种
子成熟期到枯黄期各生育期。
1.4.2 生长天数:从返青到枯黄的总天数。
1.4.3 越冬率:在每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长1 m的样段,在越冬前及次年返青后
计算样段中植株总数。
越冬率(%)=(次年返青植株数/越冬前植株数)xl00%。
1.4.4 产草量:在每小区中选择1 m 样方刈割,留茬高度4~5 cm,刈割后测定
鲜草产量。
将鲜草风干后测干草产量。
1.4.5 种子产量:种子产量是在种子成熟后以每小区选取1 m 样方采收种子,称重。
2.1 物候期分析:4 份野生鹅观草播种后,在7~ 9d 相继出苗, 出苗后生长缓慢,
当年生长均处于分蘖期, 以营养生长为主。
第二年返青后, 从营养生长到开花结实
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见表2。
在返青、分蘖、抽穗、开花、成熟这5个物候期里,内蒙古的鹅2均早于其它3份材料;甘肃的鹅1返青期、分蘖期最晚;山西的鹅
3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最晚;4份材料的枯黄期都较晚,第二年均晚于第三年8~12d。
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期长,适合放牧和刈割用。
但是抽穗、成熟较晚,可能会对种子生产有不利影响〔8〕。
在试验期间未发现植株萎蔫及病虫害现象,
表明抗病虫害、耐旱性较强。
2.2 草产量分析:对于鲜草产量,内蒙古的鹅2种植第二年为12760kg/hm2,第三
年为17580 kg/hm2,分别比新疆鹅4高9.31%和11.57%,比甘肃鹅1高
18.08%和24.93%,比山西鹅3高 31.11%和56.96%。
在4种材料中内蒙古的鹅2鲜草产量最高,山西的鹅3产量最低。
即鹅2>鹅4>鹅1>鹅3,见表3。
对于
干草产量,鹅2第二年为5780 kg/hm2,第三年为7812 kg/hm2,分别比鹅4
高6.04%和1.82%,比鹅1高9.20%和16.00%,比鹅3高30.59%和26.59%。
排序为鹅2>鹅4>鹅1>鹅3,同样,内蒙古的鹅2干草产量最高,山西鹅3最低。
见表3。
2.3 种子产量分析:由表3可知,鹅2第二年种子产量为541 kg/hm2,第三年为710 kg/hm2,比鹅1高29.42%和2.5%,比鹅4高51.97%和7.56%,比鹅3
高85.27%和46.09%。
由此可见,种子产量高低顺序为鹅2>鹅1>鹅4>鹅3。
2.4 越冬率分析:次年4种材料越冬率为83% ~98%,第三年为93%~100%,这
说明它们都具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和较广的生态适应性。
见表3。
在供试的4份材料中,农艺性状最为突出的是来自内蒙古的鹅观草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期长,适合放牧和刈割用;同时,因其产草量相对较高,抗寒能力很强,经栽培驯化后,亦可建立人工打草场。
而来自山西的鹅观草相对差一些,因其抽穗、成熟较晚,相对其它3份材料它的种子产量较低,因而对种子生产会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以上数据及分析,来自内蒙古、新疆、甘肃、山西四个地区的野生鹅观草材料,综合物候期、产草量及种子产量等指标,可得出:不同来源的4份鹅观草,在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区表现顺序依次为鹅2>鹅4>鹅1>鹅3。
经过3年田间引种试验,证明在当地干旱、半干旱自然环境条件下4份野生鹅观草材料均能正常生长,并可完成整个生育周期,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1〕蒋尤泉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饲用及绿肥作物卷)〔M〕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 2007.
〔2〕陈山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
〔3〕万永芳,颜济,杨俊良,等.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赤霉病抗性研究〔J〕.植物
病理学报,1977,27(2):107-111.
〔4〕翁益群,刘大钧.鹅观草(Roegneria C.Koch)与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属间杂种F1的形态、赤霉病抗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1-8.
〔5〕崔忠刚,张海琴,黎琦,等.3种鹅观草在成都平原的生产性能〔J〕.草业科学,2014,31(4):732-736.
〔6〕马玉宝,徐柱,李林杭,等. 旱作条件下冰草属5 种牧草农艺性状的评价〔J〕.草业科学,2008,25(11):45-49.
〔7〕肖苏,张新全,马啸,等. 川渝地区野生鹅观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J〕. 北方园艺,2008(8):10-14.
〔8〕马玉宝,任卫波,李林杭.披碱草属3种牧草野生材料农艺性状评价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