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沼综合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沼综合利用
沼气发酵不仅是生产沼气——能源的厌氧微生物过程,而且伴随这一过程富集了有机废弃物中的大量养分,如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和锌、铁、钙、镁、铜、铝、硅、硼、钴、钒、锶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同时,沼气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类、全套植物激素、腐殖酸等,使其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一、沼气发酵残留物的特性
由于沼气发酵所涉及的微生物群类相当复杂,有水解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耗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某些具有合成功能的细菌等。

所以,沼气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是非常丰富的,这就构成了沼气发酵的多功能性,这种多功能性表现出系统利用的综合功能和农牧复合生态工程建立基础的多功能性。

(一)沼气发酵残留物的营养成分:沼气发酵残留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从营养元素来看,沼气发酵过程是碳、氢、氧的代谢过程,农牧复合生态工程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氢、氧经发酵转化为沼气——甲烷和二氧化碳;有机废弃物中大量的氮、磷、钾则保存于发酵残留物中,而且这些元素在发酵过程中被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被动物、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

例如,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氮素,一部分被转化为氨态氮(NH3-N)的形式,相当于速效氮,另一部分则参与代谢或分解为氨态氮——游离氨基酸的形式。

氨态氮是理想的氮肥,而氨基酸则是饲料的最佳氮素来源。

从营养成分来看,农牧复合生态工程有机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原料中的纤维素被部分降解,蛋白质一方面通过蛋白水解酶降解为氨基酸,另一方面通过微生物繁殖而转化为菌体蛋白。

总体比较分析,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的粗纤维含量比有机废弃物中的低,而粗蛋白含量则高于有机废弃物。

用于沼气发酵的农牧复合生态工程有机废弃物通常为人畜粪便和植物废弃茎叶等,这些原料的成分大都为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

通过沼气发酵后,其发酵残留物保留了丰富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

人们把有机质厌氧消化后的残留物统称为沼肥,它是沼液和沼渣的混合物。

肥料专家把正常产气(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叫优质沼肥;而把酸化池、中毒池产出的废物叫劣质沼肥。

沼肥属于速效与迟效兼备,
速效多于迟效的有机肥。

它不仅保存了植物所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并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生长素。

发酵后生粪中带有的人畜共患疾病病菌和部分植物病虫害生物源大部分已被杀灭。

由于产酸菌和甲烷菌也附着在沼肥之中,人们习惯用沼肥作为起动新池的菌种或补充酸化池的菌种,其正确性也在于此。

据测定:人畜粪便入池正常发酵后全氮保存率为114%,氨态氮增加20%以上,磷和钾几乎没有损失。

全氮保存率比敞口保氮率68%,增加46%。

全敞口沤肥形式下,粪便中磷和钾保存率为63.36%和66.67%。

一般沼肥浓度为10.8%左右(干物质占沼肥液态重)。

沼渣含有机质36%~49.9%,腐质酸10.1%~24.06%,粗蛋白5%~9%,全氮0.8%~1.5%,全磷0.4%~1.2%,全钾0.6%~1.2%。

沼液含全氮0.042%、全磷0.036%、全钾0.083%左右,同时含有钙、铁元素及赖氨酸、色氨酸和生长素等多种活性物质。

最新测定和研究表明:沼液对麦类、豆类、蔬菜蚜虫等14种农作物害虫和甘薯软腐病、小麦全蚀病、赤霉病、玉米大小斑病等26种病害均有防治效果。

沼液可以作为饲养畜禽动物的饲料添加剂,而且具有生物活性。

沼渣在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养分释放和转化化肥残留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全年可产生沼肥7~10吨,作物平均每亩增产率在12~36%之间(粮菜瓜果类)。

(二)沼气发酵残留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参与厌氧消化和代谢的微生物菌群相当复杂。

从类型上看,可以归为四类:①水解性细菌;②乙酸细菌;③甲烷菌;④作用尚不清楚,具有合成能力的细菌。

整个厌氧代谢过程,产甲烷菌并不是孤立进行,在它周围繁多的菌群先于产甲烷菌之前代谢,并以此提供产甲烷菌正常代谢的底物和环境。

从沼气发酵的物质转化来看,基质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物质,首先在水解菌所产生的各种水解酶作用下被降解代谢,其产物为水溶性的酸、醇、糖等较小分子的化
合物,以及少量的H
2和CO
2。

第二阶段是各种水溶性产物进一步发酵降解形成乙
酸盐、H
2
和CO等产甲烷的底物。

第三阶段为产甲烷菌的代谢过程。

沼气发酵过程是一个多菌群相互交潜作用而又复杂的过程,其代谢的产物是极为丰富的。

虽然对沼气发酵残留物的利用领域已有逐步拓宽,对其机理认识还相当模糊,但从
理论上可以肯定,实际测定结果也表明,沼气发酵残留物中含有成分较全的氨基酸、丰富的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类、有机酸类、植物激素类、抗生素类以及腐殖酸等生物活性物质。

1.各种水解酶类:要使沼气发酵得以进行,首先沼气发酵原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淀粉等复杂化合物要能被降解,而这一过程需要各种水解酶的参与才能完成。

研究检测表明,在沼气发酵残留物中存在有蛋白质水解酶、脂肪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和淀粉水解酶等酶类物质,且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的酶活高于发酵原料的酶活。

这些酶类的存在为沼气发残留物畜禽饲料添加剂,促进养殖业发展,降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氨基酸:沼气发酵过程中有众多的厌氧微生物群类参与代谢,沼气正是这些菌群的不断繁殖和代谢,最后在其残留物中必然有大量的菌体蛋白。

这些菌体蛋白的组成非常全面,无论是必需氨基酸,还是非必需氨基酸都可与鱼粉相媲美。

对沼气发酵原料和其发酵残留物的氨基酸分析表明,残留物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

因此,沼气发酵残留物作畜禽饲料添加剂,其所含的氨基酸成分构成了饲料的营养基础。

沼气发酵残留物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颉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等。

非必需氨基酸有: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等。

3.B族维生素:维生素是动植物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它们不能在动植物体内合成,只能通过某些微生物合成。

通过对沼气发酵残留物检测证实,不同原料
经过沼气发酵,其残留物中的维生素B
12、维生素B
2
都比原料中的含量有所增加,
同时,含有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1
等。

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的B族维生
素能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能提高植物抵御病虫害的抗逆性。

4.腐殖酸:腐殖酸是植物残体腐解后所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胡敏酸、富里沃酸和草木糯酸三种。

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的腐殖酸含量在10%~20%(以TS=100%计),分子量为800~1500。

腐殖酸在改良土壤方面,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抑制脂肪氧化,防治抗菌素和维生素添加剂的失活。

沼气发酵残留物作为土壤改良剂和饲料添加剂所获得的效果,均与其腐殖酸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沼气发酵残留物的矿物质元素:在沼气发酵的代谢过程中,有机废弃物中的矿物质元素参与微生物的代谢,最后又残存于发酵残留物中。

因此,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的矿物质元素非常丰富,可分为钙、钠、氯、硫、镁、钾等常量元素和铁、锌、铜、锰、钴、铬、钒等微量元素。

在农牧复合生态工程中,无论是种植业中的农作物,还是养殖业中的畜禽,若缺乏矿物质元素时,均会产生不同的病变症状或代谢障碍,最终影响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

沼气发酵残留物中所含的丰富矿物质,可以作为饲料养鱼、养猪以及农作物的肥料,能够提供给动物和植物生长对矿物质元素的需要,从而促进农牧复合生态工程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沼气发酵残留物作用机理
有机物质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除了碳、氢、氧等元素逐步分解转化,最后生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外,其余各种养分元素基本都保留在发酵后的剩余物中,其中一部分水溶性物质保留在沼液中,另一部分不溶解或难分解的有机、无机固形物则保留在沼渣中,在沼渣的表面还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效养分。

所以沼渣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元素和丰富的有机物质,具有速缓兼备的肥效特点。

(一)植物营养作用机理:沼气微生物代谢产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沼气,它产生后自动与料液分离。

第二部分是保存在发酵料液中的物质,这类物质又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作物的营养物,第二类是一些金属或微量元素的离子,第三类是对生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对某些病害有杀灭作用的物质。

第一类营养物是由发酵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沼气微生物分解形成的,由于其结构相对较分解前简单,因此能够为作物直接吸收,能向作物提供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第二类物质原本也是存在于发酵原料之中的,只是通过发酵变成离子形式罢了,它们的浓度不高。

在庭园沼气发酵系统中,沼液含量最多的是钙,可达到万分之二,其次是磷,可达到万分之一,此外铁可达到万分之零点一。

其他铜、锌、锰、钼等只能达到万分之零点零一以下,它们可渗透到中子细胞内,能够刺激发芽和生长。

第三类物质相当复杂,目前已经测出的这类物质有氨基酸、生长素、赤霉素、激动素、单糖、腐殖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某些抗菌素类物质。

可以将这
些东西称为“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刺激作用,参与了作物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实的过程。

例如,赤霉素、激动素可以刺激种子提早发芽,提高发芽率。

在作物生长阶段,赤霉素可促进作物茎、叶快速生长,而生长素可使作物根深叶茂。

干旱时,某些核酸、单糖可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不饱和脂肪酸可使作物免受冻伤。

某些维生素能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在作物生殖期,赤霉素等能诱发作物抽苔、开花,生长素则能有效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激动素对于防止作物衰老,防止棉花落铃、落果效果显著。

(二)动物营养作用机理:沼气微生物菌体本身的蛋白质含量极高,是很好的饲料蛋白。

沼气发酵后的微生物菌体,一部分来自原料中的可溶性组分,另一部分来自原料中的固形物。

这些菌体在分解原料有机物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增长,使沼气发酵料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之发酵前增加。

沼气微生物本身的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和所具有的酶类比较特殊,尤其是其中的甲烷菌,更被认为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

这些特性具有某些应用价值,例如在套厌氧条件下的分解纤维素的特性可用于将农牧复合生态工程中农作物秸秆转换为饲料方面发挥作用。

1.形成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补给源:厌氧发酵主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糖类等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

由于这些基质随发酵进程消耗,使总基质量变小,因此,不易损失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相对含量提高。

据测定,沼气发酵残留物中含有铁、锌、铜、锰等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且大部分元素活性提高,有利畜禽吸收利用。

矿物质元素在饮料中占的比例很小,但它却是构成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参与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对神经、肌肉和其他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有很大影响。

根据矿物质元素在猪体内的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占猪体重的0.01%以上,如钙、磷、钠、钾、镁等)和微量元素(占猪体的0.01%以下,如铜、铁、锰、锌、碘、钴、硒等)。

微量元素,对猪来说,需要量虽然很小,但它对猪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铁、铜、钴是红细胞中血红素的原料,铜和钴可以促进红细胞的形成。

钴为维生素B
的成分,与酶的活化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关,缺钴会影响12
维生素B
的合成,也阻碍血红素和红细胞的形成。

猪缺乏铁、铜、钴三种元素,12
会引起血液中血红素下降,造成营养性贫血症。

锌是许多金属性酶类和激素、胰岛素等的构成成分,它参与蛋白质、碳水化
合物和脂类的代谢,对促进生长和防治非常规角质病有良好效果。

尤其在钙的供
应过剩时,锌的需要更为重要。

缺锌的猪常出现皮肤发炎、结痂、脱毛以及腹泻
等症,且食欲下降,生长停滞,体重减轻。

锰是参与碳水化合物、酯类和蛋白质代谢的一种酶类组成成分,为硫酸软骨
素合成所必需物质。

硫酸软骨素对维持结缔组织的硬度必不可少。

因此,缺锰会
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畸形。

沼气发酵残留物中存在的多种微量元素,对防治猪的营养性贫血症,增强猪
的耐粗食性,促进猪的正常生理代谢机能起很大作用。

猪食沼液后食欲增加,摄
食量增大,不拱圈,喜睡,能快速增长,其原因可能就是沼气发酵残留物中这些
微量元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2.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加:蛋氨酸、赖氨酸等动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这些
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依赖于供给。

由于蛋白质的水解和总固体物的
挥发浓缩,沼渣、沼液中必需搭配含量往往超过发酵前的水平。

并且这些物质都
是可溶性的,有利于畜禽肠壁细胞的吸收,它们和饲料中所含的有机成分形成一
种复合的消化酶,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刺激畜禽的食欲,促使饲料
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快畜禽的生长发育。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饲料中的蛋白质,一般都不能直接为猪吸
收,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饲料蛋白质逐次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通过肠道
进入血液,在体内将所需的氨基酸组成自身蛋白质。

沼液之所以能够作为较好的
饲料添加剂,还因为它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的、可以直接被猪的肠壁吸收利用
的多种氨基酸。

沼气发酵残留物中的氨基酸,包括了动物营养必须的十种搭配,即苏、缬、
蛋、异、亮、苯、组、赖、精、色氨酸。

凡含有各种必须氨基酸的蛋白质,都能
维持动物正常生长,称为完全蛋白质。

如果缺乏任何一种必须氨基酸,即使其他
条件比较适当,都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

如缺少赖氨酸时,猪的口味不佳,生长
停滞,皮毛粗糙,身体虚弱。

所以,沼气发酵残留物实际上是一种完全蛋白质的
营养物质,它能使喂食植物性饲料的猪得到一定补充营养,起到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沼气发酵残留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有较全面的养分。

其中氨基酸对促进猪的正常发育能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微量元素对增加食欲、增强体质、加快猪的生长能起作用。

还应该指出的是,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以及沼液中的其他活性物质,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增强猪的食欲和活力,降低能量消耗,加速猪的生长共同发挥作用。

3.含有有益于动物生长的激素和维生素:国内外大量试验证实,沼气发酵使
B族维生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维生素B
12可增加6~10倍,烟酸(VB
1
)增加2
倍左右,核黄素(VB
2
)提高0.5~1倍。

这些物质可以刺激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动物免疫力。

4.厌氧发酵使生成产物无害化:沼气发酵原料中的各种有害病菌和虫卵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难以滋生。

同时,发酵过程中所生成的抗菌素,对一些致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所以,沼液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营养物质。

添加沼液饲喂畜禽,畜禽的抗逆性强,很少生病,效果显著。

三、沼肥在种植业上的应用
一、农作物沼液浸种:利用沼液浸种,沼液中钾离子、铵离子、磷酸根离子等都能因渗透作用或生理特性,不同程度地被种子吸收,而这些离子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可增强酶的活性,加速养分运转和新陈代谢过程。

因此,幼苗“胎里壮”,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强,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一)水稻沼液浸种:水稻沼液浸种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其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为:
除杂晒种→装袋→池浸(盆浸)→清水洗净→催芽。

1.晒种:选用上年生产的高纯度和高发芽率的新水稻种子,浸种前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的吸水性能,并杀灭部分病菌。

2.浸种:首先用浸种袋(如化肥袋、尼龙袋编织袋等)将稻种装好,每袋装15~20千克,扎紧袋口,投入已正常使用40天的沼气池水压间内浸泡,晚稻种
以一次性浸种为主,24小时左右为宜;杂交稻采取间歇式浸种,即在沼液中浸泡8~10小时后,提出来晾6小时,三浸三晾,直至种子吸足水分。

3.清洗:捞出浸种袋,用清水漂洗2~3次,晾干,方可催芽。

沼液浸种会改变有些种壳的颜色,但不会影响发芽。

(二)小麦沼液浸种:
1.种子的处理:在浸种前要选择晴天将麦种晒2~3次,提高种子的吸水性能。

2.沼液的选择:选用发酵时间长且腐熟较好并与猪圈、厕所结合正常使用的沼气池发酵液。

于浸种前几天打开水压间盖,在空气中暴露数日,并搅动数次,使少量硫化氢气体逸散,还要将水压间内水面上的浮渣清除。

3.浸种时间:小麦浸种时间依据当地正常播种时间,在播种前一天进行浸种。

浸泡时间要根据水温而定,一般17℃~20℃浸6~8小时。

4.浸种操作:将要浸泡的麦种装入透水性好的塑料编织袋。

每袋种子量袋容的2/3。

将袋子放入水压间沼液中,并拽一下袋子的底部,使种子均匀松散于袋内,以沼液浸没种子为宜。

5.播种:麦种浸6~8小时后,取出种子袋,用清水洗衣净,并使袋里的水漏去,然后把种子摊在席子上,待种子表面水分晾干后即可播种。

如果要催芽的,即可进行催芽播种。

(三)玉米沼液浸种:先将玉米种子晒1~2天,去杂、去秕秕粒后,用发酵好的沼液浸种。

将要浸的玉米种子装在塑料编织袋子内,不可装得太满,然后放入沼液中,浸12小时。

取出用清水冲洗一下,晾干即可。

(四)甘薯沼液浸种:将选好的薯种分层放入大缸或清洁的水池内;将沼液倒入,液面超过上层薯块表面6厘米为宜,并在浸泡中及时补充沼液;2小时后捞出薯种,用清水冲洗净后,放在划席或苇箔上晾晒,直至种块表面无水分为止;然后按常规排列上床。

苗床土培养基为30%的沼渣肥和70%的泥土混合而成。

沼液浸种注意事项:
1.用于沼液浸种的沼气池,一定要正常使用3个月以上。

长期停用的沼气池中沼液不能用于浸种,以免伤害种子。

2.种子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出芽。

3.如沼液浓度过高,浸种前加1~3倍清水。

4.浸种时要考虑天气情况,如遇阴雨,可将种子摊在席子上自然发芽,播种更好。

四、沼液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沼气发酵原料经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不仅含有极其丰富的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大量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而且含有抑制性细菌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激素、抗菌素等有益物质,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提高植物抗逆性。

沼液是有机物质厌氧发酵的副产物,是一种溶肥性质的液体,不仅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无机盐类,还含有厌氧发酵的生化产物,具有营养、抑菌、刺激、抗逆等功效。

(一)沼液防治农作物虫害:
1.防治农作物蚜虫:用沼液喷施小麦、豆类、蔬菜、棉花、果树等,可防治蚜虫侵害,施用方法如下:
(1)用沼液14千克,洗衣粉溶液0.5千克(溶液按洗衣粉和0.1∶1比例配制),配制成沼液复方治虫剂,用喷雾器喷施。

(2)每亩田一次喷施35千克,第二天再喷施一次。

(3)喷施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

生产实践表明,用产气好的沼液防治蔬菜和果树蚜虫、菜青虫,喷施一次,防治率为70%左右,喷施两次可达96%以上。

2.沼液防治玉米螟幼虫:玉米螟幼虫是春玉米、夏玉米的主要虫害。

常规是用药液浇洒于玉米叶防治。

用农药与沼液混合浇玉米叶,可取得防虫、施肥双重效果。

具体做法是:在螟虫孵化盛期,用沼液50千克,加2.5%敌杀死乳油10毫升配成药液。

使用时将喷雾器喷头朝下施药。

施药6天和11天后观察,用加入敌杀死药的沼液与单独用药液防治效果完全相同,没有出现玉米螟幼虫危害。

此外,还发现用沼液浸种、浇叶后的玉米,叶色稍浓,显得上冲。

3.防治果树红蜘蛛:在苹果、柑橘等果树生长期间,用沼液原液或添加少量农药喷施果树,可防治果树蚜虫及红、黄蜘蛛和螨、蚧等病虫害;用沼液涂刷病树体,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沼液灌根,可防治根腐病、黄叶病、小叶病等生理性病害。

沼液原液喷施果树,对红蜘蛛成虫杀灭率为91.5%,虫卵杀灭率为86%,黄蜘蛛杀灭率为56.5%;沼液加1/3水稀释,红蜘蛛成虫杀灭率为82%,虫卵杀
灭率为84%,黄蜘蛛为25.3%,所以沼液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

用沼液喷施果树时,加入1/1000~1/1200的氧化乐果,或1/1000~1/3000的灭扫利,杀虫杀卵效果非常显著,成虫和虫卵杀灭率可达100%,而且药效期可持续30天以上。

在整个果树生长期内均可喷施沼液。

喷施时间根据气温高低决定,气温高于25℃时,宜在下午5时后喷施,气温低于25℃以下时,可在露水干后全天喷施。

使用前应将沼液从正常产气使用3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水压间内取出,用纱布过滤,存放2小时左右,然后再用喷雾器喷施行。

喷施时重点叶片的背面,因为叶子表面角质层较厚,喷施后不易被吸收利用。

在喷施沼液时,根据树冠大小和树体营养状况,补充有益元素和养分效果较好。

对于上年结果多、树势弱的果树,因树体养分不足,可在沼液中加入0.1%的尿素。

对幼龄树和结果少、长势弱的树,应在沼液加入0.2%~0.5%的磷钾肥,以利花芽的形成。

(二)沼液防治农作物病害:科学实验和大田生产证明,沼液及其用沼液制备的生化剂可以防治作物的土传病、根腐病和赤霉病。

1.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率高,流行面大。

陕西省土肥所进行了沼液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试验,结果证明:正常发酵产气沼气池的沼液对小麦赤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作用和生产上所用的多菌灵效果相当;使用沼液原液喷施效果最佳,使用量以亩喷50千克以上效果最好,盛花期喷一次,隔3~5天再喷一次,防治率可达81.53%。

此外,沼液对棉花的枯萎病和炭疽病菌、马铃薯枯萎病、玉米的大小斑病菌以及果树根腐病菌也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杀作用。

2.沼液防治西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顽固性土壤传播的真菌,分布广,传播快,地表至60厘米深度土壤中均带有病原菌,单纯用药剂防治很难见效,是西瓜生产的大敌。

北京市大兴县能源办在西瓜生产中,亩施沼渣2000~2500千克作基肥,用20倍沼液浸种8小时后,在催芽棚中育苗移栽,并在生长期叶面喷施10~20倍沼液3~4次,基本上可控制重茬西瓜枯萎病大面积发生。

即使有个别发病株,及时用沼液原液灌根,也能杀灭病原菌,救活病株。

在西瓜膨大期,结合叶面喷施,用沼渣进行追肥,不但枯萎病得到解决控制,而且获得较高的产量,西瓜品质也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