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元文化冲突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个性的多元 和谐就是要承认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没有差 异就谈不上和谐。过去的教育侧重灌输,强调人的社 会价值,忽视人的个人价值。然而只有当社会价值和 个人价值相统一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因而教师必须尊莺学生的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 体文化需求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持不同的宽容态度。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 可以通过人文学科课程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多 管齐下,加强对话与交流、活动与实践,注重陶冶作 用,培育积极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校 风,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 中塑造自身的和谐人格。
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和谐人格。在多 元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种信息的密 集轰炸,这些信息在青年学生头脑中激发出智慧火花 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 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对立造成的多重价 值标准的对立。一些判别能力弱的学生在人际交往、 友情、爱情、审美、娱乐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一 个正确的价值规范约束,而当他们面对众多可选标准 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精神压力,当压力无 法得到有效缓解的时候,自杀、伤人以及悲观、虚无、 抑郁等现象便产生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这 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各种团体辅导、 文娱活动等。有益的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个体之间 的沟通,便于学生在团体中确立自我的社会角色,积 极地面对挫折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信仰,从而促迸自
·普通高等教育研究·一
浅析多元文化冲突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
刘晓莲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既带来了机遇,也 带来了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以及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成为 亟待解决的课题,因为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对社会群体的和谐及社会稳定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和谐人格齐成的关键 大学校园必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生动丰富的文 化氛围,让学生乐意生活在其间,愿意去体验进而接 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使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 的需要,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第一。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人 文素质教育包含深刻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 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把人 文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将会使德育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园中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 有很多,应将人文精神全面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尤 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由于学生接触的文化不同,在 不同的文化中寻找共同的人文精神,并将其纳入社会
52
身和谐人格的形成。 第三,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
核心在于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以期在今后的社会活动 中具备合理解决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的 能力,具备合理调整心理状态,适应生活环境的素质。 那么检验个体思想水平高低,是否具有健全人格的唯 一方法就是到实践中去。和谐的人格是在实践中逐步 形成的,也只有再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对自身的 人格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 的人格素养。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 让学生积极有为地参与社会实践,亲自投身到多元文 化的浪潮中,用自己的人格素养去指导实践,锻炼自 己、检验自己。
【关键词】多元文化 大学生和谐人格
一、多元文化冲突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理想信念模糊
多元文化在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 都存在差异。大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带来的不同价值 标准时,就很难作正确的抉择。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 将其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进行伪装。打着“文化” 的旗号传播其意识形态,大学生就更难判断其真伪。 如果不及时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教育,他们将很可 能受到不良思想影响,产生政治信仰淡漠、爱困热情 消退、社会主义理想动摇的严重后果。
内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对大学生和谐 人格的形成构成了挑战。因此宣传和谐文化,加强大 学生和渚人格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三、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养成的策略 (一)以和谐的态度审视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并存是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有其不可 替代的积极作用。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吸取其 有益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因素,丰富主流文化的内 在发展动力。同样,在高校,多元文化的进入大大开 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当代青年学生的多种精神需求。 为培养多样性人才提供了支持。因此对外来文化不必 采取一律抵制的态度,而是要以民主、开放的态度来 迎接和促进文化的对话、交流及理解,这样才能真正 了解外来文化,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来应对。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科 交叉 渗透
一、农科专业与非农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的动因 分析
(一)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 学科专业结构反映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劳动力分工、产业结构等,集中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 种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的直接动因,或者说最主要的推动 力,来自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它与社
(二)个人主义带来的问题 一些学生由于对各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缺乏必 要的甄别能力,误把错误思想当成先进思想,如把利 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当作是解放 人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因此产生了只追求 个体利益的消极思想,社会责任感淡薄,集体意识淡 漠,缺乏道德规范。同时狭隘的个入主义也使部分学 生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了肓月的逆反心理,排 斥主流文化,导致学生由于长时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 圈子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会变革、经济转型以及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伴而 行的。比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和管理 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传统农业的改组、 改造、优化升级以及其他产业和农业的交叉渗透与融 合,都要求高等农业教育能够与之相适应。高等农业 院校的农业学科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内涵和扩展外 延。因此,农业学科专业要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多学 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参考文献: 【l】朱其训.和谐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黄瞒建,郑黎芳.和谐社会与大学生【M】.上海: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熊月之.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M】.上海:上海
书店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量艳萍)
——·哆‘弋参缸臼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8年第9期●一
农科专业与非农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研究
潘军①张兴杰②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①讲师(参院长、教授)
[摘 要】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农学学科专业的设置现状以及学科功能发展和演变的内在 需要等方面来分析,非农学科专业与农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将更加普遍。非农学科专业与农科专业 之间交叉、渗透的面将更宽,结合点也将更多,交叉渗透将逐步走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并 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型的交叉渗透。
C三)庸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校园主流文化应该是一种重学术、重理性的精英 文化,而随着娱乐文化、网络文化等世俗文化进入校 园,一些庸俗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府f}}艾 化过分强调感官刺激,消解了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缺 乏人文精神、道德理性、思想深度、审美价值等,使 青年学生单纯寻求刺激、奇异等感官满足,逐渐迷失 自我,产生道德虚无主义,人格不完善。 二、多元文化冲突下重视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 必要性 和谐的人格不仅是当代大学生不可获缺的素质特 征,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 会的支柱,具有和谐的人格也是必备的条件。然而人 格的形成需要文化的规范,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背景 下,多重文化带来的多重价值规范,一定程度和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