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种最濒危的灵长动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种最濒危的灵长动物 (南美、亚洲篇)
紫鹬 2012-10-23 21:44:44
近日公布的 25 种最濒危的灵长动物名单中,在非洲之外,还有南美洲的 5 种,亚洲的 9 种。

人类,这种走 出非洲大陆的灵长动物,在迁移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怎样处理与其它大陆上的灵长目亲戚的关系,值得 深思。


在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热带森林, 一些灵长动物是象征当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种, 并且同时担负 着传播植物种子、维持森林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25 种最濒危的灵长动物名单中,我们 已经介绍过非洲的物种,它们在反映演化历史和生态条件动物区系上,属于旧热带界。

在亚 洲南部的东洋界,以及中美洲、加勒比诸岛和南美洲所在的新热带界,也有 14 种濒危的灵 长动物入选。

在亚洲入选的 9 种中,有 5 种都分布于越南,其中一种还活动在中越边境区域(大家可以据 此猜出是谁吗?),另有 3 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还有 1 种分布于斯里兰卡。

新热带界入选 的 5 种,全部位于南美洲。

嗯,就让我们从南美洲开始吧。


南美洲:过于浪漫的原始森林遐想
新大陆的猴子属于阔鼻小目(Platyrrhini),与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猴子不同,它们的 鼻孔开在侧面,而且鼻孔间距较宽,其中有卷尾猴、蜘蛛猴、狨、秃猴等极具特色的类群。

新大陆早已不是充满原始森林的处女地, 事实上在欧洲人到达之前, 许多热带森林就已经被 原住民大面积改造过。

如今的新大陆的动物,既要满足外人猎奇的宠物贸易需求,又要面临 和当地人民发展中的矛盾。




棕蜘蛛猴
Ateles hybridus


蜘蛛猴在树上活动的时候,看起来比别的猴子多了一条腿,在修长的四肢外,它灵活的长尾 巴也可以抓握树枝:尾巴尖上一侧皮肤裸露,上面有褶皱增加摩擦力。

因此蜘蛛猴非常适应 树冠上的生活,几乎从来不下地,主要以树上的果实为生。

它们群居,是非常聪敏的动物。

可是蜘蛛猴繁殖很慢, 大约每隔 3 年才产生一个后代。

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棕蜘蛛猴 是在野外最难见到的蜘蛛猴之一, 它的两个亚种都很濒危。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使它们的 栖息地被分割成了许多小块, 而剩余的小块面积不足以维持种群保持稳定。

同时它也是受欢 迎的宠物和猎物,被大量捕杀。

一些种群已经在局部灭绝。


褐头蛛猴(指名亚种)
Ateles fusciceps fusciceps
这种蜘蛛猴在南美大陆西边的厄瓜多尔, 赤道附近安第斯山西北麓的森林中, 最高海拔可分 布到 1700 米。

它同样面临着生境破碎,森林消失以及人类的猎杀的威胁。




卡氏卷尾猴
Cebus kaapori
卷尾猴也主要在森林树冠的中下层以及灌木层里活动, 它们吃昆虫和果实。

卡氏卷尾猴分布 在巴西靠近大西洋的亚马逊河下游地区, 这里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是整个巴西亚马逊流域人 口密度最高、森林丧失最多的区域。

与棕蜘蛛猴命运类似,它也被当地人看作宠物和猎物, 因此加剧了它的消失,在短短三代的时间里就减少了 80%。




安第斯伶猴
Callicebus oenanthe
这种长尾巴、毛绒绒的小猴子生活在秘鲁安第斯山东侧的五月河(Rio Mayo)河谷,它的食 谱里一半以上是昆虫, 这在主要以果实为食的伶猴属里显得很独特。

安第斯伶猴能够适应多 种不同的生境,然而它并没有保护区,砍伐森林、修路、放牧、农业的影响还是让它的生境 减少了 60%。

同时它是当地人的野味,由于娇小可爱也是很受欢迎的宠物,因此在各种因素 的胁迫下,安第斯伶猴的数量急剧下降。




褐吼猴(指名亚种)
Alouatta guariba guariba
顾名思义,吼猴的特征是它们巨大的吼声,黄昏时分,从远处的密林中传来如杀猪宰羊、狮 虎咆哮一般的怒吼,闻之使人震颤。

那大约是公猴在宣示自己的领地和他占有的一群妻妾。

吼猴是美洲唯一以叶子为食的一个类群, 褐吼猴是吼猴属里尤其适应了吃叶子的物种, 它们 不仅可以吃嫩叶,还有特化的臼齿用以咀嚼较老的叶子。

这个物种的亚种分类还存在争议, 可是在巴西东南部一小块森林里的这一群, 只剩下了大概不足 250 只。

它本来可以适应多种 生境, 可两千米开外的吼声让它容易成为猎人的目标, 捕杀导致残余的褐吼猴指名亚种灭绝 的危险比森林采伐更大。

雪上加霜,这一群褐吼猴还被流行病缠上,因此前景非常不乐观。




亚洲:被古老传统忽视的荒野
这里的土地有深厚的人类活动传统, 有现代发展带来的尖锐矛盾, 却仍然有许多我们不曾了 解的属于野生动物的世界。

在印度尼西亚, 灵长动物生活在孤立的一个个岛屿上的热带雨林 中,它们面临着与南美洲类似的人类干扰却更加脆弱;在越南,灵长动物生活在孤立的一片 片像岛屿一样的山林中,受到传统的误区、发展的压力带来的更严重的伤害而岌岌可危。




小眼镜猴
Tarsius pumilus


这又是一个人类知之甚少的物种,它分布在苏拉威西岛上云雾缭绕的亚高山森林中。

2000 年,人们在捕鼠夹上发现了一只死去的小眼镜猴,才知道这早被认为已灭绝的物种还存在, 此前它留给大家的只有 1916 年和 1930 年的标本记录。

2008 年,研究人员观察到这个物种 的活体,这是近 80 年来的仅有的一次。

3 只小眼镜猴被捕获、戴上无线电项圈后又放归野 外。

小眼镜猴夜行、 群居, 以节肢动物为食。

科学家不能确定这个神秘的物种还剩多少个体, 可是人类人口增长已经影响到了高海拔的地区, 那里的森林也支离破碎。

苏拉威西岛的这个 地区处于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宗教纷争中, 武装冲突和难民迁移随时可能毁灭这个岌岌可危的 物种。


左图来自 爪哇懒猴
Nycticebus javanicus
懒猴,又叫蜂猴,是一类树栖、夜行并且慢吞吞的动物,属于原猴亚目,与马达加斯加的狐 猴是远亲。

它的前肢上有一种特殊腺体,懒猴会舔这个腺体,它的分泌物混合唾液后会产生 毒素,因此被它咬了会中毒,这种现象在哺乳动物里非常罕见。

生活在爪哇岛中西部的懒猴 2006 年才被认做一个独立的物种,它们以树汁、树胶和花序为食,通过藤蔓在树冠之间活 动。

爪哇岛上的森林砍伐让它只在高海拔地区能继续生存。

而爪哇懒猴是宠物贸易的受害者, 被砍倒的树上还来不及逃离的懒猴就会被捕获,然后拔去牙齿以防咬人,再卖到宠物市场。




因此,即使在市场上没收到爪哇懒猴,也无法将其放归野外。

爪哇懒猴繁殖得很慢,而市场 上发现的懒猴数量,已经让野外种群恢复变得希望渺茫。


豚尾叶猴
Nasalis concolor
在亚洲, 主要以树叶为食的猴子常被称作“叶猴”, 然而豚尾叶猴其实与婆罗洲著名的长鼻 猴(N. larvatus)的亲缘关系更近,只是它没有那个大鼻子,而是像仰鼻猴那样鼻孔朝天。

顾名思义, 它还有个猪一样的尾巴。

豚尾叶猴只分布在靠近苏门答腊岛西岸的明打威群岛上 的低地雨林和湿地森林中,在不同的岛屿上还有不同的亚种。

它是当地人的猎物和宠物,再 加上木材出口和棕榈油的种植园的开发造成的森林砍伐让它迅速减少。




Semnopithecus vetulus nestor
西紫脸叶猴是紫脸叶猴的在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个亚种,紫脸叶猴的分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许多文献将紫脸叶猴归在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而非长尾叶猴属(Semnopithecus)。

不过斯里兰卡西部这个亚种生活的地方,人类这个物种的种群密度非常高。

这造成了西紫脸叶猴“被城市化”,原本吃叶子的猴子从树上下来,开始在人类的花园觅食,食谱也转变成了果子和作物,由于越来越不惧怕人类,它们不时会被捉住卖掉,或是因偷窃而被人类处决。

它们还不得不面对电线、狗的威胁。

而它们仅存的森林家园,只剩下了两个水库之间一片21平方千米的地方。

Trachypithecus delacouri
它生活在喀斯特地貌的山区,白天在山林中进食,夜间在溶洞中居住。

这是大部分乌叶猴属物种都具有的习性。

德氏乌叶猴是越南北部的特有种,仅存的281到317只德氏乌叶猴已经被分割成17个分散的小种群,其中大部分种群不足20个个体,近亲繁殖严重,只有最大的种群拥有68到70个个体,尚有恢复的可能。

除了森林砍伐、采石导致的生境破碎和消失外,乌叶猴也被大量猎杀,肉被食用,而当地传统将它的骨头等组织入药,因此造成了乌叶猴大量减少。

如今在越南不断发展的旅游业,也可能是对当地野生动物将来的一大威胁。

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
金头叶猴只分布在越南下龙湾中的吉婆岛上,也是住在喀斯特溶洞中。

它的分类地位还不明确,有研究者认为它与中国广西的白头叶猴(T. p. leucocephalus)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而也有学者认为它们与在中国西南和越南北部分布的黑叶猴(T. francoisi)应该归为一个物种。

混乱的分类让IUCN的制图者也出现了困惑,因此我们看到的这张分布图上淡紫色的金头叶猴分布区域里明显包括了广西的白头叶猴,这是一个错误。

金头叶猴在吉婆岛的遭遇与德氏乌叶猴的境况类似,生境破碎,种群太小,而捕猎入药、野味贩卖、人口增长以及旅游业的影响还是让保护显得十分乏力。

Pygathrix cinerea
白臀叶猴属不同于乌叶猴属,它们住在郁闭的山地原生常绿阔叶林中,分布海拔范围在900-1400米。

灰腿白臀叶猴分布在越南中部的5个省区,由于伐木、农业开发对森林的破坏,它的栖息地也分散成了碎块。

当然,最大的威胁仍然是来自人类的猎杀和抓捕。

对于当地人来说,灰腿白臀叶猴同样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保护区的设立更方便了他们寻找猎物出没的区域。

而灰腿白臀叶猴面对危险的应对方式是不动隐蔽而不是逃走,造成了它们非常容易被人捕杀。

活捉的灰腿白臀叶猴会被卖成宠物,在灰腿白臀叶猴活动的树上常可以发现捕捉它们的陷阱。

目前这个物种在野外还剩下600到700只。

人工繁育从市场上没收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灰腿白臀叶猴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或许可以挽救这个物种。

Rhinopithecus avunculus
按照惯例该叫它越南金丝猴,可是除了川金丝猴外(R. roxellanae),这个属的其它物种都是黑丝比较多……所以还是叫仰鼻猴吧。

越南仰鼻猴曾被认为已经灭绝,1989年由重新在越南北部的喀斯特山区被发现,它们生活在深山中的原生林里。

现有的越南仰鼻猴分布在5个完全隔离的种群里,每个种群的数量20到70不等,所有种群共有200到250只。

造成它们现在的危险境况的因素仍然是人为的猎杀和生境的破坏,越南仰鼻猴也被认为有药用价值,而它生活的地区人口增多,因此自然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Nomascus nasutus
长臂猿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动物,我们或许都曾听说过它的故事,如今却很难再在野外看到它的身影,它们是中国最濒危的一类灵长动物。

东部黑冠长臂猿分布在中越边界,位于中国广西的靖西县和紧邻的越南北部山区。

它们在湿润的热带季风影响的山地森林里生活,杂食,主要食物是果子。

人们一度认为它已经灭绝,但2002年的重新发现让它开始受到关注和保护,目前数量已从26只恢复到大约110只,中国境内按2005的估计大约有10只。

因为当地居民种植、放牧、采伐薪炭的活动,东部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被破坏,并且还有偷猎存在,造成了它种群过小,接近灭绝。

写到这里,连同上一篇文章一起,终于介绍完了2012-2014年名单上的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

其实世界上同样岌岌可危的灵长类动物不止25种,国际灵长动物学会总结这25种只是为了让有代表性的物种唤起大家的关注。

从上一版本名单中移除的9个物种,并不是它们情况都有改善。

只有马达加斯加的大竹狐猴(Prolemur simus)一种被研究证实种群有所扩大,而其它的物种的情况仍未好转,有的还在恶化。

另外,在坎昆召开的大会讨论中,还有16种同样非常濒危的灵长类物种被列入本次候选名单,其中包括中国海南岛霸王岭的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曾被认为只剩下两个家庭,去年9月才发现了一个新群,目前总数有26只左右;还包括2010年才在缅甸北部发现的缅甸仰鼻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中国高黎贡山可能也有它的分布,我们对它了解到情况不多,但在发现时这个物种就已经在猎人的枪口下极度濒危。

因此,我们保护的,不仅是这些物种本身,而是需要我们更多去了解和保护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从而让全球生态系统能适宜容纳更多物种共存,毕竟这也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1]Russell A. Mittermeier, Christoph Schwitzer, Anthony B. Rylands, Lucy A. Taylor, Federica
Chiozza, Elizabeth A. Williamson and Janette Wallis (eds.). 2012. Primates in Peril: The World’s 25 Most Endangered Primates 2012–2014. IUCN/SSC Primate Specialist Group (PSG), International Primatological Society (IP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 and Bristol Conservation and Science Foundation, Bristol, UK. 40pp.
[2] 濒危的灵长类动物 ---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名单发布
[3] PRIMATES AT RISK: PHOTO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