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流体输配管网》课程试题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教务处
制
重庆大学建环专业2002级
《流体输配管网》期末考试题解答(A)
考试时间:2004.12.27上午8:00~10:00
考试地点:B3501,B3502,B3503,B3508,B3509,B3511
一、简要回答以下各题。
(共45分)
1. 如何区分枝状管网与环状管网?(5分)
答:枝状管网与环状管网应根据管网中流动路径的确定性进行区分。
管网的任一管段的流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该管网属于枝状管网。
若管网中有的管段的流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存在两种可能,该管网属于环状管网。
2. 为什么要对燃气管网按照输气压力进行分级?(5分)
答:燃气管道漏气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及其它安全事故。
燃气管道的气密性与其它管道相比,有特别严格的要求。
管道中压力越高,管道接头脱开或管道本身裂缝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越大。
因此,燃气管道按输气压力分级。
不同压力等级,对管道材质、安装质量、检验标准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也不同。
3. 热水采暖重力循环和机械循环比较,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5分)
答:重力循环系统
优点:系统简单,运行节能,无水泵运行噪声;
缺点:系统作用范围小,容易出现水力失调,热源机房位置受限。
机械循环系统
优点:系统作用范围广,并联支路水力平衡容易调节,热源机房位置灵活;缺点:系统比重力循环系统复杂,运行有水泵能耗和噪声。
4. 简要分析管内流速取值对管网设计的影响。
(5分)
答:管内的流速对管网的技术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
流速高,管道断面小,占用的空间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行费用增加,且增加噪声。
若流体中含有粉尘等,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磨损。
反之,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管道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占用的空间大。
流速过低还会使粉尘、杂质沉积而堵塞管道。
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
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
5.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机械通风管网(即管道系统相同,匹配的风机也相同),一个在成都,一个在拉萨。
这两个管网运行时,风机的转速也相同。
问:两个管网的风量是否一样?风机耗用的电功率呢?(5分)
答:风量相同。
成都的这个管网耗用的电功率大。
因为这两个管网运行时,风机
的工况相似。
根据相似率,1>==拉萨
成都拉萨成都拉萨成都;ρρ
N N Q Q 。
6. 简述欧拉方程g
v v g w w g u u H T 2222
12222212122-+
-+-=的物理意义。
(5分) 答:第一项是离心力作功,使流体自进口到出口产生一个向外的压能增量;第二项是由于叶片间流道展宽、相对速度降低而获得的压能增量,它代表叶轮中动能转化为压能的份额。
由于相对速度变化不大,故其增量较小;第三项是单位重量流体的动能增量。
7. 什么是水力失调?哪些原因会导致水力失调?
答:管网中的管段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一致,称为水力失调。
水力失调的原因主要是:(1)管网中流体流动的动力源提供的能量与设计不符。
例如:风机、泵的型号、规格的变化及其性能参数的差异,动力电源电压的波动,流体自由液面差的变化等。
(2)管网的流动阻力特性发生变化,即管网阻抗变化。
如管材实际粗糙度、存留于管道中杂质,管段长度、弯头、三通及阀门开度改变等局部阻力的增减等,均会导致管网实际阻抗与设计计算值偏离。
8. 如图是某蒸汽供暖系统供汽干管的一部分,蒸汽从A 点供向D 点。
简要说明: (1)AB 、CD 管段坡度方向?(2分) (2)疏水器的作用?(3分)
(3)管段AB 、BC 内蒸汽流速哪个可取得大些,为什么?(3分) (4)为节省投资,图中疏水器在什么条件下可采用水封代替?(2分)
答:(
(2)
(3)管段AB内蒸汽流速可比BC内取得大些,因为管段AB内蒸汽和凝结水同向流动而BC内蒸汽和凝结水逆向流动,AB内发生水击现象的可能小于BC 管段。
(4)当疏水器前蒸汽压力较小,可采用水封代替疏水器以节省投资,此时水封高度必须大于蒸汽压力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二、(共15分)如图,某5层建筑,层高4.5米,新风处理机组设于屋顶。
夏季新风送风竖管向各层送冷风,冬季送热风。
夏季设备出口点6空气密度ρ=1.20 kg/m3,速度为8 m/s ,全压P q6=200 Pa ,6点至5点的风管总长度为10米,各段新风管内气流比摩阻R为0.6 Pa/m ,弯头局部阻力系数取0.2,直流三通局部阻力系数取0.1,分流三通局部阻力系数取0.35,不考虑管道漏风。
(5)请选出该管网的最不利环路,并说明其阻力由哪些部分构成?(3分)(6)求5点的静压P j5?(3分)
(7)若要实现各风口均匀送风,在不依靠阀门调节的情况下,4点管内动压风速应为多大?(5分)
(8)如考虑重力影响,管网和新风机(后向型叶片)均不做任何调节,定性分析冬季与夏季送风量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4分)
6点到5点局部阻力ΔPj,6-5=∑
2
2
vρ
ξ
=0.2x1.2x82/2=7.68 Pa
5点全压Pq,5= Pq,6—(ΔPy,6-5+ ΔPj,6-5)=200-6.0-7.68=186.32 Pa 5点动压近似取与6点相等,则
Pj,5= Pq,5—Pd,5=186.32—1.2x82/2=147.92 Pa
(3)均匀送风时,Pj,4= Pj,5=147.92 Pa
5点到4点阻力=ΔPy,5-4+ ΔPj,5-4=0.6x4.5+0.1x1.2x82/2=6.54 Pa
4点全压Pq,4= Pq,5—(ΔPy,5-4+ ΔPj,5-4)=186.32—6.54=179.78 Pa 4点动压Pd,4= Pq,4—Pj,4=179.78—147.92=31.86 Pa
4点动压速度V4=
ρ
4,
2
d
P
=2.1
86
.
31
2⨯
=7.29 m/s
(4)考虑重力影响时,冬季送风量比夏季少。
因为冬季热风重力附加作用压力向下为负数,重力作用削弱了系统的总作用压力;夏季冷风重力附加作用压力向
下为正数,重力作用增强了系统的总作用压力。
在系统管网阻抗不变的风机不调节的情况下,冬季送风量比夏季少。
三. 某闭式水管网系统并联有两台相同的循环水泵。
单台水泵在额定转速2900r/min 时的Q —H 性能曲线为图中曲线I 。
管网中开启一台水泵时,流量为130 m 3/h ,扬程为26mH 2O 。
(20分)
(1)利用图解法求解开启一台水泵时的工况点。
(2)若管网只需流量70 m 3/h ,拟采用:关小管路中阀门或调节水泵转速的办法来实现。
利用图解法求出采用这两种调节方法后水泵的工况点。
采用关小调节阀的方法时,管网的阻抗值应增加多少?采用调节转速的方法时,转速应为多少?比较采用这两种方法后水泵耗用电能的情况,水泵效率近似为75%。
(3)不改变管网,让两台水泵共同工作,利用图解法求解此时管网的总流量、每台水泵的流量及扬程。
答:(1)管网的总阻抗是2322
/h)O/(m mH 001538.0130
26
==
S ,作管网特性曲线,与一台水泵性能曲线的交点a 为工况点。
(2)关小阀门时工况点是b ,此时扬程36.5 mH 2O ,流量70m 3/h ,阻抗
2322
/h)O/(m mH 007449.070
5.36'==
S ,阻抗增加值:2
32/h)O/(m mH 005911.0。
调整转速时工况点应为点c ,此时扬程7.54 mH 2O ,流量70m 3/h ,过c 作相似工况曲线2
22Q Q H kQ H c
c =
=,与管网特性曲线重合,交水泵性能曲线a 则c 与a 是相似工况点。
所以转速应调至:min /156********
70
'r n =⨯=。
功率相差:W 736375
.0360070
54.7980775.03600705.369807=⨯⨯⨯-⨯⨯⨯。
(3)两水泵并联工作时的联合性能曲线是II ,此时总工况点是d ,管网总流量152m 3/h ,每台水泵工作在点e ,流量76 m 3/h 。
为该管网匹配了一台风机,当风机运行时,测得其风量是5500m3/h。
(1)绘制此管网在风机运行时的全压分布图。
(4分)
压力分布图如下:
如下表。
(1)以节点V 6为参考节点,写出该管网图的基本关联矩阵B k ,和节点流量平衡方程组。
(5分)
(2)以管段1、2为余枝,写出该管网图的独立回路矩阵Cf 和独立回路压力平衡方程组。
(5分)
(1) 以节点6为参考点的基本关联矩阵B k =⎥⎥⎥⎥⎥
⎥⎦
⎤⎢⎢⎢⎢⎢⎢⎣⎡------1010000001001000010
1111010000100
100
节点流量平衡方程矩阵⎥⎥⎥⎥
⎥
⎥⎦
⎤⎢⎢⎢⎢⎢⎢⎣⎡------10100000010010000101111010000100100⎥⎥⎥⎥⎥⎥⎥⎥⎥⎦
⎤
⎢⎢⎢⎢⎢⎢⎢⎢⎢⎣⎡7654321q q q q q q q =⎥⎥⎥
⎥⎥⎥
⎦⎤⎢⎢
⎢⎢⎢
⎢⎣⎡
---610570*********
(2)独立回路矩阵C f =⎥
⎦
⎤
⎢⎣⎡---10100100101101 节点压力平衡方程矩阵⎥
⎦
⎤
⎢⎣⎡---10100100101101⎥⎥⎥⎥⎥⎥⎥
⎥⎥⎦
⎤⎢⎢⎢⎢⎢⎢⎢⎢⎢⎣⎡7654321h h h h h h h =⎥⎦⎤⎢⎣⎡00 写成方程的形式:将7~1,2==i q S hi i i 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