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鲁教版七下(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迁移拓展
7.“听”不但要听得见,有时更要求我们“听得进”。试想,父母千百遍的唠叨,朋友直言不讳的告戒,老师严肃的批评,这些声音,可能每天伴随着你,你善于倾听了吗?
8.思考“学习建议”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的好词好句在积累本上
2.随笔:我最喜欢听的声音和最讨厌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到的
声音的获得——用耳听,用眼看,用心感受
1.思考:文章1~3段列举的声音能听见吗?那作者为什么还说“听过”呢?
明确:听不见。作者先列举无声之音,再列举有声之音,除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之外,还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观点。
在10段中,他说到“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可见,声音除了用耳朵,还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只有用心,才能真正听到丰富奇妙的世界。
明确:正确。因为声音不仅要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
4.世界上有没有“木头人”?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思考、发言,本题为迁移,文本与生活结合)
5.结尾一段,作者用了四个“笑”,你能说说“笑”的含义吗?
(讨论)
教具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备学生兼顾普通班、特色班;作业分层)
个人见解及备
课组讨论建议
(含建议人)
一.导入:
飞鸟走兽,花草树木,风雨雷电,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送出声音。那么,我们人类如何获得这些声音,如何享受这些声音呢?试想,一个人双耳完全失去了听力,那他的最大愿望会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周次
2
教案实施情况
日期
课题
四你一定会听见的1
课次
1
班次




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文章所写内容。
2.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重点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文章所写内容。
难点
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
最低达成度
准确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8段声音分别是:风吹、动物活动、水、身边随时发出的各种响声。——听得见的声音
11~12段:对待声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5~20段:列举几种声音游戏,建议感觉声音,感觉美好。
5.思考:除了上述段落正面写到声音外,其它段落表达了什么?
明确:4段为过渡段
9、10段为议论抒情段
13、14段以连续的问句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
声音的益处——学着听,不得不听
——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吸收了知识
——学会了选择和思考,充实了生活,得到了乐趣。
声音的享受——你笑,世界笑。




综合后本节课你的教学思路
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谈,说出道理即可,但要结合课文内容。
师:“听见”的含义深刻,听见的当然是声音。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的声音,如果你细心数的话,不下几十种,读起来杂乱,看起来眼花。其实不然,通过熟读,你是否能找出作者行文的规律呢?
(学生思考,发言,可以划分段落)
明确:
1~3段声音分别是:蒲公英梳头、群蚁小跑步、雪花飘落。——听不出来的声音
21段:尾段点题,善听者因声音而笑,世界因善听者而笑。议论抒情。
6.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视时间而定)
四.作业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朗读课文一遍
2.思考:在文中,作者想表明怎样的观点和情感?
3.书上做两个批注。

书设计你来自定会听见的听不见的声音
听得见的声音
对待声音的两种不同态度
列举几种声音游戏




综合后本节课你的教学思路
周次
2
教案实施情况
日期
课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
课次
2
班次




1.通过学生批注,培养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声音在人成长过程中作用。
3.抓住关键句,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听,勇于听的思想。
重点
体会声音在人成长过程中作用。
难点
抓住关键句,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明确:一个人善于倾听,用心聆听,就一定会听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乐趣,听出世界的精彩和奇妙,从中获得快乐。你热爱这个世界,世界也会因你而变得精彩。
“笑”,可理解为“美好”“快乐”“精彩”等。
6.“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神”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即情感),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善于倾听,用心感受世间的各种声音,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世界的精彩。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桂文亚,儿童文学作家。(板书作者)
2.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完成)
要求:学生圈划生字词及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准备交流。
生词:面颊jiá融化róng不得不听děi喷嚏pēn tì
嘈杂cáo zá过滤lǜ揉成róu聆听líng
疾驰而过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折不扣
解词: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故意不听。形容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
视而不见:虽然在看,却什么也看不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
3.交流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圈划的难句。
(视情况,特色班可让其他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班只让学生读出即可)
三.散读课文,思考:
4.题目是“你一定会听见的”,如何理解?哪个字或词最突出?
最低达成度
培养学生善于听,勇于听的思想。
教具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备学生兼顾普通班、特色班;作业分层)
个人见解及备
课组讨论建议
(含建议人)
一.复习提问
1.作者是谁?________家?
2.词语听写(2名学生到黑板)
二.交流学生的批注(举手或点将的形式。每人限一个,各组发言数目评比,起到激励作用)
三.根据学生上面的批注情况,灵活进行本环节的教学
2.9段中说“从声音里,我们逐渐长大”从文中看,声音在人的成长中都给人带来了什么呢?
(学生圈划,讨论)
明确:8段,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得不听,学着听。
9段,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11段,在“听”的成长过程中,人学会了选择和思考。充实了生活,得到了乐趣。
3.12段说“没有感觉的人”“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你认为作者说法正确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