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2课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课时过关检测试题(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2课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课时过关
检测试题(A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答案:B
3.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容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
A.在下摆过程中 B.在上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 D.摆到最低点时
解析: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快,物体所需向心力最大,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此时吊绳中拉力最大,吊绳最容易断裂,选项D正确.
答案:D
4.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6~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解析:由题图可得: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滑动摩擦力为3 N,物块在4 s 末就开始运动了,故5 s内拉力对物块做了功,A项错误;4 s末物块所受拉力为4 N,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也为4 N,合力大小为0,B项错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 N,物块对木板的压力为10 N,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项错误;6~9 s内拉力大小为5 N,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 N,合力为2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D项正确.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
5.(xx·东莞模拟)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θ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 θ
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解析:细线烧断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 球受力平衡,a B =0,A 球所受合力为mgsin θ+kx =2mgsin θ,解得a A =2gsin θ,故A 、D 错误,B 、C 正确.
答案:BC
6.我国“蛟龙号”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 内的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象(b),则正确的有( )
A .(a)图中h 3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为360 m
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 2
C .潜水员感到失重发生在0~1 min 和8~10 min 内
D .整个潜水器在8~10 min 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
解析:ht 图象中h 3代表最大深度,由(b)图可知,4 min 末“蛟龙号”下潜到最深处,h =(120+240)×22 m =360 m ,A 正确.由vt 图象可知,0~1 min 和3~ 4 min 加速度最
大为a =Δv Δt =260 m/s 2=130 m/s 2
,B 错误.0~1 min 和8~10 min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潜
水员感到失重,C 正确.8~10 min 潜水器返回水面过程中克服水的阻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
恒,D 错误.
答案:AC 7.
如图,底板光滑的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乙,甲、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 kg 的物块.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被拉长,示数均为10 N .则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 N ,则( )
A .弹簧秤乙的示数为12 N
B .弹簧秤乙的示数仍10 N
C .小车的加速度为4 m/s 2
D .小车的加速度为2 m/s 2
解析:由于车厢长度的限制,两弹簧秤的总示数为20 N ,故弹簧秤乙的示数为12 N ;由此得加速度a =F 乙-F 甲m =12-81
=4(m/s 2
).
答案:AC
8.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在4 s 内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 .物体将做往复运动
B .2 s 末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C .2 s 末物体的速度最大
D .4 s 内物体的位移最大
解析:0~2 s 内向一方向做匀加速运动,2~4 s 内仍向一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于对称性,2 s 末物体的速度最大,4 s 末速度为0,4 s 内位移最大.
答案:CD
9.(xx·珠海模拟)2012年8月3日中国选手董栋在伦敦奥运会夺得男子蹦床金牌,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蹦床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下落到刚接触蹦床时,速度最大
B .运动到最低点时,床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床的作用力
C .从刚接触蹦床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解析: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在接触蹦床后开始受到蹦床的弹力的作用,但是此时的蹦床形变较小,弹力较小,人受到合力还是向下的,所以人还在做向下的加速运动,但加速度的大小是在减小的,当弹力和人的重力相等时,人的速度达到最大,再向下运动时,弹力大于人的重力,合力向上,人开始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最后速度减为零.综上所述可知,当弹力和人的重力相等时,速度最大,选项A 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运动到最低点时,床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等于运动员对床的作用力,选项B 错误,C 正确;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选项D 正确.
答案:CD
三、计算题 10.(xx·江门模拟)冬季有一种雪上“俯式冰橇”滑溜运动,运动员从起跑线推着冰橇加速一段相同距离,再跳上冰橇自由滑行,滑行距离最远者获胜,运动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某一质量m =20 kg 的冰橇静止在水平雪面上的A 处,现有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用与水平面成θ=37°角的恒力F =200 N 斜向下推动冰橇,使其沿AP 方向一起做直线运动,当冰橇到达P 点时运动员迅速跳上冰橇与冰橇一起运动(运动员跳上冰橇瞬间,运动员和冰橇的速度不变).已知AP 距离为s =12 m ,冰橇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不
计冰橇长度和空气阻力.(g =10 m/s 2
,sin 37°=0.6,cos 37°=0.8)求:
(1)冰橇在AP 段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冰橇从A 到P 的运动时间; (3)冰橇从P 点开始滑行的距离.
解析:(1)对冰橇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 θ-μ(mg +Fsin θ)=ma 1,解得a 1=4.8 m/s 2.
(2)由s =12
a 1t 12
,解得t 1= 5 s.
(3)冰橇在P 点的速度为v P =a 1t 1,在减速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 μ(m +M)g =(m +M)a 2
解得a 2=2 m/s 2
. 滑行的距离为:l =v P
2
2a 2
解得:l =28.8 m.
答案:(1)4.8 m/s 2
(2) 5 s (3)28.8 m [z23643 5C5B 屛21411 53A3 厣22219 56CB 囋28193 6E21 渡{26238 667E 晾 25345 6301
持d 39548 9A7C 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