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实用word文档 (5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在开学后,我没有正式上新课。

因为根据经验,高一新生一个普遍特征是有热情,对什么都感到很新鲜,但同时又非常盲目。

特别是语文学习,头绪很多,
如果直接上新课,很多学生会仅仅停留在对一些细微的、具体的问题的解析上,而很难有语文学习的宏观把握。

因此我花了五节课时间去和学生“聊”了一些
八十年代语文大讨论中的故事和语文学习的一点经验。

最后一节课和学生“聊”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概念及阅读诗歌注意的方法。

)
师:同学们,我们这三天在一起聊了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经验诗歌鉴赏的话题,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对我们高中语文的学习形成一个宏观的视野,学习有目的性。

想要学好语文不容易,我想借用尼采的一句话来说明我的希望。

尼采说:“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就是我对你们的全部期望。

”(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内涵)
今天早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用心读书,有些同学甚至已经提前将这一单元所
有要求背诵的篇目都背会了,甚至已经背到增加的篇目戴望舒的《雨巷》,这
种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们一起将这首词朗诵一遍。

(学生集体朗诵)
师:(笑)大家的朗诵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电视里面一个常见的情节:医院里面,一个病人生命垂危,身旁放着心脏跳动的监视仪,病人心脏跳动停止的时候,
监视仪上的绿色线条就会变成一条直线。

你们的朗诵就像这条直线,很难找到
高潮和低潮。

(学生笑)
师:没有抑扬顿挫,朗诵是没有魅力的。

接下来我想先让大家猜个问题。

我读
了两首诗歌,我读出来让大家猜猜作者是谁,我提示一下,其中一篇的作者是
刘邦,另外一篇是项羽。

(我背诵了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作者)
师:同学们都猜对了,我想,大家因为是对两个人的个人背景都比较熟悉,所
以立刻能分辨出诗歌的作者。

只有了解写作的背景我们才能更深刻了解诗歌的
内容。

(接下来我介绍了毛泽东写作此词的背景,但没有过多评价,我不想给学生一个现有的观点,而是希望通过接下来的文本学习让学生找到一种“原初体验”,
让学生说出心声)
师:要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我们还要去仔细阅读文本,接下来,我们来共同
学习这首词。

(师读了“独立寒秋”)
师问:“同学们,这里作者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时间”,有的说是“人物”,师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生:既交代了时间也交代了人物。

师:为什么呢?
生:“独”字说明是作者一人在这里。

“寒秋”是交代了时间。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

(板书)
师:接下来“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交代什么呀?
(学生齐答:地点)
(由学生的感受出发,接下来互动解决了课文的结构和用词的精当问题)
(此部分比较琐碎,我无法记过来了,接下来是思考讨论)
师问:同学们,我们读了《沁园春·长沙》,刚才我们也一起欣赏了这首词。

我现在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读这首词吗?
(学生哗然,很奇怪老师问这个问题)
师补充道:请同学们不要有这样的心理,好像觉得既然是课本上的文章一定很好,也不要觉得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暗示大家一定要唱反调。

我们大家一定要找
到自己的原初感受,这就是你学习的中国。

同时大家思考问题也要注意角度,
不能片面化,一棍子打死。

(学生很开心,并且立刻进入了沉思状)
师补充道:同学们自己先思考,稍后与同桌和前后同学一起讨论一下,交流你
们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