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1
小学语文第二册的第一课就是《识字一》,在开学初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心地走进春天,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这几年我一直教一年级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现在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这一课的内容简单,主要是八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因为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春天都很遥远。
学生还不能直观看到“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对于“万物复苏”的理解也比较困难。
我们的学校地处农村,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因此我就想了一些办法。
首先我请同学们在借助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把这几个词的读音弄准确。
我用录音机播放《苗岭的早晨》的音乐,创设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让学生产生喜爱春天,想要融入春天,拥抱春天的美好想象。
然后我用充满喜爱之情的范读,激发学生读好这些词语的积极性。
学生多读几遍,对课文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是安排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识记生字。
我请一位女同学扮演春姑娘,班上其他同学都伏在桌子上,假装睡着了。
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春姑娘来到了,她一边翩翩起舞,一边用温柔的声音呼唤大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大家快醒醒啊!”小朋友们都欣欣然张开了眼,有的还伸伸懒腰、打个哈欠,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
这样,“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两个词语,学生都加进了自己的切身
体会,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对春天的欢迎和喜爱。
接下来,我请男同学都来扮演小柳树,请女同学都来扮演花儿,只见男同学都站得高高的,把手臂伸展开,好像全都成了春风吹拂下的长满绿叶的小树,一个个脸上带着笑,美美地享受着春天。
女同学都把小手拢成开花的样子,一朵朵竞相开放,充分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好像都在春天的阳光下吐露芬芳。
大家都喜气洋洋的,互相欣赏起来,春天的气氛更浓郁了,一时间教室里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让学生再读“柳绿花红”,他们的朗读里都带着笑意,内心深处已经记住了“柳绿花红”所表达的意思,也被自己和大家共同营造出来的美好氛围所打动。
理解“莺歌燕舞”这个词,就让男同学当小黄莺,他们用口哨、口技再现小鸟欢快的鸣叫声;让女同学扮演小燕子,忽闪着翅膀,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一时间,教室里变成了小鸟的乐园:有的小朋友觉得不尽兴,就学小鸽子“咕咕咕”地叫;有的学啄木鸟,用尖尖的嘴巴啄呀啄;有的扮演小麻雀,叽叽喳喳……这情景,真让人喜欢。
每次到这里我都欣喜异常,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全都表现出来,多么活泼可爱的孩子,多么生机盎然的春天!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这个词的理解,我先结合去年学过的《雪孩子》一课,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冰雪融化后会变成什么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就用学生们喜欢使用的奥特曼手势来表现坚硬冰冷的冰雪,然后慢慢抖动身体,说:“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要融化了。
”慢慢地手势变得柔软起来,我也慢慢蹲到地上了。
学生看到这里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都加入到表演中来。
“泉水丁冬”这个词,我用老歌《泉水丁冬》来演绎“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响,绕过山泉,跳进小溪,来到我身旁。
”优美欢快的旋律,使泉水的声音充满美感和乐感,随着欢快的手势,泉水丁冬丁冬地流向远方。
春水融化,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涌的小溪汇成春潮,报告春的消息。
动静结合,既生动形象,又让学生更加喜欢春天带来的惊喜。
最后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都已经有了表演,来个热烈的大
团圆,在美好的绽放中放飞了学生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对春天的无限遐思也随之展开。
最后我们全班美美地读《识字一》,学生的朗读犹如天籁之音,让我沉浸在这稚嫩的童声里,浑然不觉自己的年龄。
因为每次都倾注了真情实感,每次都有新的精彩,希望大家在以后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也诚恳地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2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
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
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
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
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
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往日写的东西,不舍得丢!拿出来晒晒!)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3
1.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
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
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
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
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
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
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
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4.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
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4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
识字教学时,我们教师会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图片识字法
在一些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结合图画认识汉字,从而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
比如“日”表示太阳,把它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还有“月”两个长撇如同夜空下一轮弯月。
2、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汉字可以结合故事进行教学。
例如:把“手”放在“木”上就是“采”,表示摘东西的动作;前面一个人,后面一个人,表示相随前后而立,就是“从”;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
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能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那么识字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认识几个文字符号,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事物探索的热情。
3、归类识字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传授
知识,而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中国汉字80%是形声字,形声字的造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形旁与声旁学习形声字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如果把这一规律生硬地教给低年级学生,他们可能会感到很抽象,但是教师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利用形声字规律自主识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快识字的速度,提高识字的效率,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课标要求。
例如,教师出示“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六个词语,在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后,引导学生发现“打、拔、拍”是手的动作所以都有“提手旁”,“跳、跑、踢”和脚有关所以都有“足字旁”,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形声字的“形旁表意”。
再如,教师教学“清、请、晴、精、睛、蜻”等六个字,启发学生“从偏旁、字音上你还能发现点什么?”使学生既说出了每个偏旁与字意的关系,又发现了这些字的韵母都与“青”的韵母相同。
这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字当中既有“表音的部分”又有“表意的部分”,
而且他们感到用这种方法识字很有意思,识字兴趣大增。
经常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字形和字音两方面去识记生字,学生会逐渐有意识地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主识字能力逐步提高。
4、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
如“比”字可编成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
”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
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汉字,锻炼了思维,又理解了字义。
5、儿歌识字法
教材中有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反复诵读这些儿歌,读到朗朗上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就很快熟悉了其中的生字,在学生无意注意中进行识字。
还可以用编儿歌的办法让学生记住难点字、易混字,效果特别好。
比如“坐、做、座”: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立人。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5
新课程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而且又实行“识写分离”,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字的“回生”率。
为提高识字效率,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具体形象化,赋予汉字以全新的意义。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一个汉字,一幅图画
汉字起源于图画。
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结绳记事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用图画记录事物的方法。
当时的图画就是汉字的雏形,后经演变成了现在的象形文字。
只因刀刻的需要,笔画成了横平竖直,整体呈方块形状。
现在使用的独体字多数是这一类。
如山、石、贝、鱼等。
这些字的笔画,有的现在仍然保留着图画的痕迹。
选入低段教材中较为典型的字有:日、月、山、水、田、人、鸟、木等等。
对于
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识字的难点不是字音和字义,而是字形结构。
为了突破难点,我根据汉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加强直观教学。
具体做法是事先画出色彩鲜明的事物图象,再画出象形字的图形,然后简单画出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体验象形文字字形演变的大致过程,体验象形文字的构字规律。
学生因新奇而感到特别兴奋,并在形象的图形和抽象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这样既能快速地记住要认识的汉字,又能激发识字兴趣,主动探究象形文字的演化过程,激活联想记忆,领会图画痕迹,培养识字能力。
二、一个汉字,一段生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旦打开,那一个个本无生命的抽象文字符号就都有了灵性,有了生命的色彩。
比如对“八”字的教学,把这简单的一撇和一捺和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玩过的滑滑梯联系起来。
学生一边表达一边动作演示。
“八”字的一撇和一捺一下字充满了动感。
抽象的线条仿佛就是学生爱不释手的玩具。
一个小女孩说,那“八”字还象她爸爸的两撇胡须,爸爸每次亲我的时候,虽然有些扎人,但我感到非常幸福。
同学们除了说“真的好象”,还连声说“爸爸真好!”那段幸福的生活让孩子们觉得那个“八”字格外亲切。
又如“头”字。
竟然会有小朋友把同学的发型联系起来。
他们说,那一横就是我们宽宽的额头,而一撇和长点就是额前的刘海。
杨慊欣喜地发现,那一撇和长点与郑金辉那特别的发型象极了。
于是,郑金辉就当了一回模特。
在一片喝彩声中,那个“头”字就与小辉的可爱的头发连在了一起。
就这样,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动起来,字形也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们在快快乐乐地联想中学习并记住了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形象思维,让学生在识字中享受快乐。
三、一个汉字,一则故事
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字形想象编故事,在联想中创新,让学生在识字中体验成功。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经过学生的奇思妙想赋予抽象的汉字以思想、生命,使这一个汉字具体可感。
有时,那个故事令人忍俊不禁,于是把识字融入笑声中。
有时,那个故事极富感染力,于是在“震撼”中识字。
例如“四”的故事:有个淘气的儿子,整天喜欢爬高又爬低。
有一天他的右脚受伤了。
爸爸把他带到医院,医生把他的右脚用厚厚地纱布包扎起来,并要他好好休息,不准再到外面去玩。
所以,“四”里面的“儿”字的竖弯钩就变成了“竖弯”。
于是,他爸爸就把他关在了屋子里。
外面的大口框就是大大的屋子。
又如“拔”字,学生结合歌曲《拔萝卜》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老奶奶在拔一个大萝卜,拔呀拔呀拔不动。
于是小花狗来帮忙,还是拔不动。
小花狗就请来了好朋友小白兔,小白兔请来了好朋友小花猫……一群好朋友(右边的“友”字)都伸出双手(提手旁)用力拔萝卜。
拔呀拔呀,拔得汗(把“友”字上面的一“点”想象成汗珠)都出来了。
终于拔起了这个大萝卜。
这样富有童趣的故事赋予了生字的各个部件以全新的意义。
学生会“盘活库存”,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脑,不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动参与、体验识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
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奇思妙想促识字”妙在:一不框死学生的思维,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发现识字;二是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予以肯定,使之成为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孩子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于是,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享受识字的快乐,在奇思妙想中体验和创造着成功,在奇思妙想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奇思妙想”这一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之后学生就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生字,不仅提高了识记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想象和创造,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其间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品尝到了创造者的快乐,成功者的喜悦,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6
3月18日,在长春市南湖区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教育专
家精彩的讲座,使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尤其对教授关于字理识字教学讲座的学习,感触颇深。
相信这堂讲座对于一、二年段的教师帮助最及时。
讲座中通过一些分析举例,对字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二实验小学教师精彩的示范课,还体现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寓趣于教,反映了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基本途径。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识字兴趣呢?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此,我有三点体会。
一、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形成需要
在赵春华老师的示范课《青蛙写诗》中,老师根据看图学词学句的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再从读句学词入手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这就使识字成为阅读的需要。
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当学生把识字当为自己的一种需要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积极而又主动地去识字。
教师还创设问题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观察图画,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又将识字回归到课文中,不仅是变换角度,加强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识字。
二、生动活泼,增加情趣
识字教学如果不讲究方法,只让学生机械反复,他们将感到枯燥泛味,产生厌倦,注意力难以集中。
儿童喜欢新奇,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直接形象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
识字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活动作为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点,才能使学生对识字本身发生兴趣。
讲座中也指出,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
汉字源于古老的图画式的表象符号,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发展成今天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
识字教学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或联想,把汉字这种抽象符号同它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使他成为可感知的对象。
为此,可以用图画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简笔简画的构图,联想到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式。
也可以析形索义,指导学生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用生动的评议描述,既帮助学生牢固记住字形,又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还可以根据字形、字义的特点,
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等,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读音、解义、析形,特别是在分析字形时,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边写,使他们尽可能有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这是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识字教材的条件之一。
三、掌握识字方法,巩固兴趣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还要本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神,让学生反复实践,熟练掌握。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能巩固提高识字兴趣。
在《青蛙写诗》一课中,了解字义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丰富表象,并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用生字组词在分析字形时,引导学生以“字”带“字”识字,温故知新,联系熟字,掌握生字构字的部件组合的方式,提高识记字形的自觉性。
这样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识字活动,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分化认识,整体掌握,达到识字教学的要求。
低年级小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去识字,就能激发不断探索的热情,并成为自觉识字最有力的动机。
总之,教学艺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教学成为情感、个性活动的过程。
艺术性的教学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乐学不疲。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7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我认为应该采用多样化识字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极大地激发
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例如,教学“祖国四季景观”为主题的词语时,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尽情地观赏美景的同时,高效地识字。
另外,多媒体还可以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律,能加强学生记忆,提高识字效率。
2.利用教材优势,再激发学生兴趣。
年级教材在识字课的编排上有着独具匠心的特点。
每单元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非常易于朗读。
如识字4、识字7是“知识性的儿歌”识字,另外还有字谜识字、“儿歌”、谚语识字等。
其中,“三字经”、“儿歌”、“字谜”、“谚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如找来“三字经”古代识字教材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开办“字谜栏”、及“谚语栏”等,经常把“经典的字谜”、“传世的绝对”和“民间谚语”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既识了字,又受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课堂想方设法,保持学生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在不觉负担中认识生字,就会使识字教学的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那么怎样有效地保持学生兴趣呢?我们可以多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等方法。
4、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
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
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二、采用直观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
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