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二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自主探究】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
(1)和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凡认为_____________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_____的,就是唯心主义。

(2)和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能否正确认识的问题。

2.哲学的两大阵营是什么?划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哲学划分为和两大阵营。

对和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3.“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的两种观点是什么?
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的两种观点是和。

(看课本P11第一段)
4.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它们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5.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它们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和。

说到底都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_______和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展开的。

7.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唯物主义认为,,,。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 _____,
, __________。

9.如何评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

②但是,这些观点只是
;它把物质归结为。

10.如何评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②但是
它把物质归结为
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1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作用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正确地揭示了。

②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
1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唯心主义认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_______________和。

14.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把(如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 , 。

15.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客观唯心主义把(如)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
物质世界只是。

16.为什么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因为。

在哲学史上,没有
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要
么。

因此,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
垒。

【巩固落实】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是否承认意识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D.把自然科学的物质观等同于哲学的物质观
6.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7.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万物皆备于我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中也包括某些合理因素。

据此回答8~9题。

8.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是因为 ( )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对唯心主义哲学,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A.具体分析,科学批判
B.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C.从整体出发肯定唯心主义思想的正确性
D.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应彻底否定唯心主义
10.“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 )
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11.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12.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
A.世界统一于“元气”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888即发发发D.天行有常
13.“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 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14-15题。

14.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②说明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搞好了,是正确的③它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④它科学地表达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7.(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8.(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2010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二、非选择题
20.材料一:“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材料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
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要面对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策略、思想和计划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处方和病情的关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什么内容?
(3)结合材料二,回答材料一反映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1.材料一、《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为“良知”即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材料三、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思考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派别?
(2).简要评述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3).比较材料二、材料三反映观点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