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阶段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阶段质量检测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
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酶在0 ℃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解析:选D ATP的合成和分解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需要不同的酶来催化。
酶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发挥催化作用。
低温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但并不破坏酶的结构,高温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
解析:选A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进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
3.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 )
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
C.水、ADP、Pi D.ADP、C3、水
解析:选C 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消耗水、ADP和Pi,生成氧气、[H]和ATP。
4.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O2浓度过低 B.O2浓度过高
C.CO2浓度过低 D.CO2浓度过高
解析:选C 晴天中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2浓度减少,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5.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
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解析:选C 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叶绿素含量少,呈现出了花青素的颜色。
只有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6.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选B 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可以产生ATP。
在有氧条件下,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可以合成ATP。
在有光的条件下,叶绿体内在光反应阶段可以合成ATP。
叶绿体内合成ATP不需要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ATP也不需要氧。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7.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乙中的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
C.若图乙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图丙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选D 在底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酶量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整个反应中生成物的总量不变。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反应开始时,底物浓度高反应速率快,随着底物浓度的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因此图丙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8.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解析:选B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光能,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具有转化光能的作用。
色素吸收光能后分解水,产生[H]和O2,同时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9.(海南高考)在温度、光照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
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选D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才能萌发,浸没在无菌水中的种子主要靠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产生酒精等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导致种子不能萌发。
10.把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含ADP、磷酸、[H]等物质的溶液中,用图所示的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后绘成曲线,该曲线表示( )
A.有机物合成量 B.O2释放量
C.ATP、[H]的数量 D.CO2吸收量
解析:选C 据图中所示条件和曲线走势可知,该物质的生成必须有光,因此应该是光反应的产物;而且加入二氧化碳后该物质被消耗。
因此应为ATP、[H]的数量。
11.如图表示细胞中某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④若表示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①
B.图中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线粒体能完成图中的全过程
D.蓝藻细胞也可完成图中的全过程
解析:选D 题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②、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则④的数值最大;③、⑥代表H2O,⑤代表O2;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
质基质中完成,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完成;蓝藻细胞虽不含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12.(北京高考)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解析:选C 在线粒体内膜上会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结果产生ATP和[H];蓝藻(蓝细菌)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等,其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上也会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而选项C中的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只消耗ATP,不能合成ATP。
13.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D.连续阴天的夏季,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温室作物产量
解析:选D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不利于水果的保鲜,因为无氧时,无氧呼吸旺盛,消耗有机物也较多,零下低温容易使细胞坏死。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但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的ATP是来自光反应中。
连续阴天的夏季,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最终可提高温室作物产量。
14.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比c点在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生成C5的速率快
C.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解析:选D 甲图中a点时,光照强度已达到饱和,CO2也是高浓度,其他环境因素最适,因此限制因素可能为内因中酶的数量;乙图中d点比c点光照强度大,光反应较强,能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去还原C3生成C5,因此C5生成速率快;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再升高,曲线走势会下降。
15.如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中H2O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①的强度一定要将装
置放在黑暗中
B.③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一定要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②中产生的O2用于①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X代表的物质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
解析:选A 由图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三个代谢过程,X表示ATP。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H2O参与,第三阶段O2与[H]结合生成H2O。
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
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生成后移向叶绿体的基质,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
16.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以H2O作为供氢体,而光合细菌则以H2S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
以下有关光合细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核中分布着多条线性DNA
B.以H2S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
C.利用H2S作为原料,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不可能是糖类
D.生存需要光照条件,体内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析:选B 光合细菌拟核中分布的是环状DNA,A错误;以H2S作为供氢体,光合细菌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C错误;光合细菌体内不含叶绿体,D 错误;以H2S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6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不能进行的过程除a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缺乏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
硝化细菌将CO 2转化为C 6H 12O 6时,所利用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叶肉细胞内,a 过程中H 2O 分解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产生CO 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填写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所用试剂和颜色反应的比较表:
解析:(1)根据图示中物质变化关系判断,a 过程是光合作用,b 过程是酒精发酵,c 过程是有氧呼吸,d 过程是乳酸发酵;在人体内不能进行的过程除a 外,还包括b 过程,原因是缺乏相应的酶,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其能量来自周围物质的氧化分解。
(2)在水稻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即合成了ATP)。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内产生CO 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 2,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 2,颜色变化由蓝色变绿再变黄色;酒精与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
答案:(1)b 酶 周围物质氧化分解释放出的化学能
(2)类囊体薄膜 ADP +Pi +能量――→酶ATP (3)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4)①由蓝变
绿再变黄 ②灰绿色
18.(18分)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 2O 2溶液,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请回答:
(1)若要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2)在1~4号的对照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在1~3号实验组中属于自变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1~4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其中设置不科学的是_____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而再增设试管5,则试管5的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5与试管__________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从而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
解析:(1)要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首先应选用有机催化剂——酶,另外需选用无机催化剂,即Fe3+和过氧化氢酶可作为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2)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本实验中试管3为对照组。
与试管3相比较,试管1加入了2滴无机催化剂即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试管2加入了2滴有机催化剂即质量分数为20%的鲜猪肝液。
(3)试管4与试管2对比,存在两个自变量,即温度和质量分数为20%的熟猪肝液。
一个典型的对照实验,应只含有一个自变量。
(4)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自变量是pH,酶、底物、温度等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答案:(1)试管1、2 (2)试管3 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鲜猪肝液(3)试管4 将0 ℃改为常温或将质量分数为20%的熟猪肝液改为质量分数为20%的鲜猪肝液(4)常温、2滴质量分数为20%的鲜猪肝液、盐酸(或NaOH) 2 19.(18分)(四川高考)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10×102μmol·m-2·s-1~14×102μmol·m-2·s-1时。
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环境中。
解析:(1)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能捕获光能,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
(2)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C5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
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
(3)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当光照强度低于8 ×102μmol·m-2·s -1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大,所以此阶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在10×102μmol·m-2·s-1~14×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大,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仍然在增大,而该阶段随光照强度增加,气孔导度减小,CO2供给减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也可能是此时CO2供应已充足且光照强度已达饱和点。
(4)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导入PEPC酶基因后,水稻气孔导度增大,说明PEPC酶的作用很可能是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由图可知,在光照强度比较大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仍然可以增大,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大,故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强光环境中。
答案:(1)叶绿体叶绿素a (2)C5[H]和ATP (3)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或CO2供应已充足且光照强度已达饱和点) (4)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