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
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来源:桔梗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被列为40大宗药材目录;又是一种食材,东北、韩国、日本等地常用其制作成泡菜,或用于清炒、凉拌食用,甚至加工桔梗饮料等,可谓药用、食用俱佳。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小时,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相关名字:包袱花、铃哨花、道拉基。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性状鉴别:
本品正品外观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顶端具芦头,多有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下部渐细,通体皱缩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著,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棕色环纹较明显,中央无髓,口尝味微甜而后微苦。
主治病证: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
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
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
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
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
治肺痈咳嗽胸痛。
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
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
2.《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
3.《本草蒙筌》:“开胸膈,除上气壅,清头目,散表寒邪,驱胁下刺痛,通鼻中窒塞,咽喉肿痛急觅,逐肺热,住咳,下痰,治肺痈排脓,养血,仍消恚怒,尤却怔忡。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皂苷,主要为桔梗皂苷,多种混合皂苷经完全水解所产生的皂苷元有桔梗皂苷元,远志酸、以及少量的桔梗酸。
另外还含菊糖、植物甾醇等。
2.药理作用:所含的桔梗皂苷对口腔、咽喉部位、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强度与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
高溶菌酶活性;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又能降血糖、降胆固醇,松弛平滑肌。
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3.临床研究:桔梗除用治呼吸系统疾病外,近年来还常治其它系统病变,苍术桔梗汤(苍、白术、桔梗等)治疗小儿病毒性与消化不良性肠炎,取得满意疗效(四川中医,1999,2:42);大黄桔梗组成大黄桔梗汤,开水泡服,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排尿困难者68例,只有4例无效(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1:50);取桔梗、当归、川芎饮片煎煮,制成油/水乳剂,擦面部皮疹处,治疗黄褐斑有确效(医药学报,1992,6:35)
4.不良反应: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甚至呕吐。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剂量也不宜过大,本品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注射。
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其他:
桔梗去芦始于唐代,桔梗芦头中含有一定量的桔梗皂苷,有建议连芦头作药用。
李时珍讲桔梗的芦头“可吐上膈风热痰实”,用法为生研末,白汤调服一二钱,探吐。
《中药大辞典》将桔梗芦头列为第3644味中药。
桔梗去皮《本草纲目》有载,我国药典也作了规定。
现代研究结果带皮和去皮化学成分、祛痰药效、毒性试验都较一致,临床上农村医生也常应用带皮桔梗,暂时未出现异样反应的报道。
痢疾腹痛,桔梗可用。
若用之治肠红久痢大肠气郁之疾,须炒黄色。
本品服后能刺激胃黏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甚至呕吐。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且剂量不宜过大。
本品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注射。
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