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 套圈游戏 综合与实践》优质课教案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套圈游戏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15页,“套圈游戏”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前面连加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套圈游戏”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连加综合训练。
连加的算理学生已经掌握,本课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物座摆放、讨论规则以及判断得分结果的过程。
2、能发现得分多少与动物座摆放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得分结果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游戏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动物模型、套圈、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准备,导入新课。
1. 呈现“套圈游戏”活动。
(户外整队进行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这是什么游戏?
预设:这是一个套圈的游戏。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玩具,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2:上面摆着很多小玩具,每个小玩具代表不同的成绩……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大家想不想玩呢?在玩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下游戏规则。
2.明确游戏规则。
(出示游戏规则,指名读)
(1)、三人一组,轮流套圈。
(2)、套中哪个玩具,得相应分数的成绩,套不中得0分。
(3)、每人套三次,每个玩具每人只能套中一次。
【设计意图: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以游戏开展学习活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实际操作、自主探索的欲望。
】
3.提出游戏要求。
(老师口头提要求)
(1)、组内其他同学,请将你组参加游戏的同学,所得分数记录在统计表中。
(2)、没有参加活动的同学要认真观看游戏并做好记录。
师:同学们,请带好你的统计表我们回教室汇报各组的成绩。
4、游戏完毕,整队带回教室。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进行了什么游戏?
预设:套圈游戏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谁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套圈的成绩呢?
1、整理数据,汇报成绩。
(学生用展台进行汇报)
每组选派1名同学汇报套圈成绩。
2、第一组汇报之后,师问:你们组谁得第一?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算出了总分,进行了比较。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总分的?
预设:用连加的方法。
师板书:方法--连加计算
师:同学们,在统计表中,总分我们是用合计表示的,请在统计表1中加入“合计”一栏,并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总分。
师:完成后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第二组谁来汇报?
第二组汇报:第二组就要说总分是多少。
(二、三组同学汇报合计得分)
第三组汇报完毕。
师问:同学们,为什么在这些套中的分数中,有的得分高,有的得分低呢?(师指着学生的统计表进行提问)
预设:套中远处的得分高,套中近处的得分低。
师:同学们,为什么套中远处的得分高?套中近处的得分低?(出示议一议)
2、议一议:
(1)、为什么套中远处的得分高?套中近处的得分低?
(2)、每人套三次,出现的结果可能有几种?
师:请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好:开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智慧?
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结果 4种:0次、1次、2次、3次。
小结:同学们,在课前,我们班吴红、马会和兰柯峰也进行了套圈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3人的成绩。
(出示吴红、马会和兰柯峰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
3、师:请仔细听:根据三人前两次的得分,你能判断出第三次套完后,谁的得分最高吗?
(插入音频)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
好:开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判断和理由?
预设1:现在是马会得分最高,只要马会第三次能投中,哪怕套中最近的玩具也能得16分,总分就有78分了,她就可以是第一名。
预设2:如果马会第三次投不中,吴红套中26分以上,兰柯峰套中23分以上,都可能比马会高,他们都有可能得到最高分。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仅凭前两次的得分还不能判断谁是最高分,三个人都有可能。
第三次在什么情况下,吴红一定得最高分?请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好:开始。
(板书得分32,26等数据)
预设1:要想吴红最高分,马会必须第三次套不中……
预设2:是的,吴红已经套中过一次38分了,第三次她最多能套中32分,这样他最多可以得70分……
预设3:兰柯峰前两次已经得了40分,他第三次套中的不能超过26分,这样吴红就可以是最高分了……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一想:吴红第三次只要套中多少分以上,她就有可能得第一?请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好:开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亲身实践了游戏,所以对游戏的规则和数据整理分析都有了一定的
经验,这时让他们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必须要有个分值区间范围:马会前2次62分,第三次必须套不中。
兰柯峰前2次40分,所以第三次套的时候不能超过26分,所以吴红第三次要得第一,必须套中26分以上)
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套圈游戏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大家收获满满。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一次的比赛中,谁到底得第一呢?请用连加的方法,完成统计表中最后一个表格,并提出数学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1.计算每人三次总得数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玩了套圈的游戏,还根据游戏的数据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同学们开心吗?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预设1:这样的游戏太好玩了,我们不但学会了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上,还学会了对数据进行分析……
预设2:我不但会算最后的总分,还会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了……
预设3:我发现数学不但很有用,而且很有趣……
师: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运用以后的学习中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数学魅力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