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解读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解读之一
作者:梁惠卿
来源:《档案管理》2010年第02期
《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37~2008)(以下简称《规范》)作为一项全国性标准,经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作为档案行业修裱标准之一,该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将使历史图牒档案修裱工作有所遵循,并将档案修复与修裱标准化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由于工作关系,本人对档案修裱工作有一些粗浅的了解,这里结合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个人对这一规范的理解与认识。
今天先让我们从总体上对《规范》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
《规范》分正文与附录两个部分。
正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则、修裱工作室要求、修裱材料、修裱前准备、图牒修裱要求及程序、图牒修裱形式9个部分。
两个附录分别是修裱操作程序和图牒装裱形式介绍。
1范围
《规范》就其运用范围从工作方式、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与工作机构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从工作方式上本《规范》仅适用于手工修裱,而不包括非手工修裱;从工作对象上仅仅指历史图牒,而非一切纸质档案;从工作内容上涉及历史图牒手工修裱过程的基本法则、质量要求、工具设备、环境要求和操作程序;适用机构包括各类档案馆及保管历史图牒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吸收了原有相关档案工作标准与规范的成果,并通过引用《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 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的相关条款成为其条款。
《规范》对此特别强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3术语定义
《规范》对其所涉及的图牒、揭旧、托、裁、镶、扶覆褙、砑装等7个专用术语进行了定义。
这是因为中文词汇中多义词较为普遍(全国范围内同一种工序和工具名称也存在差异),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由于理解上的不同,而造成执行时的偏差。
同时还在英译方面进行了统一。
4总则
《规范》的总则只有两条:基本技术效果和质量要求。
基本技术效果是:选用适宜的纸张、缣帛和黏合剂,利用传统的手工修复方法和技术对残破历史图牒档案载体进行修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达到最大限度延长历史图牒档案寿命、便于长期保存和利用的目的。
质量要求是:修裱过程中不得造成图牒原件发生霉变;修裱成品光洁齐整、舒展平整,拼对裂缝准确无误,裱件不崩裂,覆褙、托纸与图心之间不得出现脱糨,镶料丝纹保持正直,颜色均匀。
5修裱工作室要求
《规范》从面积、光线、清洁度、温度和湿度、通风、地面、水电设施等7个方面对修裱工作室工作环境提出明确要求。
6修裱材料
《规范》对修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纸张、镶料、颜料、辅料、黏合剂的种类、主要理化指标、尺寸、配比方案等,均做了翔实的规定与界定。
7修裱前准备
《规范》将修裱前准备专门作为一个部分列出,充分表明了修裱前准备工作在整个修裱工作中的重要性。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交接、检查、翻拍存档、制订修裱工作方案、准备修裱材料五个环节。
8图牒修裱要求及程序
图牒修裱要求及程序是《规范》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规范》对揭旧、托、裁、镶、扶覆褙、砑装6道工序的质量要求及工作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与说明。
9图牒修裱形式
《规范》对图牒修裱的主要形式卷、轴、册、片的形式和要点进行了规范。
卷是图牒装轴上杆,横式装裱的形式,包括手卷和横批。
轴是图牒装轴上杆,立式装裱的形式,包括中堂、对联和屏。
册是图牒以书册为外观装裱的形式,亦称册页,包括蝴蝶装、推篷装和经折装。
片是图牒不装轴上杆,可镶边,必须裱褙的装裱形式,因其可以放入镜框亦称镜片。
附录A:修裱操作程序。
以流程图的方式对揭旧;飞托(干托)程序(飞托(干托)、湿托、清托、浑托、托硬接口覆褙纸、托软接口覆褙纸、托3层覆褙纸、托册页覆褙纸);裁(方心、裁距条、下料、挖裁);镶(镶一色轴品、镶两色轴品、镶旗杆边、镶宣和裱、镶横批、镶手卷、镶五镶式册页、镶镜片);扶覆褙(座扶、搭扶、投册页);砑装(砑光、装天杆、装地杆、装月牙杆、装米贴、装手卷地杆、册页砑装)6大环节的31种不同情况的具体程序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