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此处永远是净土--纪念《时代青年》创刊70周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愿此处永远是净土己念《时代青年》创刊70周年
文住幅明
2019年6月,《时代青年》迎来创刊70周年、复刊40周年的喜庆曰子。
我想到一个词:净土。
这是共青团河南省委前任书记申振君同志在公开场合表扬时代青年杂志社时用过的一个词,他说"时代青年杂志社是团省委的一块净土”。
他是有感而发。
在他任书记期间,杂志社没有人找过他提及职务问题。
当然,"净土"的范围更广,通常指没有尘世乱象的清净世界。
我当时任总编辑,曾在杂志社的全体会议上转达申书记的表扬。
我认为,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社风的肯定和鼓励。
严格说,这个评价过重了。
既然书记慨然赠予,我们就领了,并把它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
许多年后,想到这个评价,心中依旧感到温暖,甚至,有几分骄傲。
骄傲的是,杂志社的绝大多数同仁,没有辜负这个评价。
大家都清晰知道自身的定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时代青年》是团省委主管主办的期刊,所以,在时代青年杂志社工作,同时具有两个身份:既是共青团干部,又是期刊工作者。
团干身份,时刻提醒我们服务的特定读者群是广大青年,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期刊工作者身份,说明我们是专业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会很难办出受到社会认可、读者欢迎的杂志。
这一点,大家都有高度的共识,都以两个身份要求自己。
基于这个共识,杂志社所办的两种期刊《时代青年》《流行歌曲》,均进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期刊方阵。
多年后,许多人都修炼成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专业人
才。
其中一些人一专多能,成为既能
做编辑,又能做发行和管理的复合型人
才,调入其他单位,成为领导和业务骨
干。
许多人获得各种奖励。
不少人还成
了专职或兼职的作家、音乐家、画家、
书法家和摄影家。
杂志社的同仁大多都淡泊名利。
谁
都知道,团省委是培养干部的地方,可
杂志社曾有多人竟主动放弃去做国家公
务员的机会,甘当一名编辑。
编辑的工
作是“为人作嫁衣”,亦非高收入人
群。
因为有严格的行规,属于高危职
业。
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有些“傻”。
但大家都是有理想的人,生活可以降低
标准,但对待专业的追求都毫不含糊。
40年过去了,从未听说杂志有过重大过
失,同仁中有过违法乱纪的记录。
对照
全社会与同行业的生态,不能不让人想
到“难能可贵”这个词,似乎从某一侧
面在诠释着何为“净土”。
这也说明历
届领导班子和杂志社的整体队伍不忘初
心,始终如一,真正做到了方向正、素
质高、业务强。
《时代青年》《流行歌曲》一直坚
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刊原则,几十年
来,数以千万计的读者从中受益。
印象
中编辑部多次收到过读者寄来的礼品,
那是他们表达感激的一种方式。
也有一
些作者因最初在《时代青年》发表文章
而走上写作之路,如诗人汪国真,他曾
给杂志留言:“《时代青年》:最初的
朋友,永远的朋友。
”
在杂志创刊65周年、复刊35周年
时,曾有过一个令人难忘的聚会,老中
青三代人汇集一堂,几乎所有人的发
言都是怀念。
因为有曾经的美好记忆,
才会有不尽的怀念。
有幸加入到《时代
青年》,在这个队伍中学习,成长,成
熟,奉献才智,是我终生无悔的选择。
在这个喜庆日子,深切缅怀已驾鹤
远行,为杂志复刊以来的发展做出过重
要贡献的陈鹤翔、王世民、马新朝等诸
君。
他们的业绩将永载时代青年杂志社
的史册。
近年来,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传
统报刊业形成冲击,众多期刊发行量下
降,每年都有报刊退出市场。
而在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曾引领读者风潮的青年报
刊,大多已风光不再,有的停办,有
的被兼并,只有一部分仍在顽强生存,
《时代青年》堪称其中的一棵大树。
衷心祝愿《时代青年》能够与时俱
进,续写辉煌,成为中国期刊业的常青
树。
祝愿此处清风明月,永远是一方净
土。
14祝也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