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量的大小作出是否拒绝此假设的判断。 – 3. 统计联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其目的是寻找事物或现象间的
关系。
社区疾病监测—统计表
– 用表格的形式将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表达出来。
– 1. 统计表的一般格式
– 2.绘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1)标题:简明扼要说明表的内容。写在表的上端正中,如有
两个以上表格,在标题前应该写上表序。 (2)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说明表内同一横行和同
– 3.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 的频率,是主要用来衡量疾病严重程度和考核治疗效果的指 标,主要用于急性病。
社区疾病监测—常用的疾病监测指标
– 4.生存率(survival rate)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N年)的观察, 某病患者(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者)中存活人数所占的 比例。
2.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
(二)中毒事件报告
1.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2. 职业中毒事件报告 (1)一般职业中毒事件 (2)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3. 环境卫生突发事件报告 (1)饮用水突发事件 (2)公共场所突发事件 (3)大气环境突发事件 (4)化妆品突发事件
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传染病疫情与中毒事件的报告
– 1. 减毒活疫苗 – 2. 灭活疫苗 – 3. 基因工程疫苗 – 4. 亚单位疫苗 – 5. 合成疫苗
(二)免疫程序
– 实施计划免疫首先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即给 什么人、什么时候接种什么疫苗,以充分激发机体免 疫功能,达到最佳效果。
免疫预防—计划免疫
(三)社区计划免疫实施
– 1. 宣传组织工作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 2. 接种前准备 包括接种环境、接种者、接种用物和受
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应急处理内容
– 1. 病人诊治 – 2. 防止疫情蔓延 – 3. 现场调查、现场处理
(二)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要点
– 1. 肠道传染病 – 2. 呼吸道传染病 – 3. 自然疫源性疾病 – 4. 食物中毒
免疫预防—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 析,即有针对性地按一定的顺序将生物制品 (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对某种传染 性疾病产生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该传染 病的目的。 (一)疫苗
– 3. 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诊断方法和技术。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是在 疾病的临床期为减少疾病的危害 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社区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即长期连续地收集、核对、分 析疾病的动态分布资料和疾病影响因素, 找出该地区主要的卫生问题,并将信息及 时上报和反馈,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疾病监测—基本步骤
(一)设计
– 1. 明确目的 该研究拟解决什么问题。 – 2. 选择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 – 3. 确定样本量 其大小可凭经验,查表和计算获得。 – 4. 确定研究项目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与目的有关的项目,并可制成调
查表。
(二)收集资料
– 1. 方法 检测、访问(询问、问卷、信访盲法。
(三)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戊型肝炎 为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参考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四)艾滋病的预防
(五)结核病的预防
(六)狂犬病的预防
一纵行数字的含义。有单位的要注明单位。标目的设计排列 是绘制统计表最关键的环节,既要概括全面,又要简明不重 复。 (3)线条:线条不能过多,横标目之内不应有线条。除了顶线、 标目线和底线外,其余线条均可省去。 (4)表内数字不能留空白,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同数字按小 数点位置对齐,表内数字如要说明可在其右上角打星号,再 在表体下方说明。
种者的准备。 – 3. 现场接种
(四)疫苗接种反应及护理
– 1. 一般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表现 (2)一般反应处理 – 2. 异常反应及处理 (1)异常反应表现 (2)异常反应处理 – 3. 接种事故及处理 (1)常见接种事故 (2)接种事故处理
免疫预防—主要传染源预防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社区疾病监测—常用的疾病监测指标
– 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暴露人群发生某新病例的频率, 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的 指标。
– 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之 比,是衡量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人群中某种疾病存在多 少的指标。
目录
三级预防 社区疾病监测 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 免疫预防
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 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这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疾 病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的一般措施有:
(一) 健康促进 1. 健康教育 2. 自我保健 3. 环境保护和监测 (二) 健康保护 指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 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三)资料整理
– 通过整理,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分析。 – 1. 检查核对完整性、准确性 – 2. 分组归类或编码输入计算机
社区疾病监测—基本步骤
(四)资料分析
– 1.统计描述,计算各种统计学指标 (1)平均数、率——集中趋势的指标。 (2)级差、方差、标准差——离散趋势指标。 (3)标准误——抽样误差指标。 – 2. 统计推断,用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特征 (1)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 (2)假设检验:对样本所属总体提出某种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
(三)突发卫生事件的报告
– 1. 某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 – 2. 重大中毒事件 – 3. 人群中发生群体性疾病 – 4. 重大的群体性医院内感染和医疗活动有关的重大事
件等
(四)特殊疫情、病情报告
– 受自然灾害影响地区的医疗机构按照救灾防病紧急时 期实施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严密监视疾病的发生 和流行趋势,强化对传染病(包括疑似传染病)、群 体性疾病和各种中毒事件的监测管理,实行疫情每日 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 5.死亡率(death rate) 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 口数之比。它是人群死亡水平总的度量,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人群健康状况的重大变化。
重大疫情与中毒事件的处理—传染病疫情与中毒事件的报告
(一)传染病报告
1. 传染病的分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三级预防—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的初期为阻 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亦称“三早” 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级预防的一般措施有:
– 1.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疾病普查或筛查以及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 查。
– 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社区人群传播健康知识,使人们认识疾 病,有病早治,同时也向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技能的传授,教育人 们开展疾病的自我检查。
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 常见的有流感、水痘、猩红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 腺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 沫途径传播,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
(二)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其主 要通过病原体污染水、食物或通过苍蝇、蟑螂污染食物, 或通过不洁的餐具、污染的手等传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