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本单元内容,一要注意纵向把握书画、文学和戏曲的发展脉络,理解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二要结合具体作品的背景、艺 术内涵,感受文学艺术作品的历史人文精神。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早期文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文字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条件。
(2)概况: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
书也得到推广。
(3)意义: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 提示 可信,因为商朝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2.发展历程
[轻巧识记] 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3.艺术特色
(1)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
(2)是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提示 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3.下图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
上述书法有何特点?
提示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4.下图是汉字“文”字的书写变化,从中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提示汉字在历史变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主题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1.隋唐书法艺术
史料
①图一张旭草书②图二颜真卿《多宝塔碑》(部分)
[教你读史]
①其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②其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
[问题思考]
史料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盛唐时期。
特点: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发展壮大。
2.宋代书法
史料苏轼认为,①“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②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③“入神”。
[教你读史]
①②③皆突出了书法要“有意无法”。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狂放不羁,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3)宋代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则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
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1.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下列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了后人因“契之精而字之美”对甲骨文“神往”,说明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B项正确。
2.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
据此标准,宋人( )
A.尚意B.尚态C.尚志D.尚理
答案 A
解析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法度;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
3.“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
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的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车”是独体字,只有表意部分,故A项错误;“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图画的特征,后来在演变过程中,笔画简化以便于书写,其实用
性逐渐突出,故B项正确,C项错误;现在“车”字已经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故D项错误。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旭草书颜真卿《多宝塔碑》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我书意造本无法”。
请回答:
(1)观察上述两图,说明张旭和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张旭的狂草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唐朝书法特点: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2)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阅读与思考
(1)汉字把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
(2)汉字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华民族使用而未曾中断,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汉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
自我测评
1.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应该是汉字的起源。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出现“金文”。
秦始皇以秦小篆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推动了汉字的发展。
后来汉字又逐渐演变出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
2.(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大一统,国家繁盛,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法度。
(3)宋代时重文,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时期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活动建议
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表达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
它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
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
鲜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热情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的人,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一、选择题
1.从下图中我们可知( )
①文字从繁到简、从难到易②人类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③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④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③④都符合题意。
人类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比文字的出现要早,为方便沟通而创造了文字,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顺序。
2.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
答案 A
解析《秦律》是秦朝的法律文件,而秦朝的统一文字是小篆。
3.关于书法字体,清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
”□□中应填入( )
A.小篆B.隶书C.行书D.甲骨文
答案 C
解析楷书笔画规整而缓慢渐进,草书流畅快捷而字迹难辨,行书则舍其二短而兼取两长,介于二者之间。
4.某书法家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
正意义上的书法是( )
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
答案 C
解析“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人工刻意造作、雕痕”的书法当属草书,故选C项。
小篆、隶书、楷书的风格与材料所述的书法特点不符,排除A、B、D项。
5.《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所代表的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
B.这种字体出现在唐代步入鼎盛时期
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D.这种字体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怀素等
答案 D
解析柳公权、颜真卿都是唐代书法家,他们所擅长的是楷书。
怀素是草书大家,因此D 不符合史实,答案为D。
6.“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离迹师神”。
这些说法符合哪一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 )
A.魏晋B.盛唐C.宋代D.明朝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与宋代书法家倡导的“有意无法”是一致的。
7.社会环境、审美欣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书法的不同特点。
下列关于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晋代书法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体现“尚韵”
②唐代书法气魄雄伟,注重规范和法度,体现“尚法”
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以书达意,忽略法度,形成“尚意”
④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折射出时代巨大变动的征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晋代反省汉末社会危机、唐代统一王朝的气魄、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渐趋衰落的封建统治决定了各自时代书法的特点。
故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为A。
8.在所有字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感情的是( )
A.篆书B.隶书C.草书D.楷书
答案 C
解析草书将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达和抒发
书法家的感情。
9.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
A.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
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他强调书法要形神兼备,故选C项;材料中“书之妙道”是指书法精妙之处,故A项错误;B项仅仅强调了材料的一个方面;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10.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
如图是其代表作之一《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
A.隶书范式突出
B.楷体特色毕现
C.行书风格明显
D.草书形韵兼备
答案 C
解析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故C项正确。
11.有学者评价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盼婉转,灵光飞动。
”该评论最能说明( )
A.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B.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
C.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
D.当时的书法追求美观实用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顾昐婉转,灵光飞动”可以看出西晋时期士人的个性意识已经萌发,故B项正确。
12.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晋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晋代士人的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尚意”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是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答案 C
解析“晋尚韵”是指晋代书法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层清闲雅逸的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故A项理解正确;“唐尚法”是指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故B项理解正确;“宋尚意”是指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故C项理解错误;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故D项理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
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
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
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
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兰亭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材料三作品的作者有何地位?概括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答案(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特点。
(2)“书圣”。
反映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
原因:①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
②士人群体的形
成。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不难判断是王羲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书法特点及原因。
14.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回答下列问题。
(1)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请根据你的理解,在空白部分填上适当的内容。
(2)下图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的摹本,充分体现了晋人书法“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书法特点,指出晋代形成如此书法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1)王羲之;注重法度、讲究规范;宋代。
(2)书法特点:虚玄灵动。
原因:社会危机;特立独行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